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王安石作品读史介绍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1-02)200

王安石作品读史介绍

读史是一首七言律诗,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咏史诗。《读史》作品收藏在《全宋诗》中。《读史》这部作品与王安石的咏史作品一样,是对于现实问题有感而发而创作的一首即兴作品。全文共65个字,内容深刻达到了很高的思想境界。

王安石作品读史介绍

王安石画像

引原文: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黯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从古至今能功成名就的人都是历经磨难的,但是他们的伟大事迹将会何人来记载呢?

处于当世当场的人都无法正确客观的将事情描述清楚,记不准确,那么后人就更说不清楚,道不明真相了。

史书记载的也有糟粕的,用文字叙述的内容记录的事实其实很难表达就像人们用绘画来描写人物肖像始终无法画出其精神气。

通过史书记载怎么能将圣贤人的思想全部记载完全呢?但是却依然有无数人抱着古典,不能醒悟。

首联讲述了诗人的忧虑,多少人为了能功成名就,背井离乡,千辛万苦才能有所成就,这些努力过后这奋斗精神,如果没有后人为其记载流传那不是太过于可惜吗?

颔联诗人感叹,现在都讲不清楚了,千年后还有谁能道真相呢?

颈联表述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他为这些能人感到遗憾,历史真相不能得到完美记载。

尾联也是抒发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整首作品表达了诗人认为对于史书记载应该要剔除糟粕,吸取精华,这样才能达到一个高境界。在作品中诗人显然思想很顿悟与开明,他清新的认识现实社会,又能理智的看历史,看未来,可谓是思想独立有见解。

王安石诗歌北山赏析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一生中作品颇丰,曾留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千古名句。《北山》就是王安石作品中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整首诗短短28个字,虽然言简但是意赅,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将诗人那种浑然天成的超脱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这首作品中诗人的神离尘寰,诗人的心无挂碍都得到了很好的抒写,整体基调闲适而安逸。

王安石作品读史介绍

北山王安石配画

引原文:

北山输绿涨横陂,

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

缓寻芳草得归迟。

郁郁葱葱的北山倒映在水塘里,水塘水悄悄上涨,不论是堑沟还是池塘,都泛起了波光。我坐着久久不离开,悠然闲得的数着飘落的鲜花。我慢慢的走着寻找着寻芳草,回到家已经很晚了。

《北山》这首诗创作于1084年,也就是王安石的晚年时期,这时候的王安石已经从政坛退下,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春天的时候王安石到北山游玩,刚好下完雨花朵飘落好不美丽,王安石陶醉于这个美景中久久不能离去,从而写下了这部作品来颂扬大自然。

细观整首诗,发现诗中的山有情,水也有情,落花有情,人也有情。诗人看着这满目的美景,看着这诱人的山水,他流连忘返,驻足观赏,他就这样坐着数着落花也能过一下午。这种日子是何等的闲适与安逸。

《北山》作品文路很清晰,前面两句是写景,用词细腻工巧,后面两句是情语,情感自然流露。将静态的景物写动,写活,这就是王安石作品的魅力所在。

王安石诗词春风解读赏析

春风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作品,这是一首间接抒情诗,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爱慕之情,踏上辽国这片土地,似曾相识,原来这是我们祖国曾经的国土,难怪没有一丝陌生感,从而表达了作者立志收复失土的决心与毅力。

王安石作品读史介绍

王安石画像

引原文:

一马春风北首燕,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著柳,两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春风》创作于1060年春,诗人正出使辽国,当诗人踏上这片土地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这块土地本来就是祖国的,来到这块土地就仿佛踏在祖国山河中,从而也表达了诗人收复国土的理想。

之一句诗人就开门见山的破题,诗人踏入辽国土地,但是对于这片土地毫不陌生,没有一丝异国他乡之感,这是因为这本来就是北宋的疆土。

颔联和颈联是写景名句,我透过一片树林,远远的望见阳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人们在田野上点火烧荒草,烟尘升起飘向天空。春风吹拂,柳树长新芽,田野换新装,着实一派生意盎然之景。

