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作者是谁?这部著作都讲了什么?
《中庸》的作者,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前483~前402)姓孔,名伋,字子思。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人。战国初期哲学家。相传曾受业于曾子,被封建统治者尊为“述圣”。
《中庸》是儒家思想发展史上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重要著作。在汉代《中庸》被收人《礼记》中。到了宋代,理学家朱熹把它和《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合并称为《四书》。子思在《中庸》中继承发扬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所讲的“中庸”,既包含着道德内容,也包含着 *** 论内容,但孔子对此没有作太多的阐述。
到了子思的时代,群雄角逐,趋于势均力敌,还没有出现一强吞并众弱的形势。而且这时领主阶级进一步衰落,地主阶级迅速成长,商人、手工业者、自耕农也正在不断壮大,各阶级、阶层的力量都趋于均衡。这种相持的局面,不仅需要用“中庸”的 *** 解决两极矛盾,而且需要用它解决多极矛盾。在这种形势下,子思便把孔子的“中庸”观念加以发挥,系统地阐明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以及它的涵义、内容和实现的途径,并提出了“诚”的范畴,把“中庸”这种 *** 论原则提高到了世界观的高度。子思的这些思想,对孟子及宋、明理学都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