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3-25)510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古人好“肥”食

肉食之“肥”, *** 着人们的味蕾

使人欲罢不能

图自《中华遗产》2016年2月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史记》中写:民以食为天。在先秦典籍《尚书·洪范》里,国家八政之一个是食。

美食仅仅是一种口腹之欲吗?

在历史中,不少大文豪都身兼诗人与美食家的双重身份:陆游、郑板桥、梅尧臣、金圣叹……说到文人与吃,我们不妨这样认为,文人以食为地,以文为天,饮食同文化融洽,天地相合,才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于是才有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苏轼

老饕在路上

苏轼的诗词与故事已经流传了近千年,历久弥新,而与这一切相伴的,还有他的美食,以至现在,我们时常能见到以“东坡”为名头的菜肴和酒楼。

苏轼的美食并非出自珍贵的食材、绝顶的烹饪技法,而是随着他的游宦足迹,信手取材取法于各地乡土,质朴而实惠。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诗词嵌进美食,形成一道独特的美食文艺风景线。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龙井虾仁·更大胆的创新

图自《中华遗产》2019年6月

西湖一带盛产河鲜,也盛产龙井茶,但在苏轼之前,还从没有人敢想象,能把龙井茶和虾仁配在一起做成菜。但苏轼偏偏不走寻常路,颠覆了以往人们对食材搭配的概念,组合出这道集茶香与虾鲜的菜品。绘画/扬眉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写诗文批评王安石的新法改革,被捕入狱。他写诗跟弟弟诀别,准备好了“是处青山可埋骨”,不料最后的处罚是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苏轼的这张嘴,除了爱得罪人,更爱吃。苏轼贬谪到黄州之后,黄州当地人不知道怎么烹制猪肉,这可把爱吃肉的苏轼给急坏了,于是他写下一首关于炖肉的文,叫《猪肉赋》,里面详细地描述了猪肉的做法:“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灶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 总结起来很简单,就是少水多料,小火慢炖。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图自《中华遗产》2008年11月

北宋文豪苏东坡自封“老饕”,馋而会吃。他被贬谪到黄冈时,见黄冈市面猪肉价贱,人少吃,便亲自烹调并作《食猪肉诗》。因名人效应,苏东坡做肉的 *** 后来被广而效之,并有了“东坡肉”一菜。摄影/刘峰

除了东坡肉,苏轼菜谱中其他菜肴在当地也大受追捧,“东坡”几乎成了各个餐馆吸引顾客的招牌:东坡肉、东坡饼、东坡羹他的私房菜,成了当时更流行的菜式,吃“苏家菜”也成为一种饮食时尚。

“苏家菜”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因地制宜。西湖盛产大鲤鱼,苏轼用橘皮、咸萝卜汁和黄酒与之搭配,烧出“东坡鱼”;他还另辟蹊径,将西湖盛产的龙井茶引入烹饪,创出“龙井虾仁”。

苏轼这样一个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乐天派,世间的苦难是极难打倒他的,所以林语堂给了苏轼一句评价:“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图自《中华遗产》2017年1月

苏轼用白菜、萝卜、生姜等杂菜与粳米烹制成“东坡羹”,也就是杂菜粥。摄影/陈超 绘画/霏霏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袁枚

此生只想做一个吃货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图自《中华遗产》2016年2月

图为复原的随园菜“鳗面”。烹饪时,取大鳗一条蒸烂,拆肉去骨和入面中,加鸡汤揉,擀成面皮,用小刀划成细条入鸡汁、火腿汁、蘑菇汁内煮熟。

200多年前的清代乾隆时期,南京城西的随家仓一带,是片富贵风流的雅集之地,这里有一座私家园林,名为“随园”,主人是一位沉迷于呼朋唤友舞文弄墨、钻研厨艺遍尝美食的名士,他的名字叫袁枚。

袁枚是一个诗人,写过《随园诗话》。更重要的是,他是美食家,一部《随园食单》,奠定了他在江浙菜系里的教主地位。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杨公团

