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学良与郭松龄是什么关系 他们亦师亦友?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2-04)250

在电视剧《少帅》中,郭松龄第二集就出场了,当时张学良还是个小孩,张作霖为了给儿子找个好老师也就操碎了心。在无意中,选中了郭松龄。郭松龄那时候开始就成了张学良的老师。这是电视剧《少帅》中交代的剧情。那么这历史上真实的郭松龄又是何等人?

郭松龄是谁?

郭松龄也是东北人,1883年出生于沈阳东陵区,其父是个私塾先生。早年入私塾读书,19岁进入奉天董汉儒先生开办的书院读书,190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奉天陆军小学堂,开始学习军事知识。郭松龄勤于职守,深得陆军统领朱庆澜的赏识。1909年,朱庆澜调入四川驻防,任陆军第34协协统,郭松龄随朱入川,任第68团连长、营长,随后不久郭松龄加入同盟会。

1912年四川受武昌起义的影响,成立大汉四川军 *** ,朱庆澜任副都督,但随后不久,朱庆澜受到川籍将领的排挤被迫离开四川,郭松龄也无法在四川立足,只好离开四川。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次年进入中国陆军大学。1916年郭松龄从中国陆军大学毕业,被聘为北京讲武堂教官,从事军事教学工作,随后不久由于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朱庆澜将军担任广州省省长,郭松龄南下投奔朱庆澜麾下,先后担任粤、皖、湘边防督办公署参谋和广州省警卫军营长等职务,后来又调任韶关讲武堂教官,为广州军 *** 训练军队和培养军事人才。1918年护法运动失败,郭松龄无法在广州立足,只身回到奉天。

张学良为什么说:我的前半生完全靠他

因为张学良的缘故,张作霖对郭松龄开始格外关注,1921年5月,郭松龄被破格提拔为扩编后的陆军混成第八旅旅长,与张学良任旅长的第三旅合署办公,在合署办公的框架下,张学良完全将军队的指挥权和人事权交给郭松龄。在郭的主导下,张学良和郭松龄在军队系统开始创办军需独立制度、提拔军事院校毕业的学员出任官佐,三、八旅的军事战斗力大为加强,远远地将仍有绿林习气的其他各旅甩在后面。一段时间里,张学良和郭松龄的军队成为奉军的模范军队。

在之一次直奉战争中,由张学良任司令、郭松龄任副司令的奉军东路军第二梯队虽然在奉军整体溃败的前提下,撤退有序,仍在三海关一战中,在临榆、抚宁一线顽强地抵抗了几倍于己的追兵,阻止了直军突破山海关防线直取奉天的进攻,使得奉军的主力得以安全撤回奉天。在之一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和郭松龄已然成为奉系集团两颗军事新星。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将奉军编为三个军,张学良和郭松龄为第三军正副军长,是奉军的主力。在山海关、九门口的主战场上,郭松龄在关键的石门寨、黑山窑战斗中,率领部队,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一举突破直军防线,为奉军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奉军中掌握军权的人物。

在长达七年的合作中,张学良和郭松龄的共事与合作始终为奉系集团内部众多人士羡慕不已,也为外人津津乐道。据张学良1926年12月31日自责通电中说:爰识郭某(指郭松龄)于寒微,遂竟倾心相属七年,赞翊擘画多方,昕夕无间,情同手足,方期危舟同济,共度狂澜张学良对郭松龄的信任和依赖是超乎寻常的。当时三、八旅的事务一般都是郭负责,军事指挥和一般人事任免也多由郭松龄操持。张学良如此放手,超出一般人的想象。郭松龄对张学良也很尊重,平时做事都是经请示后才决定,少有依仗信任而有所跋扈,尤其是张学良坚持的事情,他多是服从。时人评价说:张对郭推心置腹,而郭对张也鞠躬尽瘁。一般人都认为郭是张学良的灵魂。张学良自己就曾经公开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可见他们俩之间的骨肉般情谊。

kk历史网推荐:

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揭秘张学良不抵抗真相

赵四 *** 与张学良是真爱? 张学良和赵四怎认识

郭松龄公开坦言:一身所有,皆公之赐。

郭松龄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随着张学良的升迁而升迁,尽管在这七年的时间里,郭松龄由于他自己的努力,加上他自己的才干,迅速成为奉系集团掌控奉军主力的人物,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些都与张学良的关爱分不开。郭松龄是个感情用事的人,也是个爱憎分明的人。