最后尾联收尾,不见迎春花结束全文,与首联的“旧山川”交相呼应,有头有尾,看着像家乡,但是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乡啊。

这首诗中有着诗人擅长的写景手法亦有着诗人擅长的抒情手法,可谓是景中有情,艺术表现力丰富,视觉与情感的双重升华。

王安石的别称是什么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人物,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创作除了春风有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千古佳句;其又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发动了王安石变法,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要问其王安石别称,列其称呼发现王安石共有6个别称,下面我们来分别罗列下。

王安石作品读史介绍

王安石画像

称呼一:临川先生

王安石于1021年出生在抚州临川,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临川人,所以人们常常以其地名称呼王安石,称为临川先生。

称呼二:拗相公

这称呼来自于王安石的性格,历史上的王安石是个固执己见的人,在他的世界里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而且性格执拗到就算错了他也不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王安石在推行新法的时候,跳出了很多反对的声音,这反对的声音反而成为了王安石坚定变法的动力与决心。其政敌司马光等人也对其评价:不晓事,又执拗耳。包括变法后期,造成了一些列的不好后果,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世人对其很是痛恨,于是为其取绰号拗相公。

称呼三:荆文公

这和王安石的封号与谥号有关,王安石被宋神宗封为荆国公,死后谥号为文,所以人们又以荆文公称呼。

称呼四:王文公

这是根据其谥号相称,王安石死后谥号为文,所以人们称之为王文公。

称呼五:王舒公

曾被封为舒国公,所以人称王舒公。

称呼六:半山先生

这是王安石的号,王安石字介普,号半山,所以人们也常以半山先生或者介普先生来称呼王安石。

关于王安石逸事有哪些

何为逸事?逸事就是在正史文献中没有记载的事件,大多是指古代名人的事迹且不为世人所知的。王安石这个北宋名人也有许多逸事,在资料中没有记载,但是在民间却被人们口口相传。下面来个王安石寻求生花笔的故事。

王安石作品读史介绍

王安石画像

王安石从小就颇有才志,虽然天资聪慧但是更是勤于苦读,青少年时期王安石就挑着书箱,到他乡求学,拜读于名师杜子野的门下,在老师的指导下,王安石进步飞快。一日,王安石在读《开元天宝遗事》的时候得知大诗人李白的笔曾经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从此以后,李白就变得才华横溢,所作作品美誉天下。王安石于是就拿着书去找老师。

王安石问老师道:真有生花笔吗?

杜子野告诉王安石:真的有生花笔,但是这个生花笔是要找的,有些笔头能长出花来,有的则不能,而且这个是用肉眼无法识别的。

王安石:那先生你能给我一支生花笔吗?

老师则拿出一大摞毛笔来交给王安石,这里共有99支毛笔,有的是生花笔,有的则不是,没人知道哪支是生花笔,只有靠自己寻找。王安石若有所思,老师继续讲道:拿这些笔去写文章,写完一支再写一支,终有一天能找到这支生花笔的。

王安石于是就拿着这些笔回去了,此后王安石每日苦读,勤练文章,写完98支剩下最后一支了。那天晚上,王安石照样写作,写到《策论》时,突然发现文思潮涌,不一会就写出了一篇好作品,王安石就这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花笔。

此后,王安石不断的学习写作,终于考中进士,还创作了许多千古佳作,被后人所称颂。

北宋王安石是什么家

王安石在北宋可谓称的上是风云人物,只是后来对于王安石的争议颇大,有人认为此人是祸国殃民的乱国着,有人认为王安石是大改革家,古人史书对王安石的记载也不尽相同,可谓是说法各异,但是无论王安石评价如何,我们不能否认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王安石一生多有头衔,更是涉足各个领域,那么王安石是什么家?

