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来认识“月”的吗?
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来认识“月”的吗?
《说文解字诂林》第6960页:“月者,阙也。亏阙也。亦所以补阳之阙也。臣,道也。阴不可抗于阳,臣不可敌于君。故于文阙者为月。日圆月方,其中画纵顺以从上也。上阳也。周圆为君,君德徧(遍)也。德施普也。阙者为臣。才有阙也。臣能集众方以成德。故曰:翕受敷施九德咸事。臣能尽众才,以裨于君,故曰: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国其昌。臣者阙也。”从日月推想君臣,就是一种对应联想的相关推导。
《甲骨文字典》第743页上说:“月亏阙之时较多,故象半月之形以别于日。、、、月又为夜之象征。故卜辞假月为夕,且每以加点与否以别月夕。”。
甲骨文的“月”字写法有两种“
”、“
”见《甲骨文字典》第743页。
“
”象勃起之形,其与“
”象女人胸 *** 的形象相对应。取太阳即太阴之意。与太阴即太阳相对应。更表示阴阳在运转的,不是静止的。
“
”象女人胸 *** 的侧面形象。其与“
”象 *** 之形。太阳之精不亏,与其对应的是太阴之精有阙。
《说文解字》:“月,阙也。大阴之精。象形。”。太阴之精有阙之形象是月字之范式。
何以见得‘
’象勃起之形?
“
”象女人胸 *** 的侧面形象?
《说文解字诂林》第4451页:“肉篆作‘
’与日月字混。”
《甲骨文字典》第468页的“肉”字甲骨文就与“月”字的字形相同。
《说文解字》:“肉,胾肉。象形。”。祭祀专用大型动物生殖体块是(甲骨文)肉字之范式。
《说文解字诂林》第4451页:“‘
’象胾肉连髀之形。”。 *** 附近之肉的形象。生殖体块是最能表示肉的。且具有祭祀祈愿往生的寓意。而“月”为大阴之精。人之生殖器官亦为人之阴处。
当有多个相同的导向。那么这个导向是可以确认的。即“
‘’象勃起之形”。
与肉的差异在于。太阴之精有阙之形象是月之范式。祭祀专用大型动物生殖体块是(甲骨文)肉字之范式。为了有所区别,“肉”作为单字变异写成“
”、“
”。隶变、楷化成“肉”。而“月”作为单字则保持原型。因为两字来自是同一个范式。所以“肉”字作为偏旁却依然保持‘
’的字形,而一般就用“月”来替代。以此来示意两字是出于同一个宪象。只是侧重不同。“月”侧重的是宪象所导向的虚拟概念。“肉”侧重的是宪象所导向的实在实体。虚拟概念对应的是天象,实在实体对应的是身体组织。
推测造字的初期,“月”与“肉”是同一的。但作为单字便有意识地进行了细分成为我们现在所见之“月”与“肉”。但作为偏旁,还是保留了将“肉”字旁的字一般都还使用“月”来作为“肉”字的偏旁。
《释名》:“月,缺也,满则缺也。”。
《易·系辞》:“阴阳之义配日月。”。
《公羊传·庄二十五年注》:“月者,土地之精。”。
《史记·天官书注》:“月者, *** 之宗。”。
《淮南子·天文训》:“水气之精者为月。”
《释名释天》:“月,阙也。满则阙也。”。
《管子白心》:“月,阴也。”。(化物多者莫多于日月注)
《仪礼觐礼》:“月者,太阴之精。”。
《周髀算经下》:“月者,阴之精。譬犹水光。”。
《后汉丁鸿传》:“月者 *** 盈毁有常臣之表也。”。
《正字通》:“月,太阴之精配日而夜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