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商君书垦令》:被视为商鞅重农抑商的重要证据

诗词文献2年前 (2022-11-30)380

《垦令》一直以来被视为商君重农抑商的重要证据,然而事实上,《垦令》论述的范围十分全面,抑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下面历史网就来详细解读一下,《垦令》是如何进行透彻论述的。

在讨论之前,少不了需要先说明一下战国时期的大环境。作为奴隶社会的末期,整个社会仍旧处于农业社会中,手工业者、商人开始出现,但是规模远远没有想象的大。当时的商人经营品类主要有粮食、盐、兵器、生活用品、珠玉珍玩。

《商君书垦令》:被视为商鞅重农抑商的重要证据

其中以粮食最为重要,以当时的生产力,除了楚国、越国、巴蜀能够种植水稻等高产作物,秦、魏、韩、赵、燕、齐的主要作物还是小米(粟)、小麦(麦)和大黄米(黍)和豆类,亩产折合现在不到20斤,粟的亩产相对较高为一斗,也是不到20斤的。所以对当时的人来说,吃饱饭是之一要务,而要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则需要更多的粮食供应,所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在战国乱世成为了重中之重。

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看《垦令》中的论述,就不会觉得苛刻了,反而有醍醐灌顶之感。《垦令》分门别类地指出了各类妨碍农耕的情形,并一一提出对策,目的都是发展农耕,使民得足食,国得富强。

一、吏治清明对农耕的影响。吏治高效清明,民众就有充足的时间和经历从事农耕;没有了官吏的私下盘剥,民众的利益不会受到非法损害;杜绝官吏私下为罪犯开脱,就使得犯罪之人无处容身,就会保护守法耕作的民众的利益。凡此种种,都会使民众农耕的积极性提高。

二、法制对农耕的影响。根据土地优劣按照统一标准征税,税收制度清楚无误,这样就不会出现官吏贪污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官吏恶意加征的情况,国府就能取信于民,民众也会安心农耕;全国税制统一,官吏更迭就不会出现制度混乱,民众纳税就不会迷惘,顺畅运行的体制可以减少官吏的数量和奸邪的产生,就能是民众安心农耕。

三、赏赐爵位对农耕的影响。农耕纳粮成为非军功受爵的唯一途径,即使学问再大、名声再响,也不能直接获得爵位,这就杜绝了通过卖弄学问、投君主所好而获得爵位,也就不会影响民众农耕的积极性。关于这一点,有单独一篇《农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述。

《商君书垦令》:被视为商鞅重农抑商的重要证据

四、对高爵显贵者进行限制对农耕的影响。对高爵显贵者课以重税,按照府邸人口数进行征税,使得他们无法大量蓄养门客、收容游民,使得门客、游民也无法通过依附他们而逃避农耕、赋税、徭役,进而从事农耕以自足。

同时限制高爵显贵者私下雇佣游民兴建府邸、代为劳动,这样就减少了为显贵者服务的游民数量,也使得显贵者的子女只能自己从事农耕而不能假手于人;更进一步地限制高爵显贵者的子女同样需要纳税服役,不能凭功劳自己取得官爵的,只能去从事农耕。

五、限制商人对农耕的影响。规定商人不能私下买卖粮食,杜绝丰年贱买、歉年贵卖粮食而获取暴利,保护农民的耕作成果;提高奢侈品的赋税,按产品本身价值十倍的赋税征收,这样就能有效杜绝官吏和民众因为贪图享受而耽误政务和农耕;按照商人之家的人口数征税,使得商人的负担加重,而农民的负担相对较轻,这样就使得商人的数量减少,而保证充足的农民数量。

六、对非农耕人口的管理。重罚各种犯罪,使得喜欢斗殴、喜欢诉讼、懒惰游荡、铺张浪费、诈骗之类的民众不能在境内为非作歹,保护农民的利益;杜绝与法治不合的游学行为,避免这些人散布不利于安定的言论,从而动摇农民从事农耕的信心,转而从事各种妨碍农耕的活动。

国家统一管理土地,使得不从事农耕的各类人口无处安身,转而从事农耕生产;严格管理军市,杜绝人口买卖,杜绝销赃,杜绝私自运输军粮和偷运私货,使得投机取巧的游民无法作奸犯科。

通过对影响农耕的主要因素进行透彻分析,制定了细致周祥的法令进行配套,使得农民的耕种积极性大幅提高,使得秦国国力在之一次变法期间达到了“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的生活水平,可见其充分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形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211/475837.html

“《商君书垦令》:被视为商鞅重农抑商的重要证据” 的相关文章

朱淑真:才学不输李清照,有《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

朱淑真:才学不输李清照,有《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

朱淑贞,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的侄女。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135年荷花盛放时节,朱淑真在浙江钱塘一仕宦之家出生了。她不同于一般婴孩...

历史上萧统是什么身份?他为何编纂《昭明文选》?

历史上萧统是什么身份?他为何编纂《昭明文选》?

南朝梁),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第三个朝代,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萧统是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萧衍的长子,因其去世后谥号“昭明”,故称“昭明太子”。萧统聪颖好学,史书记载其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虽然贵为太子,却为人谦和。萧统虽然英年早逝,但其所著的《昭明文选》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

宗楚客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

宗楚客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宗楚客(?—710年...

明末殉节官员范景文简介: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明末殉节官员范景文简介: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赵云在《三国志》中的形象有多完美?他有哪些事迹?

赵云在《三国志》中的形象有多完美?他有哪些事迹?

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跟随刘备近三十年,立下赫赫战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志》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许多行为,给人以性格忠勇为主、平和善良、和谐统一成为经典形象的感觉,其实质是对儒家道德的追寻。赵云勇敢、多才多艺,又忠诚、勇敢、仁义,他的精神形象继承和...

明朝榜眼周洪谟简介:曾修过《英宗实录》、《宪宗实录》

明朝榜眼周洪谟简介:曾修过《英宗实录》、《宪宗实录》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乐雷发简介:南宋文学家、诗人,最大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乐雷发简介:南宋文学家、诗人,最大建树在于诗歌创作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九月十日即事》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译文及注释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注释即事:以眼前事物为题材之诗,称即事。登高: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更:再。举觞(shāng):举杯。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遭此两重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