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文献 > 正文内容

鲍溶唐诗《蔡平喜遇河阳马判官宽话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诗词文献2年前 (2023-03-05)490

【作品介绍】

《蔡平喜遇河阳马判官宽话别》是唐代诗人鲍溶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是写诗人与朋友相逢又离别的应酬之作,同时还是对唐朝平定淮西镇的赞歌。

【原文】

蔡平喜遇河阳马判官宽话别

从事东军正四年,相逢且喜偃兵前。

看寻狡兔翻三窟,见射妖星落九天。

江上柳营回鼓角,河阳花府望神仙。

秋风萧飒醉中别,白马嘶霜雁叫烟。

【赏析】

唐代平定安史之乱后,由于种种原因,又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彰义镇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割据淮西(今河南汝南一带),强捍难制。宪宗发兵讨伐,但因所任非人,出兵三年均无功而返。公元817年(元和十二年),宪宗任命宰相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负责统帅全军。这年十月唐将李愬率领九千士兵突击淮西镇的治所蔡州城(今河南省汝南县),一举活捉了吴元济。诗题中所说的蔡平,指的就是这件事。淮西镇的消灭,使唐朝的东都洛阳和江淮免去威胁,且使卢龙、成德等镇相继归顺中央,意义重大。鲍溶这首诗,正是对平蔡的赞歌。题中的河阳,汉代置县,属河内郡,历代沿置,故地在今河南孟县;唐代在对淮西镇用兵中,河阳正是东军活动的地带。

诗的之一联,初步申明题面,既明点蔡平,也交代相逢。唐王朝的京都在长安,而以洛阳为东都。对淮西镇用兵,兵力都结集在洛阳周围,所以称为东军。偃兵,指偃武修文。封建时代的中央政权,讨平叛乱后,按惯例须以偃武修文作标榜。在这里,诗人只不过交代了相逢的时间,恰在蔡平之后而已,并不是说唐王朝真能马上偃兵。吴元济虽被活捉,其他强藩尚在,形势不容乐观,唐王朝虽欲偃兵而不可能,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第二联承上对蔡平唱起了赞歌。吴元济盛时,领申、光、蔡三州,其中蔡州的城防特别巩固,吴本人常驻蔡州,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诗中把李愬雪夜入蔡州活捉吴元济比之为翻三窟而寻狡兔,显得非常贴切。妖星自九天而落,自指擅作威福的吴元济之束手就擒。句中着一射字,是对裴度调度有方、李愬智勇兼备的高度赞扬。

第三联写相逢。江上鼓角之声仍在回荡,为这场相逢渲染了热烈欢快的气氛。汉代的周亚夫,屯兵细柳,军令严整,文帝称他为真将军,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诗中以柳营来称平蔡之师,隐含对统帅裴度的歌颂,用语甚为得体。晋代潘岳为河阳县令,满县栽花,人号曰河阳一县花(《白帖》)河阳花府系美称河阳安抚使署,马宽是在这里当判官的。神仙一词,古诗文中常用以形容人的神采清朗洒脱,气概不凡。《后汉书郭泰传》中就曾以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这样的句子来称颂郭泰的神采超群。诗中以神仙来称马宽,则不仅见出对马宽的尊崇,也显示相逢时谈到平蔡之役时的意气风发。

末联写话别。平蔡之役,发生在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的阴历十月,秋风萧飒点明了季节。霜天万里,晴烟寥廓,白马嘶鸣,征雁鸣唳,对离别场景的勾画,透露出凄清肃杀的气氛,跟江上柳营回鼓角的气氛恰成对照。

这首七律在写作艺术上以谋篇精巧取胜。这原是朋友间的酬应之作,写相逢,写离别,都是此类诗中应有之笔。但这次相逢的时机比较特殊,平蔡之役,关系到唐王朝的命运,这在当时是一件重要的国家大事。这也是诗人和马判官相逢中的主要话题。这首诗巧妙地先以一半篇幅写蔡平,欢快地为它唱起了赞歌;而在写相逢和相别的另一半篇幅中,又特以四分之一的篇幅(即江上柳营回鼓角这一句),与蔡平直接挂钩。这样,全诗就显得洋溢着平蔡胜利的欢乐气氛,突出了歌颂平蔡之捷的主题,并深化了作品的社会意义。

此外,该诗用笔富于变化,也颇值称道。例如写蔡平,之一联旨在略点相逢恰在蔡平之时,所以特别可喜;用了赋笔,语简意明。第二联则旨在对平蔡之役进一步作出全面的评述,并在评述中寄寓褒贬。区区十四个字,如用赋笔,极易挂一漏万;诗人巧妙地改用比兴,以少总多,游刃有余。在诗歌创作中,诗意的深浅与达意的表现 *** 总是紧密相关的。钟嵘说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鲍溶深得个中三昧。

【作者介绍】

鲍溶,唐代诗人。字德源,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进士。《全唐诗》存其诗三卷一百九十六首,《全唐诗补编》补诗一首。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鲍溶为博解宏拔主,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孟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2428.html

“鲍溶唐诗《蔡平喜遇河阳马判官宽话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的相关文章

王曾:北宋名相、诗人,曾以计智逐权臣丁谓

王曾:北宋名相、诗人,曾以计智逐权臣丁谓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北宋名相、诗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

曹正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一位

曹正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八十一位

曹正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操刀鬼,开封人氏,出身屠户,在山东境内开酒店,曾协助鲁智深、杨志夺取二龙山。后与三山头领一同归顺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八十一位,上应地嵇星,负责屠宰牲口。征方腊时战死于宣州,追封义节郎。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正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角色出身曹正是...

郑天寿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四位

郑天寿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四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郑天寿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郑天寿,《水浒》小说人物,苏州(今江苏苏州)人氏。性格鲁莽,重义气,因皮肤白净,瘦长身材,善用吴钩剑,武功平...

陈达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二位

陈达简介:《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上排名第七十二位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达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达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跳涧虎,一百单八将之一,邺城人氏。他原是少华山寨主,因大寨主史进与鲁智深交好,而...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北宋官员任伯雨简介:著有《戆草》二卷《乘桴集》三卷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任伯雨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任伯雨(约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

张禹:西汉丞相之一,至今通用的《论语》便是《张侯论》

张禹:西汉丞相之一,至今通用的《论语》便是《张侯论》

张禹,字子文,西汉时期官员,官至丞相,封安昌侯。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施仇学《易经》,从王阳和庸生习《论语》,起家本郡文学。甘露年间,诸儒荐为博士。初元年间,授太子《论语》,升任光禄大夫。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安昌侯。建平二年(前5年),去世,谥号...

高启的诗歌有什么特点?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高启的诗歌有什么特点?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高启,字季迪,号槎轩,隐居于吴淞青丘,故自号青丘子。元末明初时期著名诗人,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高启出身富家,童年时父母双亡,但他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读书过目成诵,久而不忘,嗜好诗歌。...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译文及注释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