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都姓朱,老百姓要杀猪咋说?朱元璋只改一个字,完美解决
洪武26年,明太祖朱元璋坐在大殿上面沉如水,一场暴雨即将来临,而殿下一个和尚汗如雨下,倒头如蒜。
寂静的气氛,最终被朱元璋打破:“妖僧,你好大胆,朕对你不薄,不想你怀念前朝,一直和朕过不去,今日又公然在羞辱朕。早些年听说你是胡惟庸的死党,朕见你是方外人士,不予计较,今日去饶,不得,给我拉出去剁了……”。可怜一代高僧,就这样莫名其妙死在了一个字上。
和尚叫作来复,字见心,豫章人。俗姓王,早年间出任元朝学士,学识渊博,长着像关羽一样的大胡须被人称道。后来见到天下大乱,就辞去官职出家做了和尚,虽然剃了发,但是却留下胡须还和以前一样。由于他胸怀坦荡,性格洒脱,写的一首好文章,诗词也极为出众,慢慢的名声在外。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由于早年当过和尚,于是便召天下高僧来到京城参加法会,来复和尚就在征召之列,太祖很欣赏他的诗文,就对他格外礼遇,并赐以金襕袈裟。但是来复和尚对太祖的笼络并没有领情,在面上没有表露出感激涕零的样子,太祖心中不悦,但也没有计较。
后来又一次见面,太祖想起当初的事,便对来复和尚说:“大和尚,你既然已出家,自然表示了却红尘了。出家人讲究六根清净,头发都剃掉了,为啥还要留一把大胡须呢?”
来复和尚不卑不亢,朗声回答道:“剃发是为了除去烦恼,留下胡须是表明自己还是个大丈夫。”太祖听完以后放声大笑,心中的芥蒂也去了大半。
洪武26年(1393年),由于“蓝玉案”发生,明太祖朱元璋,感觉到以前跟着自己的老兄弟慢慢都离自己而去,心中有些积郁。便想到了来复和尚,想通过和出家人聊天排解心情。
来复和尚到来,聊天途中太祖有感而发说到:“大和尚很会写诗,今日能否为朕题上一首?”于是来复和尚当场作诗一首,没想到,就是因为此诗中用到一个“殊”字,引起朱元璋的猜忌,引来了自己的杀身之祸。
谢诗云:“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援袈裟近御床。阙下彩云生雉尾,座中红拂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
来复和尚原本的意思是,谦称自己无德,所以没有资格歌颂皇帝的圣名。而太祖皇帝却认为来复和尚是在挖苦自己,尤其诗中“金盘苏合来殊域”这句中的“殊”字,拆开来刚好就 是‘歹’和‘朱’两字,分明像是骂姓朱的不是好东西。
也许是太祖心思太过敏感,也不排除,来复和尚真的借试诗嘲讽朱元璋,不管怎样,来复和尚因为此事丢了性命。
历史上因为文字而出现的冤狱,数不胜数,其中最厉害的当属明清这两个朝代。由于明朝皇帝都姓朱,民间百姓一到过年都需要杀猪,于是在最初的几年,老百姓都不敢杀猪,可是长此以往影响了民生,这如何解决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1点,文字狱
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狱事,在中国许多朝代都有文字狱的记载。朝鲜、日本等国也有类似的事情。《汉语大词典》就定义为:旧时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
中国的文字狱一直都有,历朝历代屡见不鲜。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就因为《报孙会宗书》中 “宣帝见而恶之”之句,被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处腰斩,此类事,史书上特别多。
我国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为残酷暴虐,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2点,改“猪”为“豕”
我国养猪可以追溯到夏朝,猪作为我国主要的肉食来源,不能因为有一个朱元璋就让人们不再养猪或杀猪,毕竟这关系民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但问题是,此“猪”与彼“朱”犯了冲突,虽然写起来大家都能区分,但是说出来确是一样。朱元璋作为地王,既不能不让百姓杀猪,又不能因为谐音“杀朱”而让人联想到造反。所以,朱元璋日思夜思,翻阅书籍,寻找应对之法。
最终,还真让他找到了可行之法。在最初的时候,猪被称作“豕”,这个字读“shi”,三声,此字在商代时期就有了,由甲骨文演变而来,为象形字。“豕”字就是最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从这以后,明朝的百姓也就专门以“豕”字做“猪”称呼。
总结:
朱元璋从小就是穷苦人家出生,所以他当了皇上,总是为老百姓着想。为了维护皇帝的权威,又照顾百姓的民生,想出此两全其美的 *** ,确实让人称赞。
至于明太祖的文字狱,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多有不实之处。比如:给太学提匾额的詹希原,在因文字狱被斩,第二年却又复活为朱元璋的御碑亭撰写碑文。
还有早早被朱元璋杀掉的徐一夔,实际上活到了建文二年。再比如:翰林编修高启所谓作诗而死实际上因为犯案连坐,卢熊以簿录刑人家属事,坐累死,却被硬写编成了文字狱。
虽然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杀人无数,但那一般都杀的是贪官污吏。却不会平白因为文字而牵连大臣,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来复和尚,也是因为牵连胡惟庸一案被杀,与文字狱半点没有关系。
至于,野史将朱元璋的文字狱夸大,说什么,朱元璋早年当过和尚以及参加过红巾军,所以十分忌讳“光”、“秃”、“贼”、“寇”等字眼。其实都是一些想在老百姓身上吸血的官老爷们编撰出来。
实际上,在《大明御制皇陵碑》里,朱元璋本人也没有隐瞒自己出家和参加起义的旧事,倒是坦陈了这段在封建士大夫看来似乎很不堪的历史,可见朱元璋对自己当过和尚以及红巾军的过往不太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