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王昌龄唐诗《从军行(其四)》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诗词文献2年前 (2023-02-25)550

【原文】

从军行七首⑴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⑿,孤城遥望玉门关⒀。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⒁。

【注释】

⑴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⑿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将哥舒翰筑城于此,置神威军戍守。长云:层层浓云。雪山:即祁连山,山巅终年积雪,故云。

⒀孤城:即玉门关。玉门关:汉置边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一作雁门关。

⒁破:一作斩。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 *** 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白话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了整个祁连山,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不将敌人打败绝不回还。

【赏析】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一、二两句,不妨设想成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温;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廷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之所以特别提及青海与玉关,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此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此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有《王昌龄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2/490893.html

“王昌龄唐诗《从军行(其四)》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的相关文章

李云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七位

李云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七位

李云,小说《水浒传》中人物,原是沂水县都头,开酒店的“笑面虎”朱富的师父,有一身好本事,打斗起来三五十人近不得身。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九十七位,上应地察星,负责起造修缉房舍。因为眼珠是蓝色的,胡子和两鬓头发是红色的,所以人称“青眼虎”,看来他有外族血统。李逵去接老母上山时,被曹太公设计捉住。李云领人押...

邹润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一位

邹润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九十一位

邹润(金圣叹评点本中作“邹闰”),邹渊的侄儿,山东莱州人,为人慷慨忠良,有一身好武功,身材长大,长相奇异,脑后生有一个肉瘤,人唤“独角龙”。邹润和人争闹,一时性起,一头撞去,竟撞折了一棵松树。他与孙新熟知,为救解珍、解宝打入祝家庄。祝家庄被攻破后归顺梁山,为步军将校第十三名,是梁山第九十一条好汉。受...

宋仁宗的后宫中有多少妃子?《宋史》是如何记载的?

宋仁宗的后宫中有多少妃子?《宋史》是如何记载的?

《宋史》中记载了宋仁宗的七位后妃,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史》由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撰修于元朝末年,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其中关于宋仁宗赵祯后妃没有全部记录,有载的只有两位皇后和五位嫔妃(而可查史料,仁宗后妃共16人),她们分别是:宋仁宗郭皇后...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官员熊克简介:所著《中兴小纪》遵循《资治通鉴》体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北宋官员朱昂简介:著有《资理论》、《朱昂集》等文集

北宋官员朱昂简介:著有《资理论》、《朱昂集》等文集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朱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昂(925~1007) 字举之,后唐衡山县人。少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于学无所不窥,人称之为“朱...

北宋官员邹浩简介: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北宋官员邹浩简介: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邹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

卢照邻所作的《咏史》,表现了对当时社会不良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卢照邻所作的《咏史》,表现了对当时社会不良政治风气的揭露与批评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唐朝时期诗人、官员,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工诗歌骈文,诗以歌行体为最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卢照邻一生都无法施展自己的志向,早年还被人陷害,不幸入狱。其《释疾文》中说:“先朝好吏,予方学于孔墨;今上好法,予晚受于老庄。...

张镐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奏疏三篇

张镐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文》收录奏疏三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镐(?-764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