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是怎样的
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上记载的“孔子问礼于老子”的事件很多,这也许并不是两个伟人之间的对话了,而是两种思想的对话,碰撞,交锋。也有一说,说孔子问礼于老子,其实是向老子讨教,孔子师承老子,才要多次与老子问答。
孔子像
据史记载,孔子之一次问礼的时间是鲁昭公七年,地点在巷党。当时老子已经离开周国,游历各国。老子子到了鲁国,为友人操办丧事,因为日食而停止送葬的队伍,孔子认为不妥,而老子认为送死者上路,该趁着天明。
孔子第二次问礼是在公元前526年。鲁昭公十二年老子官复原职,孔子的学识也大有长进,但是孔子认为自己的学识仍不够丰富,因此决定向老子学习周礼。
前期的问礼,孔子都处在一种学习的心态,此时的孔子,人生经验尚不丰富,思想也没成熟,直到第三次问礼。
第三次问礼,老子已经告老还乡,此时孔子四十岁。孔子想把书籍典册藏于周王室,因此想拜托老子,老子拒绝了。老子认为所有大爱仁义,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自私。此时,老子与孔子的思想已经产生了根本的分歧。
第四次问礼,孔子已经五十岁。老子的思想已经超脱世间的束缚,而孔子依旧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奔波。老子认为,强求这个世界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来运行或者改变,不如出世,看着这个世界改变,自己也跟着改变。
孔子追求“入世”,而此时的老子已经“出世”,二人的思想自成一家,各有所长!
道教始祖老子的老师是谁
老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思想家,后世对他非常尊崇,直至今日,他的思想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都是非常闻名的。对于这样一个伟人,他的师父,也有很多人好奇 。而关于老子的老师,有两种说法。
鸿钧道人图片
之一种说法是鸿钧道人。这种说法基于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基础。因为传说中的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所以刚出生就会讲话,毛发又是不同于常人的白色,当时老子故去之后也是飞仙而去。而在封神演义中,我们都知道,太上老君是鸿钧道人的大弟子,所以说,如果老子真的是太上老君的话,那么他的师父就是鸿钧道人。不过这一种说法具有很浓厚的神话色彩,所以并不是很可信。
另一种说法是老子的老师是常纵。这种说法也没有多少人觉得可信,因为常纵这个人在历史上几乎等于没有记载,原名不知道,生卒年份也不清楚,只留下了依据著名的成语——舌存齿亡。这样简单的介绍,甚至连他和老子的一点关联都找不到,连他是哪个朝代的都不清楚,更遑论讨论和他相关的人?所以大部分宁愿相信这个说法不过是为了解释老子的才学,才编造出来的罢了。由于以上两个说法都比较含糊,没有一个有实证,所以说,老子的老师到底是谁,或者说他有没有老师,都是一个未知数。虽然至今还是有不少人在钻研老子老师的问题,但是在没有史料的记载下,无论钻研出什么结果,也只能说是推测,所以,这一问题应该永远是个谜了。
老子化胡为佛是什么意思
老子化胡为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老子化胡。因为老子对道的研究,在道教的地位很是尊贵。
老子像
因为老子对道的极度传扬,在一个人西出函谷关的路上,向西域人、天竺人传播道家经典,这个教化的过程被后世称为老子化胡。在老子尚未化胡的时候,他一直在皇宫中担任皇家的图书管理员。老子之所以如此博学,在一定程度上也源于他的好学。由于在朝堂的不得志,还有自己所在国家的日益没落。老子毅然决然的请辞职务。老子刚开始没有目的的西行,在一次边界的时候,有一个官员希望得到他的墨宝,于是老子把他对道的理解写了下来。这就是后世有名的道德经。老子在留下道德经后便销声匿迹了。
在往西的道路上,老子不断在旅途中传扬道家的学说,也在途中不断探索道的深意。老子终其一生都在为道的弘扬而努力。当然老子留给后世,也不仅仅就是化胡为佛,他为道教的壮大,道教徒的扩充都在做着努力。人们提到老子化胡为佛的经典时,也必然感叹一代圣贤伟岸的身躯。即使他已不复存在,他的精神还是影响着众多教徒。
然而后世的道教徒为了宣扬老子,神话了老子的西行。变成他在西行的过程中成为了佛陀,而且教化了印度人。其实,化胡为佛,不过是道教为了凌驾在佛教上,所编造的神话罢了。
老子三宝的意思是什么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之一次提出“三宝”的概念,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他认为:天下人都认为他所讲的“道”很大,不具体,不能很好地把握了解其中的寓意。所以他就讲一个好记好了解的“三宝”便于人们把握。这就是“三宝”的由来。
