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高适唐诗《登陇》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诗词文献2年前 (2023-02-26)360

【作品介绍】

《登陇》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作者自述其为报知遇之恩毅然远离家乡前赴边疆的情景。全诗先言登陇上所见,望流水之不竭而叹人生的颠簸无常,随后在苍凉的大背景下,表露近乎士为知己者死的心志,言辞坚决,铿锵有力。

【原文】

登陇⑴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⑵。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⑶,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注释】

⑴此诗《全唐诗》题作登垅,题下注:垅,应作陇,诗同。陇: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⑵陇头、陇上:《全唐诗》作垅头、垅上,同时又注明应作陇。

⑶浅才句:意思是自己才疏学浅,只能作卑职小官。浅才:微才。通:往来。一命:命即官阶,一命为更低级的官。

⑷孤剑句:是说孤身一人持剑奔赴千里边关。适:走、往的意思。

【白话译文】

我这个远行之人,站在陇山坡头,望着陇山上四分而流开去的水流,心潮为之起伏。流水没有间断之时,旅途之人也从无休歇之时。我的才能微薄,只够得上做一个小官,如今承蒙知己相召,委以重任,于是不辞艰辛,孤独地仗剑往来万里之途。我哪里是不思念故乡呢?我之所以离乡背井前往赴任,为的是感念知遇之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是高适应哥舒翰的征召为河西节度使幕府掌书记,离长安前去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今甘肃武威)上任途中,登陇山有感而作。陇山在今陕西省陇县西北,为当时去西北的必经之地。《秦州记》载:陇山东西百八十里,登山岭东望,秦川四五百里,极目泯然,山东之人行役升此而顾瞻者,莫不悲思。此时高适已四十九岁。此前,诗人曾作过河南封丘县尉之类的小官,此次他是受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荐举。哥舒翰喜文重义,颇得当时文人的好感。此诗所抒发之情感与此相关。

【赏析】

此诗的头四句以陇上流水来映衬诗人的独身远行。远行客是诗人自称。诗人登上陇山之巅,想起乐府民歌《陇头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与歌辞中说的是非常相似的。陇上分流水既是写实,也是衬托作者只身远游的孤寂悲凉心情。据《三秦记》:陇山顶有泉,清水四注,俗歌: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诗的第三、四句运用顶真法紧承头两句而来: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以流水不尽来比喻人的行程无尽。

诗的后四句是诗人以大丈夫自许,抒发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浅才通一命,这里是指诗人即将就任的左饶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实际上这是幕府中重要的文职军官,地位仅仅次于判官。诗人称浅才通一命不过是谦词罢了。孤剑适千里,大有慷慨行侠的意味。《史记淮阴侯列传》: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结尾两句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指明了诗人此番远行的原因。诗人并非不眷恋思念自己的故乡,他之所以离乡远行,全都是为了报答知己的知遇之恩呵。高适也是一个很重友情的人,他对哥舒翰的荐举是非常感激的,当时世风,要作官除考试一途外,若无人荐举是作不成官的,因此高适说从来感知己。感知己也仅是表层的一面,深层的原因则是高适想借此荐举机会,入幕从戎,一展身手,实现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抱负。正是这种内在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诗的后半部分昂扬的基调。

这首诗的更大特色就是以简洁的诗句表达了尽可能丰富的思想,诗中既有游子思乡的情思,又有仗剑戍边的豪情,既有报答知己的侠肝义胆,又有为国效力建功的雄心壮志,思想感情波澜起伏,曲折多变。从全诗的情感流动看,是先抑后扬,最后以昂扬的调子结束全篇,给人以奋发向上之感。胡应麟评说高适的五言古诗意调高远,深婉有致,由此诗可见一斑。

【作者介绍】

高适(702?765) ,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幼年家贫。二十岁后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客居梁、宋等地,过着求丐自给的流浪、渔樵、耕作生活。自称一生徒羡鱼(希望作官),四十犹聚萤(刻苦攻读)。天宝三年(744)秋,与李白、杜甫相会,共同饮酒赋诗,以抒襟抱。天宝八年(749),由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就弃职而去,客游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协助哥舒翰守潼关以抵抗叛军。后受唐玄宗赏识,连升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至德二年(757),因围攻永王璘有功,得唐肃宗嘉许,官职累进,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旧唐书》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代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2/491149.html

“高适唐诗《登陇》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的相关文章

郑綮:唐昭宗时期宰相、诗人,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郑綮:唐昭宗时期宰相、诗人,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郑綮(?-899年),字蕴武,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昭宗时期宰相、诗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荥阳郑氏。及第进士,累迁庐州刺史。召为右散骑常侍,改国子祭酒,议者不直,复还常侍,累迁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光化二年,以疾乞骸,拜太子少保致仕,卒于家。人物生平郑...

朱淑真:才学不输李清照,有《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

朱淑真:才学不输李清照,有《断肠词》、《断肠诗集》传世

朱淑贞,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南宋初年时在世,相传为朱熹的侄女。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135年荷花盛放时节,朱淑真在浙江钱塘一仕宦之家出生了。她不同于一般婴孩...

明朝东林八君子安希范简介:因《纠辅臣明正邪》惹怒神宗

明朝东林八君子安希范简介:因《纠辅臣明正邪》惹怒神宗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西游记中的殷开山历史原型是谁?一生有何战绩?

西游记中的殷开山历史原型是谁?一生有何战绩?

熟悉《西游记》的人都清楚,唐僧的生母是当朝宰相殷峤之女,叫殷温娇。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殷温娇则是当朝宰相殷开山的掌上明珠,那殷开山就是唐僧的外公。若是唐僧的父母没有遇到刘洪,想来他们一家三口应该过的很幸福。那《西游记》中唐僧的外公殷开山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殷开山不仅是《...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

明成祖朱棣一生有何成就?详解五次北征与《永乐大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永乐大典》和五次北征均称不上政绩至于有人说朱棣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那是朱棣好大喜功的一个表现。谁都明白,只要有钱,有一切说了算的皇帝当后台,总策划,甭说《永乐大...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译文及注释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注释知:明白...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及注释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注释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

《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译文及注释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