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率领起义后一直没有转战南下,是因为什么?
明朝崇祯年间,一场由陕西省开始,逐渐蔓延至整个北方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经过十多年的作战,农民起义军在李自成的领导下,最终灭亡了崇祯朝。
到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军进入北京为止,农民起义军占领了整个长江以北除江淮以外的全部地区,还包括长江以南的四川、湖北的部分地区。
但对于明朝最富庶的江淮和江南地区,农民起义军一直没有占领过,向西的防线止于归德至襄阳一线,南明军队也在徐州和扬州地区设防,和农民起义军对峙。
当然,李自成直到死也没能看到江南的繁华。那么,农民起义军为何在十多年的起义时间里,一直没有向最富庶和繁华的江南进军?
首先,江南好不好打?答案是并不好打,消灭了李自成的清朝,入关后占领整个北方只用了一年时间,但完整的清除长江以南所有的抵抗,却用了二十多年。
清军和南明抵抗势力单在江南地区就陆陆续续打了近二十年,直到顺治十六年,还和郑成功在南京有一番大战,南方的完全平定,都要到康熙时期了。
而且,这还是清朝 *** 采取各种手段,包括政治安抚、军事进攻双管齐下的结果。凭李自成只有军事进攻,没有政治安抚的手段,即使他最巅峰期的时候,去打江南也未必能打下来。
更大的可能是陷入江南人民的汪洋大海中不可自拔,没准北方的崇祯反而安全了。要知道,因为李自成毁灭士绅阶层的行为,江南士绅们敌视他的程度要超过敌视清朝。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崇祯八年到崇祯九年这段时间里,农民起义军是想进攻江南地区的,毕竟,那一片地区太有钱了,但因为渡江不易放弃。
崇祯八年正月,各地农民起义军在荥阳大会后,决定甩开追击的明军,向长江以北的淮南地区进攻,其中,张献忠所部杀到了朱元璋的老家凤阳,捣毁了老朱家的祖陵,然后向南打到扬州附近就打不动了,转头去了湖北。
崇祯九年,当时的闯王高迎祥带着李自成,沿着张献忠打过的道路进兵淮南,但遭到顽强抵抗,在前一年被张献忠攻破的庐州、寿州、滁州等地碰得头破血流。
这些地方的士绅被张献忠抢怕了,张献忠当初杀来时,是没有准备,现在,他们愿意花钱组织地方民兵和朝廷军队拼死抵抗,结果,实力比张献忠更强的高迎祥只能灰溜溜的逃跑。
由此可以看出,在江南地区的士绅们有准备,且万众一心的情况下(清军南下时,江南士绅已经分裂成了投降和抵抗两派),江南是相当难打的。
他们有钱,有资源,有舆论能力,江南的民众也相信他们,农民起义军在淮南地区都站不住脚,何况长江以南的江南核心地带?农民起义军试探过几次后就知道,打江南是要拿命拼的,不值得。
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后来之所以在北方地区越打越强,是因为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这个群众基础是由长期的灾荒和过多的税收带来的。
北方的农民因为灾荒交不起税,又因为交不起税失去了土地,大多成为难民,而明朝又养活不起他们,于是,他们为了一口吃的,宁愿去参加被朝廷称为贼寇的起义军。
在这个基础上,李自成们打土豪、分钱财或粮食(因为是流动作战,他就没有分过田地给老百姓),能得到为求活的北方老百姓们的支持,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但在南方,李自成们就没有这个群众基础,因为南方太富庶,商业也更繁华,特别是江南地区的老百姓,他们并不缺少吃穿,有活路的人,谁愿意跟着李自成们去造反?
李自成们在北方可以随时招到兵员,越来越壮大,而到了江南,就不可能随时随地补充兵员,得不到老百姓支持的他们,只会越来越弱小。
最重要的是,对于江南士绅们来说,李自成比催他们交税的崇祯,让他们剃发但愿意接受士绅利益的清朝可怕太多,江南士绅们给崇祯交税或许不乐意,但如果李自成打过来,他们是会花海量的钱财拼命的。
除江南地区的士绅外,还有一股庞大的势力,也是愿意为驱逐李自成们远离江南拼命的,那就是福建的郑芝龙集团。
郑芝龙是依靠海贸发家,而他对外贸易的商品全是在江南地区生产,他不会眼睁睁看着江南变得没有秩序。必要时,他一定会出兵,随便派一支水军进入长江游弋作战,配合江南士绅们夹击,李自成们就会很难受。
所以,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没那么容易在江南地区作战,明军的实力超过他们时,他们只能选择好打的城市,抢一把就跑,等到他们的实力超过明军时,战略目标已经变成了先拿下整个北方,然后,因为清军的介入,李自成永远没有机会下江南了。
如果,李自成的大顺军能把清军拦在关外,在北方站稳了脚跟,他派出部队收复江南的话,估计遇到的抵抗会远超清军下江南。
他以前的行为叠加上在北京“拷饷”的行为,南明的抵抗意志会非常强,也会更团结,李自成手下又没有洪承畴那样的战略型人才,可以帮助他们出主意安抚江南士绅,当时八旗无敌的清朝都打了二十多年,何况李自成?没准真会出现南北朝。李自成率领起义后一直没有转战南下,是因为什么?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