图自《中华遗产》2016年2月

袁枚对菜品色香味形的品鉴真切到位、细致入微,比如他在《随园食单》中记载的“杨公团”的味觉感官和咀嚼感受:“杨明府作肉圆大如茶杯,细腻绝伦,汤尤鲜洁,入口如酥。”其烹饪关键在于:去掉筋和节,肉剁极细,肥瘦各半,粉芡调和均匀得当。图为北京高级烹饪师白常继先生复原的“杨公团”,色香味形和食器的搭配近乎完美。

《随园食单》在口味上强调自然主义的原色、原香,是继承并发扬了李渔“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的观点。

袁枚主张菜品要精致勿杂乱,食味厚重而不油腻,清鲜而不淡薄,咸淡合宜,并具有形制美。因此他对食器也非常重视,他赞同传统的“美食不如美器”的观点,但主张雅丽和适用的统一,不求过于奢贵,大抵能够“宜碗者碗,宜盘者盘,宜大者大,宜小者小,参错其间,方觉生色……物贵者器宜大,物贱者器宜小;煎炒宜盘,汤羹宜碗;煎炒宜铁铜,煨煮宜砂罐”,就不辜负美食了。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美食与美器

图自《中华遗产》2016年2月

用松菌垫底,燕窝泡发时挑去燕毛,开水汆后捞出入碗加鸡汤、火腿汁蒸至软嫩,松菌之浓香与鸡汤之鲜香把燕窝推向极致,此即松菌燕菜。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倪瓒

高士的人间烟火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出淤泥而不染

图自《中华遗产》2016年2月

倪瓒性格清高孤傲,洁身自好,是真正出淤泥而不染的文人。他喜爱的食物,也如他自己一般,讲究那份超脱和高洁的感觉。图中清淡的食材平铺在红莲花瓣上,恰是倪瓒本人品行的的隐喻。亭亭净植,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摄影/黄小黄

名士往往有些怪癖,元代画界四家之一倪瓒,就是一位怪才,不仅画风独树,还拥有异于常人的性格,更有超乎常人的感观味觉,因而成为一代“好食”之士。倪瓒贡献的“云林菜”与他的画卷一样,独步一方。

饮食虽然是日常琐事,但做到一定的境界,便可以称为艺术,在这一点上,倪瓒足可称作大师。他旧家堂名为“云林堂”,遂编著了一本名为《云林堂饮食制度集》的菜谱,收录了50余种菜点、饮料的食材与 *** 法,条条都是他亲自下厨的心得。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清代大才子袁枚的《随园食单》,被奉为饮食著作中的经典。在《随园食单》中,袁枚对一些“美食界前辈”相当轻视,但倪瓒除外。袁枚甚至照录了《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的菜——“云林鹅”,并称赞该菜甚妙。后世像袁枚一样引述《制度集》的人极多,连同日本一些研究中国饮食的专著,也频频提及这本书,这道菜。

云林鹅在倪瓒原书中被称为“烧鹅”,想当然的话会以为它像烤鸭,其实古代的“烧法”含义远比现在广泛,如果硬是要和现代挂钩,或许可以算作蒸鹅。蒸也不是全蒸,因为在整个烹饪过程中,加热铁锅的烘烤作用也不能小觑。这道烧鹅实为焖蒸鹅。

云林鹅的 *** *** 由《随园食单》详加记述,更为有滋有味:取整套鹅一只,洗净后用盐三钱擦其腹内,擦盐时,串入葱、椒末子,以酒和匀。再用一把葱填实其中,外部以蜜拌酒通身满涂。处理好食材后,在锅中放入一大碗酒和一大碗水开蒸。鹅要用竹筷架起来,使鹅身不近水。