老子像
三宝之首的“慈”,为“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体现了老子珍爱生命的思想。只有能够像珍爱自己的性命那样珍爱天下人的生命的人,才可以信赖他将天下交付于他。宽容,更是“慈”的中心思想。这也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一个人如果能严格的孔子自己的思想行为,宽容的对待他人,以德报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必然能受人尊重。
二宝“俭”的根本在于养性。“俭”的原则是指人活于世应该多为他人着想。老子是想让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把“俭”作为自己处事的标准,从为社会和他人付出中获得幸福快乐,就能得到延年长寿之道。
三“不敢为天下先”为养心之道,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思想。“不敢为天下先”的实质在于告诉世人要具有一个谦逊卑微的心态。只有谦逊卑微的心态才能让自己放低自己的姿态去感受道家思想。感受老子思想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启发。
老子辩证法主要思想是什么
老子认为道是这个世界的本源,他觉得这是一个典型的客观事实。老子看待事物一般都从两面出发,认为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换。当然他的辩证法思想,存在一定的问题的话,偏激的认为,如果对立的转化是不需要其他的条件。他认为福祸都是相依的,对立的相互转换认为是循环的过程,这种片面的是形而上学的。
老子像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这是需要一种转换的。的确,正的相对面就是反,成功的相对面就是失败,就像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一样,这是需要积累的。
老子的所有思想都体现了唯物的辩证主义思想。这种辩证思想在本质上是对的,但是存在着浓厚的时代主义发展特色。这是有失偏颇的。
就像他所以为的,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他的理想蓝图与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相违背,历史是不会倒退的。至于他所倡导的道法自然,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至少揭示了世间万物的演变。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定老子的思想。至少在今天他的思想还是用很大作用,更不用说在两汉期间,无为而治的思想给文景之治的出现起了多大作用。
老子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君主对百姓的剥削,在老子眼中,小国寡民才是更好的,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对那时的国家经济以及后世道家思想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号什么
老子,本名李耳,字曰博阳,谥曰为聃。子,在古时是对一个人尊敬时的称呼,所以并不算罕见。
老子像
可是一个人若是可以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替还是时代变迁,即便他尸骨以寒,甚至早已化作了地下的春泥,却仍旧可以被人尊敬的称为子,这便是少之又少的了。而老子,便是这少之又少的人们中的一个。
无论朝廷更迭,无论是名满天下的大儒,还是无知的山野村夫;提到他都是老子,子,自古便有的尊敬执意。因为老子创建了道家的思想,更是道家思想的代表;因为老子的思想为我们无知的后人带来了多少的益处。
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仍旧铭记着老子的姓,李氏、名,耳、字,博阳、谥,聃。我们仍旧在提起老子的时候不自觉的带上了敬佩之情。曾经因为老子的道家思想,使得汉文帝、汉景帝得以摆脱那千疮百孔的朝代,使自己的国家焕然一新,欣欣向荣。
我们敬佩着老子所提出的伟大的思想,我们敬佩着老子是为后世带来无穷益处的道家的创始人,我们敬佩着老子的德高望重。
因为我们敬佩着老子,所以向来残酷的史书上,却留下了最后远离世俗修身养性的老子的姓名;因为我们敬佩着老子,所以无论历史是如何的风雨飘摇,可他仍旧清清楚楚,一笔一划的的记载着:老子,本名李耳,字曰博阳,谥曰为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