早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就因为和韩麟春、姜登选闹口角愤愤离开战场,是张学良连夜追赶到他,经过劝说才将他拉回战场上。张学良对郭松龄说:茂宸,你要干什么?从前我是你的学生,可今天不同啊,我现在是你的长官,没有我的命令,你擅自率领部队离开石门寨,破坏了整个军事部署,这怎么行!现在我身上什么也没有带,你要抗命,就开枪把我打死,不然你就得服从我的命令。

在张学良的诚恳劝导下,郭幡然醒悟:我违背了军法,现在只求一死。张学良扶着郭松龄的肩膀说:老哥,你愿意死?要死,你到前线去死,何必让我处死你。你要给我争面子,就带领部队把敌人打垮。正是张学良这一出萧何月下追韩信,郭松龄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取得了赫赫战功。这与张学良的真诚和诲人不倦分不开。

奉系集团内部本身隐藏着重重矛盾,有士官派和陆大派、老派和新派、文官派与武将派之争。张作霖对于影响奉系发展的后两个派系之争看得较重,解决得也很好。但对于士官派和陆大派的纷争张作霖过问得并不是太多,因此这两个派系的矛盾愈演愈烈。

尤其体现在郭松龄和杨宇霆两个人身上,两人几乎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杨宇霆作为士官派的领袖始终压制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张学良也和郭松龄深有同感。在这种长期的矛盾中,不仅张作霖没有更多的去关注,就是张学良也没有去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加以劝导,反而对郭松龄表现出格外的同情。

如在1924年11月12日郭松龄对张学良说:上将军脑筋太旧,受群小包围,恐已无可挽回,我要推你继任东北首脑,改革三省局面。年仅24岁的张学良听了,骤然骇然失色。但张学良既没有批评郭松龄,更没有劝导郭松龄,反而对他的话表现出漠然处之。

尽管奉系内部矛盾重重,但整个集团仍能形成以张作霖为核心的统治构架。张作霖在奉系集团内部最倚重的智囊人物是杨宇霆,军事指挥人物是郭松龄,经世治国人物是王永江。由此可以看出,郭松龄在张氏父子心目中的地位。

兄弟志同道不同,分道扬镳

郭松龄和张学良一样都是有着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怀。早在东北讲武堂时期,郭为战术教官,张为学员,两个人就有着将来共创伟业、大展宏图、造福桑梓的梦想,他们彼此互相激励,总以天下为己任。

但随着职位的升迁,郭松龄性格中的弱点越加明显,他孤傲、盛气凌人、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并且心胸狭窄,揽权的企图越来越明显。郭身上所有的缺点张学良几乎都能予以宽容、谅解。但由此引来的却是郭在1925年11月30日,也就是反奉的第九天给张学良的信中将多年来对张学良的不满和怒气一股脑地发泄出来:我公(张学良)为人多疑好杀公明知龄与韩不能相容,而此次出兵,又复使伊与龄并列,更委于珍为副军团长,使龄受其节制。

公(张学良)乃诿为主帅意旨,事前不知,此语谁相信耶?夫信用韩、于,权 *** 公(张学良)而龄所保荐部下之不信任,龄所陈述政见之不采纳,犹其余事耳,此应请公反省者一也嗣与李景林榆关血战,我公父子始得保持地位,至于今日。我公父子对李景林及松龄之信用,果何如耶?此应请公反省者二也去年榆关战役子弹缺乏时,我公复欲支身后去,经魏婉劝始止。公乃自云不忍舍弃将士,证以前事,龄实未敢深信。此愿我公反省者三也。

郭松龄在1925年11月22日起兵反奉之初,是打着张学良的名义进行的,不仅郭的部队被蒙在鼓里,就连张学良也被蒙骗。张在得知郭发布通电是清君侧,惩办杨宇霆,请张学良主持东三省大政之时,想尽各种办法企望能够与郭松龄见上一面,然而郭却决绝不与张学良见面,甚至不接张学良打给他的 *** 。张通过写信仍幻想可以劝说郭松龄幡然悔悟,甚至可以答应郭提出的任何停战条件。