袁枚对倪瓒的古方能“试之颇效”,是因为他掌握了几个要点:一是味道事先调好,二是烹饪锅具密封,三是文火慢㸆,最终骨脱皮化、精肉如泥。云林鹅起锅时,不但鹅烂如泥,汤亦鲜美。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声名远播云林鹅

图自《中华遗产》2016年2月

倪瓒笔下最为出名的美食,就数云林鹅了。巧妙的烹调 *** ,独特的鲜美味道,成就了这样一道令人啧啧称奇的美味。然而这样一道菜的做法实在过于精细复杂,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掌握。上图为现代人所复原的云林鹅,令人垂涎欲滴。供图/故宫晶华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林洪

真味与雅趣

唐宋诗歌中,有过无数令人垂涎的美食名称,然而再美的诗句也很难描绘出美食的烹调过程。幸好五百年后的南宋,一位有心人用一本食谱,将诗与食这一雅一俗两件事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林洪和他的《山家清供》。

林洪一辈子读书游历,却没有一官半职,所以他笔下的美食,既非皇室的盘中餐,也不是官宦家的席上菜。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赏菊时节金饭香

图自《中华遗产》2016年2月

《山家清供》中有许多诱人美食,菊花金饭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菊花飘香的金秋时节,采摘下黄菊的花头,用甘草汤和盐少许焯熟,洒在半熟的米饭上同煮。一碗颜色鲜艳香气袭人的菊花金饭就做成了。赏菊花,品金饭,文人的风雅,就在这点滴之间。摄影/黄小黄

“山家”就是山野之家,与钟鸣鼎食之家正相对应;“供”有供养之意,指代食物,“清供”即为清雅的食品。林洪把食谱定名为《山家清供》,挑明了就是山野佳肴,讲究的就是那个“清”字。

从题名开始,他就将自己对山野和雅致的爱好,告知每一位读者。所以,对他而言,国宴名菜也不如用松花和蜂蜜做馅的松黄饼美味。

林洪初次吃到“松黄饼”,是去拜访一位气质不俗的朋友,与之把酒对饮时,两个童子端出松黄饼给他们佐酒,还唱起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助兴。良友对饮,相谈甚欢,兴致高昂,林洪一时竟觉得,什么驼峰、熊掌,都不如眼前的小小糕饼。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松黄饼原料:松花粉,蜂蜜

图自《博物》2018年05月

林洪记录的松黄饼也不像“饼”——它根本就没有用到面粉,也不需烘焙,乃是纯用松花和蜂蜜捏出来的“花粉糕”。松花自带浓郁的松木香气,会中和甜味,使蜂蜜的酸味变得明显,这样做成的糕点其实有点“重口味”,未必符合现代人的味觉审美。摄影/唐志远

文人对于饮食除了烹饪技法、食材搭配、

佐料应用、滋味浓淡的要求之外

还有一种意境上的追求

比如节令物候、饮馔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等等

春夏秋冬、风霜雪雨

都成为与饮食交融的条件

吃什么又如何吃

是为口腹之欲

又从来不仅仅限于口腹

所以老子才总结了那么一句传世名言:

“治大国若烹小鲜”

如果你还想深入了解「美食」

就阅读中国国家地理的杂志电子版吧

点击封面图查看、购买杂志电子版

以下8期 每满60减6

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电子版

限时活动截止至

1月9日 24:00

《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01期

- 酸味:不可思议的妙用

- 从区域饮食文化看口味形成

《中华遗产》2008年11期

- 莼鲈盐豉的诱惑

《中华遗产》2016年02期

- 清 袁枚《随园食单》:厨艺的葵花宝典

- 诗圣的饮食生活

《中华遗产》2017年01期

- 粥膳 养生滋补好“粥”道

- 汤膳 人生不可无汤食

《中华遗产》2019年01期

- 重口味 吃得奇怪 奇怪的吃

- 生吃的极致诱惑

《中华遗产》2019年06期

- 馔里寻茶

《博物》2011年06期

- 苏轼的地理美食经

- 吃啥喝啥更给力

《博物》2018年05期

- 学古人吃花 《山家清供》花馔复原

- 食 舌尖上的汉字

本文选摘自:

《中华遗产》2008年11期

《中华遗产》2016年02期

《中华遗产》2019年06期

《博物》2011年06期

《博物》2018年05期

还想看更多杂志电子版?

