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思想包括哪几个方面
杨朱思想包括哪几个方面
关于杨朱的思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别做一些简单的阐述,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杨朱学派被后世儒学家们曲解和错误解读,有了极端的观点的产生,所以这里也会做更加客观的描述。
杨朱画像
杨朱学说的最中心的观点就是强调人主观的重要性,这一点就体现在了“贵己”。认为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人只要短暂的一生,珍惜生命是最重要的。一切都要以人的存在为贵,自己不去伤害别人,别人也不能来伤害自己。而且杨朱要提出了全性真保,强调了人应该顺应自然,在自己的身体的欲望之内享受到身边的东西,而不能够过多的贪得无厌,不能为外物所伤。这是杨朱学说的主要观点。
在政治上,杨朱的思想则是非常有名的那句话“一毛不拔”,这句话被儒学学者的误解变成了吝啬、自私的意思,其实原意主要是不为别人的利益而损害自己的利益,也不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别人的意思。在杨朱看来,这样就是大治了。杨朱还认为,治理这个社会的人要“贤”,而且还要谦虚,要“行贤而去自贤之心”,意思就是人的行为贤德但是心里而不自以为贤德。
在道德上,杨朱反驳了墨子的说法,认为道德是加在人身上的风俗习惯,人生来本来就是善良、温厚的,只需要在生活中积累这种各样的习惯就可以了,而并不要一直用道德来约束自己。
杨朱学说主要内容是什么
杨朱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确实曾经独树一帜,独领 *** 过,但是后期因孟轲等人都对杨朱学说排斥,后世的学者也对它望而却步。再加上秦始皇焚书,汉朝皇帝独尊儒术,导致杨朱学说在后世就失去了地位。
杨朱画像
杨朱是在墨子提出自己的墨家思想之后,因为墨家思想对人道德的约束超越了人的极限,所以杨朱才提出了自己学说,来反驳墨子的思想。因为学说近于道家的思想,所以勉强把它归类到道家思想中。杨朱学说的中心思想就是“贵己”,就是强调了人自己的重要性。但是后世很多人为了排斥而排斥,将这种“贵己”形容称为是一种“自私”、“堕落”的思想,所以导致了学说的败落。
在生死观上,杨朱学派认为,人有生便有死,人人都是如此。而且人生在就有贤能、愚蠢、贫贱的差别,但是死了之后都会化作一堆白骨,芜舜与桀纣在这一点上和普通人也没有不同。
另外就是杨朱学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贵己。人生来最重要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了,生下来非常不容易,死去却很简单,人只有这短短的一生,所以要万分珍贵,要乐观的生活才对。一切都要以人的存在为基础,不要使人生命受到损害,死了就没有机会了。而且杨朱也对墨家学派的道德观也提出了反驳,认为道德是人性之上附加的产物,人性本来如水版清澈,加上了土就变浑浊了,所以保持人自己的本性。
杨朱哭歧路实则在哭什么
杨朱哭歧路是关于杨朱的一个小故事,在三国的时候,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也曾经咏诗来写这个小故事,名曰《咏怀·杨朱泣歧路》。
杨朱画像
有一次杨朱邻居家的一只羊逃跑了,邻居十分的着急,全家出动在找羊,但是邻居觉得人手不够,于是就问杨朱要他的仆人能否也一同帮忙寻找,于是杨朱就说,不过是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找。邻居就说,因为村外面有非常多的岔路所以很难寻找。杨朱不好意思,于是就叫了仆人出去找羊。
过了不一会,出去找羊的人都回来了,杨朱就问,羊找到了吗?邻居说没找到,跑走了。杨朱非常的诧异,惊讶道,怎么会没有找到。邻居于是就说,村外的歧路,歧路中还有歧路,简直就像蜘蛛网一样错综复杂,都不知道追哪一条路才好。于是无奈之下,只好就回来了。
杨朱听了之后,脸上就露出了悲伤的神色,很长时间都没有一句话,也没有一个笑容。后来杨朱有一次外出,来到了一条四通八达的路面面,一时不知道往哪里走,想起了邻居丢羊的事情,,就情不自禁的哭了起来。
其实很多人听了这个故事之后都会想,不过是迷途而已,一个大男人怎么至于哭鼻子。其实不尽然,杨朱是战国时期的隐士,我们都知道一个做隐士,无外乎是天下太乱,或者自己没有办法得到赏识。当时战国,能施展抱负的地方太多,但是能去的地方却太少,所以杨朱哭的不是自己的迷路了,而是自己迷茫的人生。
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个成语就和杨朱最有名的一句话有关系。这句话虽然不是杨朱所说,但是却和杨朱有非常大的关系,这句话出自《孟子》。这句话是这样的:“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当然这句话的出处也是有典故的。
