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杜甫唐诗《白帝》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诗词文献2年前 (2023-03-03)420

【作品介绍】

《白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原文】

白帝⑴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⑵。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⑶,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⑷, 恸哭秋原何处村⑸?

【注释】

⑴白帝:即白帝城。这里的白帝城,是实指夔州东五里白帝山上的白帝城,并不是指夔州府城。

⑵翻盆:即倾盆。形容雨极大。

⑶戎马:指战马,比喻战争。归马:从事耕种的马。出自《尚书武成》归马放牛,比喻战争结束。

⑷诛求:强制征收、剥夺。

⑸恸哭:失声痛哭。 秋原:秋天原野。

【白话译文】

在白帝城中,遮天乌云涌出了城门,在白帝城下,瓢泼大雨像打翻了的水盆。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百家尚存。最为哀痛的是因战乱失去丈夫的妇女们还被赋敛盘剥得精光净尽,听吧,在秋天原野上正在放声痛哭的是哪座荒村?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当时西川军阀混战,烽烟不断,吐蕃也不断入侵蜀地。诗人亲眼目睹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极端痛苦,内心充满了忧愁。于是,站在白帝城上,望着到处流浪的百姓,诗人感慨万千,写下此诗。

【赏析】

这首诗在意境上的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在暴风骤雨之后,描绘的是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图景正是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 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里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虽然不必拉车耕地了,其命运难道不可悲吗?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即是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景色惨淡,满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忧愁和痛苦。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本诗在意境上的参差变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转换,好像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好像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出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变化。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铺垫。这种多层次的变化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

在艺术上,这首也很有特色:首先,境界开阔。诗人在描写上富有变化,参差错落,大开大阖。诗歌中,诗人描写了暴风骤雨的景象,同时又给读者展现一幅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其次,借景抒情。在诗歌中,诗以白帝的急风暴雨,喻唐代社会的战乱动荡;以荒村的萧条凄凉,喻安史乱后国家的疮痍满目。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愁与哀思。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2027.html

“杜甫唐诗《白帝》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的相关文章

诗人王维被判死罪,因写一首诗免罪?

诗人王维被判死罪,因写一首诗免罪?

诗人王维被判死罪,因写一首诗免罪,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维在历史上最著名的标签是诗人,才华肯定是不差的,且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过,唐朝的诗人,特别是著名诗人,大多是带着一点浪漫主义思维,他们的政治能力普遍比较差,和作诗的才华是成反比的。就以王维而论,他九岁就在家乡成为知名...

段景住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八位

段景住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八位

段景住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金毛犬,涿州人氏,以盗马为生。他盗取金国王子的照夜玉狮子马,想献给宋江,却在途中被曾头市劫去,只得上梁山告知此事,结果引发了“晁盖战死、宋江上位”等事件。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一百零八位,上应地狗星,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征方腊时溺死于杭州外海,追封义节郎。那么下面历史网...

孙二娘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三位

孙二娘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第一百零三位

孙二娘是施耐庵所作《水浒传》中的人物,菜园子张青的妻子,外号母夜叉。在孟州道十字坡与张青开酒店卖人肉。梁山泊上仅有的三女将之一。武松被发配到孟州路过十字坡,险遭孙二娘的毒手。武松假装喝醉酒捉住了孙二娘,孙二娘求饶,武松遂与张青、孙二娘夫妇相识,武松后来二龙山头领率孙二娘夫妇等同归梁山,担任梁山驻西山...

北宋殿中侍御史张唐英简介:著有《仁宗政要》、《宋名臣传》

北宋殿中侍御史张唐英简介:著有《仁宗政要》、《宋名臣传》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张唐英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唐英,自号黄松子,蜀州新津人。生于宋仁宗天圣七年,卒于神宗熙宁四年,年四十三岁。少攻苦读书。及...

水浒传中以虎为绰号却没什么实力的好汉都是谁?

水浒传中以虎为绰号却没什么实力的好汉都是谁?

读过《水浒传》的人都清楚,水浒好汉们几乎人人有绰号。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因为众多有特色的英雄以及有趣的故事而闻名天下。当然,梁山中有很多能力突出的人,比如神机妙算的吴用以及打虎武松等好汉,但是相对应的,在梁山之中,其实还...

裴休简介:唐朝中晚期名相,《全唐文》录有其文九篇

裴休简介:唐朝中晚期名相,《全唐文》录有其文九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休(791年—86...

裴耀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二首

裴耀卿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全唐诗》收录其诗二首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耀卿(681年-7...

独孤损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旧唐书》中多有提及

独孤损简介:唐朝众多宰相之一,《旧唐书》中多有提及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独孤损(?—905)...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