点击下图

进入「中国国家地理畅读」小程序

你错过的经典这里能看

编辑:小葇

这一年,我们这样走过!

潮汕,为何总是别具一格

与光同行,2023一起追光逐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3/495827.html

“中国古代文人到底有多会吃” 的相关文章

在古代皇帝当中 开国皇帝为何寿命都比较长

在古代皇帝当中 开国皇帝为何寿命都比较长

还不了解:古代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代开国皇帝为何都长寿?他们不碰一样“东西”,其他皇帝做不到。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个皇帝?答案是将近600个。在如此多的皇帝中,能活过70岁的仅有10个,能活到80岁的有5个,而90岁以上的,一个都没有。有趣的是,在这些高寿的皇...

历史上真实的金屋藏娇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金屋藏娇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有何真相

金屋藏娇的典故出自汉武帝刘彻与其皇后陈阿娇的故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在研究历史多年的时间里,从第一天翻阅五千年开始,就告知自己,要用一颗平常心,却看那些尘封的往事。尽量让自己以一个外人的角度,不去评判里面的人物,只看发生过的事情。可是人非草木,哪...

李世民和魏征号称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真实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李世民和魏征号称是君臣相得的典范 真实历史又是什么样的

还不了解:李世民与魏徵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的李世民与魏徵真的是君臣相得的典范吗?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叫作“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而这个可以当作镜子来照人得失的大臣就是魏徵,后世也多将李世民与魏徵二人赞为君臣相得的典范...

在政治与艺术方面,阎立本分别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与艺术方面,阎立本分别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阎立本,唐朝时期宰相,也是一名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朝时,阎立本门荫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唐武德年间,担任秦王(李世民)府库直。贞观年间,历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迁将作少监。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显庆元年(...

颜真卿:不仅是著名书法家,也曾金戈铁马统帅万军

颜真卿:不仅是著名书法家,也曾金戈铁马统帅万军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在书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柳公权并称“颜柳”,二人的书法被称为“颜筋柳骨”,楷书四大家之一。除了在书法上独树一帜外,颜真卿的高风亮节也值得被世代称颂。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平原太守颜真卿,长安天子不知名颜真卿,字清臣,“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的...

盘点历史上三位英主,都是一手烂牌打好的皇帝

盘点历史上三位英主,都是一手烂牌打好的皇帝

盘点历史上三位英主,都是一手烂牌打好的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地位,无数人为了那个位置不惜挣得头破血流,付出惨痛的代价。特别是皇室子弟,有些几乎一生都在为之奋斗,完全不顾及亲情友情爱情,梦想坐到那个位置。但历史中大多数的皇位继承人都是在年少时就...

历史上雍正帝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得的什么病?

历史上雍正帝的真实死因是什么?得的什么病?

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帝第四子,清朝第五位皇帝,年号雍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清朝雍正皇帝是历史上比较富有争议的一位皇帝,而争议所在之处就在于他继承大统的过程。对于清朝最为惨烈的夺嫡之争“九子夺嫡”,就发生在康熙晚年,而在这次夺嫡之争中,最后的获胜者则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历史上的雍正...

古代宦官最早只是皇帝的家奴 他们是怎么走向权力巅峰的

古代宦官最早只是皇帝的家奴 他们是怎么走向权力巅峰的

还不了解:古代宦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的宦官何德何能?为什么能从皇帝的奴隶走向权力的巅峰?宦官权力的大小,同朝代的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不去限制大臣权力的朝代,往往会出现宦官权力过大,甚至左右皇位继承的问题。我国古代宦官权力最大的两个朝代分别是东汉和唐代...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