杨朱画像
首先我们要知道杨朱的杨朱学派和墨子的墨家思想的差别,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故事。杨朱认为墨子的墨家思想对人做的道德的约束已经超过了人的极限,所以这个时候杨朱就站出来反对墨子的观点。我们都知道墨子的思想核心是“兼爱”,而杨朱的思想核心则是“贵生,重己,全真保性”等。所以两个人的思想存在很大的区别,杨朱主要重视个人对自己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们对子自己的掠夺,同时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掠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他问道,如果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可以使得天下人都得到好处,你干不干?杨朱则回答离滑厘说,天下人的问题,绝对不是拔一根汗毛能够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如可以的话,你愿不愿意。于是杨朱就默不作答了。当时的另外一位思想家孟子,就对墨子和杨朱做出了自己评价:“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这就是“一毛不拔”的出处了。
杨朱墨翟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墨子和杨朱的观点是对立的,因此在很多人看来都有非常尖锐的矛盾。墨子的观点是兼爱天下,摩顶放踵利天下,而杨朱则是一毛不拔,连拔根汗毛对天下人有利都不拔,两个人的思想矛盾可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且孟子对两个人的介绍也只能看出来,他们两个都是非常走极端的人。一个只有自己,一个没有自己。
杨朱画像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其实不尽然,因为种种原因,后世特别是儒家的学者对杨朱的观点都进行了极端化的解读,导致了杨朱的观点看起来非常的“自私”和“堕落”。事实则非然,杨朱的原意是,古时候的人,要他损害自己的利益而去让利给天下人,他也是不会让的,但是如果要天下人要养自己一个人,他也是不会答应的。如果人人都不损害自己的利益,人人又都不去谋取别人的利益,那么天下就大治了。
而墨子的原话和孟子所传达的也不尽相同了,墨子认为如果损害一个人的利益能够保护天下人的利益,也不能够损害一个人去保护天下人的利益;但是如果损害自己的利益能够保存天下人的利益能够保存天下人的利益,那就可以损害自己的利益以利天下了。
所以这里就有很多的误解了,杨朱虽然一毛不拔但是却也一毛不取,墨子兼爱天下,但却只损自己。这才是最真实的杨朱学派和墨家思想,许多精华都是被孟子等儒家学者给自动屏蔽了。
杨朱之狗讲述了什么故事
杨朱之狗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是字面上看起来的这样,是来介绍杨朱的狗的,而且这个故事还和杨朱的弟弟有关。这则故事非常的精炼,但是却也蕴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
杨朱画像
话说杨朱家中有一个弟弟名叫杨布,有一天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来们,运气不好,一出门就碰上了下大雨。于是杨布就脱掉了白色的衣服,穿上了黑色的衣服回到了家中。等到杨布回家的时候,家里的狗却朝着他开始叫起来,还扑了过来要咬杨布。杨布心里也气,自己养的狗却要来咬自己,于是杨布怒气冲冲的拿着木棒要去打这条狗。杨朱看到了,就对杨不说,你别打它了,你自己都可能会犯这种错误的,要是你自己的狗出去的时候还是白色,回来的时候却变成了黑色,你自己会不会觉得奇怪?
这一则故事虽然短小却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就是如果是你自己变了样子,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了。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之前不同的时候,我们自己首先要从自己的身上找一下原因,不然就会像杨布那样,自己变了一身衣服,狗认不出他来了,他还要怪狗了。
虽然今天我们都知道,狗能够分辨亲疏主要的 *** 是通过气味,并不是因为衣服或者长相这种直观的东西。但是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是依旧深刻的,今天还是有很多人,朋友之间感情变味之后,从不考虑是自己变了,而都说是“他”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