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宋词赏析:《盐角儿·毫社观梅》|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盐角儿毫社观梅》由晁补之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咏梅词。上阕先赞梅之品格始终如一,再赞梅香彻骨。直是赋体,吐露无余。下阕赞梅之风姿,占溪风,留溪月勾勒出一幅溪月梅韵图。
【原文】
《盐角儿①毫社②观梅》
作者:晁补之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③。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④。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⑤。直饶更、疏疏淡淡⑥,终有一般情别⑦。
【注释】
①盐角儿:词牌名。
②亳社:指亳州(今安徽亳县)祭祀土地神的社庙。
③花中奇绝:花中奇物而绝无仅有。
④骨中香彻:梅花的香气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⑤堪羞损、山桃如血:可以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羞惭而减损自己的容颜。堪,可以,能够。
⑥直饶更、疏疏淡淡:即使枝叶花朵再疏淡。从然,即使。
⑦终有一般情别:终究另有一种情致(非其他媚俗之花可比)。
【译文】
花开的时候象雪,凋谢的时候仍然像雪,在百花之中的确是绝无仅有。散发出来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骨子里飘荡出来的,清香透彻。
占尽了从小溪吹来的轻风,留住了小溪中的明月,使那红得似血的山桃花也羞惭得减损了自己的容颜。即使仍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终究另有一种非其他媚俗之花可与之相比的情致。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作者从齐州知州贬为毫州通判之际,是一首咏物之作。作者通过对梅花的色、香、形的描写,赞美梅花的骨中香彻与别有情致。
上阙:写梅花如雪的颜色与透骨的清香。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三句集中笔墨,用重复叠句而略更数字的 *** 极写梅花颜色的奇绝。突出了梅花颜色的与众不同。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透彻三句与前三句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梅花与众不同的另一个方面香,告诉人们,梅花的清香不是从花蕊散发出来的,也不是从花萼散发出来的,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突出描写了梅花的香彻透骨的特点。与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联系。
下阙:以山桃作比衬,刻画梅花神韵和品格。
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山桃花衬托梅花非凡的神韵。梅花非但独占了小溪的轻风和明月,还将那鲜艳无比的红红的山桃花羞怯惭愧得减损了几分颜色,可见梅花的气质和神韵的超凡脱俗。
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写梅花的另一大特点,纵然枝叶花影稀疏,清香淡淡,最终还是别有一番媚俗之花所不能与之媲美的超凡情致,枝疏有疏落横斜篱落之韵,香淡有清香淡雅之美,这便是梅花高洁的品格。
在这首咏梅词中,词人写的是梅花的非凡的神韵和高洁的品格,实际也是自己所向往的人格的写照,词人在梅花的高洁的品格中寄托了自己的志趣和情操。
【作者介绍】
晁补之(10531110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
晁补之出身文学世家。真宗时晁炯声名显赫,此后,晁氏自迥以来,家传文学,几于人人有集。晁补之从弟晁冲之也是著名江西诗派诗人。晁补之文风和为人都受苏轼影响很深。十七岁时,随父亲晁端友赴任杭州新城令,著《七述》一文,记述钱塘风物。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是其父亲好友,称赞此文时说吾可以搁笔矣,又赞他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将必显于世。后来晁补之通判扬州时,适逢苏轼知扬州,两人有不少唱和之作。
晁补之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黄庭坚、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与张耒并称晁张。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传世。
【宋词英译】
CHAO Buzhi – Lyrics to the Salt Wrapper Melody (Plum blossom viewing
at the Bo Shrine)
It blooms like a snowflake, and wilts like a snowflake,
Unusual among flowers it is, most special and rare
Its fragrances comes not from its bud, nor from its calyx,
Full of fragrance is its stem。
In the way of the wind from the creek, it persuades the moon over the creek to stay,
It shames blossoms of peach trees making their crimson pale。
Throughout the night, it kind blooms sparsely and delicately,
To a unique charm port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