张学良在给郭的信中写到:承兄厚意,拥良上台,隆谊足感。惟良对于朋友之义,尚不能背,安肯见利忘义,背叛乃父。故兄之所谓统驭三省,经营东北者,我兄自为犹可耳。良虽万死,不敢承命,致成千秋忤逆之名。君子爱人以德,我兄知我,必不以此相逼。兄举兵之心,弟所洞亮。

果能即此停止军事,均可提出磋商,必能解决。至兄一切善后,弟当誓死负责,绝无危险在这封信里,张学良明白无误地向郭松龄表明自己不可以背叛自己的父亲张作霖,同时也隐含着指明了郭松龄起兵反奉动机,向郭松龄提出只要达成双方停战,一切条件都可以商量,并保证事后郭松龄的安全。

然而郭对张学良的转信人日本医生守田道出了他的内心独白:此次举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再不能中止。我已经42岁,这样的病躯,也许活不了多久了。如果张上将军(张作霖)痛改前非而下台的话,请学良到日本去留学三四年,自己的经纶抱负实现一部分之后,就将位置让给张学良君,自己愿意下野,静度闲云野鹤的余生,这不是假的,是真的。

为此,可请吉田总领事,白川司令官等做保人。由此可见,郭是急于实现自己的抱负而采取的这次反奉行动,目的是推翻张作霖的统治,达到自己掌权的目的。

张学良很看重郭松龄的才干,不仅如此,张学良对郭的很多主张也是深表赞同的。但是郭的做法张学良是完全不能认同的。倘若郭能收敛锋芒,与张同心协力,事后应该会有大的作为。张学良在晚年还深深表露出对郭的惋惜之情,他甚至说,如果郭不死,日本对东北就会有所顾虑。张学良对郭之死更多的是同情、惋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2/487381.html

“张学良与郭松龄是什么关系 他们亦师亦友?” 的相关文章

李密: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李密: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 一字法主,祖籍辽东襄平,京兆长安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其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瓦岗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后杀瓦岗军旧主翟让成为瓦岗寨主,引发内部不稳,被...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历史上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历史记载,朱棣是一度想传位给次子朱高煦的。说他想传位给朱高煦,是有根据的。在“靖难之役”中,他亲口给朱高煦这样说过。而且为了让朱高煦相信,朱棣还说,当时作为“世子”的朱高炽常常生病,活不了...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在处理李承乾的时候 李世民为什么要选择上策而不是其他选择

李世民如何处置李承乾方为上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作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虽然其因为并非长子而无缘太子之位,但由于其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手下人才济济。所以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用武力夺取了本应是兄长...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古人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贺若敦生前效力于西魏、北周两朝,以勇武闻名,尤善骑射,“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深得独孤信、宇文泰、杨忠等关陇权贵们的赏识。贺若弼为北周、隋朝两朝大臣,文武双全,“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王来聘是什么人?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王来聘是什么人?她的官仕之路是什么样的?

明崇祯四年武科会试,王来聘获第一,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今人对明朝的崇祯皇帝的评价有些褒贬不一,有说他好的,也有说他坏的。但还是有一些特质是公认的,比如说他很勤政和努力,他很简朴,还很求贤若渴。以求贤若渴来说,特别是在他刚登基不久时,面对艰难的国势,年轻...

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和演义写的一样吗

袁绍到底是什么样的 袁绍和演义写的一样吗

对袁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真的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么不堪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现在提及三国里的袁绍都必须说:“外宽内忌,性迟多疑,好谋无断,刚愎自用 ”但实际上袁绍真不是这样的人,袁绍极度被低估了。实际上,袁绍这人非常不安分,野心极大极有手腕,一个庶出的世家子弟做到...

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他为何变得越发独断专权?

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他为何变得越发独断专权?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诸葛恪在陆逊病逝后任大将军代领其兵,之后被孙权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击魏国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

同样都是咸丰皇帝的后宫 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同样都是咸丰皇帝的后宫 慈禧为何斗不过慈安

对咸丰帝在位时,慈禧为什么斗不过慈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世人皆知慈禧,却鲜少闻慈安。世人皆恨慈禧独断专行,却少知慈安为慈禧所忌惮。慈安与慈禧,她们同年选秀进宫,成为咸丰皇帝身侧的女人,然而受宠程度却高下立判。一个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嫔到皇后仅花了40天,成为清代晋...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