王安石作品读史介绍

《苏东坡》王安石剧照

一:政治家

1042年,王安石参加科举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先后任职地方官吏,当过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知常州事,知制诰等多个职位,在为官这段期间王安石关注民生,大力兴修水利,扩办学校,注重教育与人才的培养,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而且早年的宦游南北与在底层当官,让王安石知道国家的问题所在,知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以及三冗问题及土地兼并严重等重大社会矛盾。

二:改革家

王安石知道国家的矛盾与问题所以,所以当收到皇帝重用时,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要想改变社会格局与解决问题,就要进行全面改革,从而推行了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全面的社会改革运动,其根本就是解决国家的社会矛盾问题,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最终目的。王安石从理财和整军这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从而推行了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将兵法等一系列的新法。但是变法最终失败,是因为变法更大程度的伤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从而遭到强烈反对,最终变法失败。

三:文学家

王安石将政治与文学创作做了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将艺术与政治结合,从而在文坛上添上了璀璨的一笔。王安石在诗歌,散文,词等方面均有涉猎,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1/481616.html

“王安石作品读史介绍” 的相关文章

刘备辛苦了前半生才得到了江山 最后是怎么丢失半臂江山的

刘备辛苦了前半生才得到了江山 最后是怎么丢失半臂江山的

刘备漂泊半生才得到江山,为何后期直接失去半壁江山?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战败,荆州也成为了无主之地,作为获胜方刘备和孙权自然是顺利接管了这片领土,由于刘备动作更快,荆州大部分地区刘备都拿到了手里,之后又和江东借了荆州的地盘作为...

刘询继位之后,为何让爷爷刘据的谥号那么难听?

刘询继位之后,为何让爷爷刘据的谥号那么难听?

公元前73年,刘询继位之后,给爷爷刘据的谥号定为“戾太子”。所谓“戾”,户下之犬,那么他为何要让爷爷刘据的谥号那么难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一、与其说是刘询给的谥号,倒不如说是霍光定的。刘询登基才1年,你觉得他有什么权力吗?上一个不听话的皇帝刘贺,在位才不过27天,就被霍光给废了,这...

司马略:西晋宗室、将领,孝敬慈顺,谨慎谦恭

司马略:西晋宗室、将领,孝敬慈顺,谨慎谦恭

司马略(?―309年),一作司马简,字元简,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第三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西晋宗室、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略孝敬慈顺,谨慎谦恭地对待贤士,很有父亲司马泰风范。元康初年,与华恒等同在东宫...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乾隆皇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列强侵略中国使百姓受尽苦难。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科技落后国力衰微,才让列强有了可乘之机。曾几何时中国是多么强大,乃至于多个国家派使者来中国学习先进技术。为何到了清朝却如...

荀绰:西晋末年历史学家,他留下了哪些著作?

荀绰:西晋末年历史学家,他留下了哪些著作?

荀绰(生卒年不详),字彦舒,颍川颍阴人,西晋末年历史学家,西晋荀勖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嘉末年为司空从事中郎,归于石勒,为石勒参军。撰《晋后书》15篇传于世。另著《冀州记》等。人物生平荀绰(生卒年不详),字彦舒,颍川颍阴人,西晋末年的历史学家。出生于著名...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诸葛亮死后谁成为了他的接班人?为什么是蒋琬?

诸葛亮死后谁成为了他的接班人?为什么是蒋琬?

蒋琬 字公琰,三国时期蜀汉宰相。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诸葛亮为完成先帝遗诏,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而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便任命蒋琬为尚书...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项羽当初没有重用韩信 项羽后面为何又主动找韩信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一开始不重用韩信,为什么后来主动找韩信,是害怕韩信了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四年,韩信率军攻下齐地,而后被汉王刘邦立为新的齐王。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曰:“……”——《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羽不是西楚霸王吗?不是横扫天下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