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什么分西汉和东汉?揭秘西汉和东汉的关系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年不休。这是林俊杰歌曲曹操中的词。那时候英雄辈出,但也是个尔虞我诈的时代。我们都知道三国是哪三国,即是:魏国、蜀国、吴国。那么在汉朝的时候,为什么会有东汉和西汉之分呢?请往下看。
东汉和西汉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汗青上的汉朝为什么会有东汉和西汉的划分?西汉与东汉的关系是?西汉,又称前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是中国之一个强大稳固的朝代。前206年汉高祖刘邦自称汉王,前202年称天子,成立汉朝。刘邦在该年5月服从娄敬的发起从洛阳迁都长安,更先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至9年1月10日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死亡,一共210年。如果不算吕雉和少帝、昌邑王等一些在位不到一年的天子的话,西汉一共履历了12个天子。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后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汉,如许西汉死亡则是在26年。
东汉,又称后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汉朝。西汉与东汉之间有一个新朝,后被东汉所代替。东汉亦是汉朝的一部门,与西汉差别的是,东汉乃建都洛阳,而西汉则建都长安。刘秀是汉高祖九世孙,西汉景帝子长沙王刘发之子舂陵节侯刘买的后裔,与更始帝有统一个曾祖父。其父为南顿令刘钦,母樊娴。世代栖身在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南)。
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汉代为汉高祖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前期定都长安,又称西汉、前汉;后期定都洛阳,又称东汉、后汉。刘邦于秦末率起义军攻下咸阳,受项羽封为「汉王」后,又与项羽开展了长达四年多的「楚汉战争」。到前202年,在垓下之战时取得了对项羽的决定性胜利后即帝位,创立了汉朝,史称西汉。
汉朝各种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但鉴于秦朝速亡,汉高祖废秦苛法,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减轻租赋徭役,令军吏士卒及流民各归本土,给予田宅。有军功的给予食邑封赏。又抑制富商大贾,限制商人对农民的兼并。这样使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重新得到稳定,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文帝和景帝时继续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社会经济从恢复走向发展,盐铁等手工业及商业也有发展。由于汉初大封诸侯王,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景帝时出现了「七国之乱」,平叛后诸侯王势力大大削弱,中央集权制也加强了。武帝时是西汉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府库充实。国家统一货币,铸五铢钱,严禁私铸钱,铸铁业实行国家专营,实行均输法、平准法,朝廷财政收入大增。在这基础上,武帝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北方匈奴长期以来是中国主要边患,武帝发动了三次战役打击匈奴,使匈奴远徙漠北,保证了河西走廊的安全。又在西北边地屯田,修长城,筑烽燧,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中亚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陆道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武帝还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授五经,使经学成为食禄的工具。当时又建立国家藏书库,整理图籍,使文化事业发展。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写下了中国之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昭帝、宣帝时,经济继续发展,但已潜伏危机,出现外戚专政,豪强势力增强,流民增多。元帝以后,宦官外戚更加得势,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化,农民起义不断出现。成帝时太后的外戚王氏控制了政权,王氏兄弟四人和侄王莽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家财亿万。哀帝时,西汉王朝在农民起义威胁下摇摇欲坠,王莽企图用「再受命」的办法来解决危机,结果失势。平帝时,王莽复起,排除异己,树立党羽,收揽民心,笼络儒生,为支持自己篡位夺权做准备。平帝死,孺子婴立,王莽见有机可乘,于居摄三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亡。
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汉族和周边各少数族都是汉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成员。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东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
绿林、赤眉军起义后,地方上的地主豪强也参加反对新朝的起义,其中以加入绿林军的刘秀势力最强。昆阳之战后,刘秀到河北谋求发展,镇压河北的农民军,并吞了北方各地的豪强武装,势力渐大。公元25年6月,刘秀在河北即皇帝位,即光武帝。他沿用汉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光武帝首先消灭了进入长安的赤眉军。建武十二年(36)平定了四川的公孙述后,全国复归于统一。接着六次颁布释放奴婢的诏令,对解放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又在全国兴修水利,使农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和帝时,罢盐铁之禁,炼铜和铜器 *** ,丝织业等都有了发展。东汉商业发达,洛阳成了全国商业中心,南方的扬州、荆州、益州的手工业商业也都很兴旺,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章帝及和帝时,班超经营西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与此同时,地主豪强的势力也逐渐强大,有庄园和武装。和帝以后,外戚与宦官的势力大为抬头。
不断出现帝后临朝执政和外戚、宦官交互专政的局面。顺、质、桓四帝时,外戚梁冀专政近二十年,财富积累达三十亿。东汉中叶以后,长期的世家大族执政,形成了具有垄断性的门阀治。东汉后期朝廷中一部分官员和大学中的知识分子出现了品评时局的清议派,对宦官外戚专政不满,遭到了报复,形成了「党锢」之祸。桓帝以后宦官更嚣张,公开卖官爵,政治腐败到了极点,社会上流民遍地,暴动不断出现。灵帝时,北方爆发了有组织的黄巾大起事,终于瓦解了东汉。地方豪强这时乘机在各地拥众独立,相互争斗,最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
东汉在文化科学方面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东汉初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史学方面又出现了我国之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书《汉书》。文学方面的代表作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散文、乐府。东汉末有「建安七子」,都以文学知名,直接影响了三国时曹魏在文化上的突出地位。东汉中期的张衡不但是思想家、文学家,也是科学家,他发明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已能科学地观测宇宙和地震。和帝时,蔡伦完善了用植物纤维造纸的工艺,对人类文化事业的传播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此外,东汉在数学、农学、医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佛教和道教两大宗教也同时在东汉出现与盛行,对中国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