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漫评水浒(103)武松遮遮掩掩的 ***
前面两节,我们分析了,人在心理上,消除 *** 时,通常有两种 *** ,一种是让 *** 升华,一种让 *** 压抑。
鲁智深在消除 *** 时,用的 *** 就是让 *** 升华。
而李逵在消除 *** 时,用的 *** 就是让 *** 压抑。
而武松呢?相对就比较复杂了。
细看《水浒传》,你会发现,许多内容,都非常值得玩味。正是因为这些内容的存在,才会让书中的人物更丰满、更立体、更真实。
比如,武松对潘金莲的表现,实在太暧昧了。潘金莲后来公开勾引武松,其实就是因为武松,对她的态度太暧昧了。
我们看原著:
那妇人常把些言语来撩拨他,武松是个硬心直汉,却不见怪。
……(潘金莲)心里自想道:“我今日着实撩斗他一撩斗,不信他不动情。”
你说,潘金莲后来公开勾引武松,与武松有关系没有?自然是有了。
因为,面对一个异性的挑逗、暗示,你却一直不回应、不拒绝。本身就会引发他(她)太多的幻想。
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面对异性的挑逗、暗示,从来都是不回应也不拒绝,通常是因为什么呢?通常都是因为,他(她)很享受这种感觉。而一旦拒绝了对方,对方就可能不这样对自己了。
其实,潘金莲最后公开勾引武松,就是因为武松这种态度,让她产生了太多的幻想。
如果武松内心真没有什么暧昧的想法。而对潘金莲最初的挑逗,就应该与潘金莲保持一定的距离。
最简单而言,他哥哥上班的时间非常固定,他哥哥不在家,他一个劲的与嫂子孤男寡女处于一室,而且还经常一块喝酒。他这是想干什么?
不要说古代社会了,就是现代社会,一个小叔子,总和嫂子孤男寡女的相处,还经常一块喝酒,谁也不敢说,这个小叔子内心非常单纯。
关键是,面对嫂子的挑逗暗示,武松从来都是不回应,也不拒绝。谁处于潘金莲的位置,也会产生幻想的。
我们再看原著:
武松接过手去,一饮而尽。那妇人又筛一杯酒来说道:“天色寒冷,叔叔饮个成双杯儿。”武松道:“嫂嫂自便。”接来又一饮而尽。
武松却筛一杯酒递与那妇人吃。
如果武松心中没有暧昧的念头。事情已到了这种地步,他应该怎样做呢?显然是应该找个理由赶紧离开。因为找个理由离开,就是一种明显的的拒绝。但是武松呢?竟然还给潘金莲又筛了一杯酒。到此,武松的行为,就已明显过分了。因为,他这种行为,显然给了潘金莲太多的幻想。
而后来,武松的行为,就更过分了。
我们再看原著:
那妇人将酥胸微露,云鬟半軃,脸上堆着笑容说道:“我听得一个闲人说道,叔叔在县前东街上养着一个唱的,敢端的有这话么?”武松道:“嫂嫂休听外人胡说,武二从来不是这等人。”妇人道:“我不信,只怕叔叔口头不似心头。”武松道:“嫂嫂不信时,只问哥哥。”那妇人道:“他晓得甚么?晓得这等事时,不卖炊饼了。叔叔,且请一杯。”连筛了三四杯酒饮了。
如果武松心中没有暧昧的想法。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嫂子酥胸微露,一脸春意。前面又是风言风语,还表露了对自己哥哥的轻视。你自然应该找个理由离开。因为离开就是一种最最简单的拒绝方式。但是,武松却依然是一副好像没事人的样子。又和嫂子连喝了三四杯。
我敢说,谁处于藩金莲的位置,也会产生太多的幻想。
其实,此时武松,赶紧找借口离开,双方的脸面都还存在。
以后,哥哥不收摊,武松就不到哥哥家,潘金莲自然不会勾引他了。但是,武松却依然在享受这种被美女勾引的乐趣。最后潘金莲越作越露骨,于是双方的脸面都无法保存了。
总的来说,武松对 *** 的处理,比鲁智深更复杂。因为一半是处于压抑,一半是处于升华。所以,他希望在藩金莲面前,表现出英雄的样子;但是他又有意无意的还享受着藩金莲对他的挑逗暗示。从这层意义上而言,武松没有鲁智深潇洒。
整个过程,自然是藩金莲在勾引武松。问题是,在藩金莲的心中,武松何尝不是在勾引她啊?因为藩金莲的行为越来越过分,而武松却显然一直没有拒绝的意思。最后藩金莲就图穷匕见的勾引武松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一个男人勾引一个女的,开始用风言风语挑逗这个女的,后来越做越过分。这个女的,却是一直没有任何拒绝的意思。后来,这个男人的话语、行为,越来越露骨。那个女的,只是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却没有任何要离开的意思。
面对这种情景,那个男的会怎么想呢?恐怕只会认为,这个女的是愿意了,只是抹不开脸面罢了。为什么呢?她有机会离开,却依然呆在这里,继续接受对方勾引,这本身就证明,她并不完全排斥对方的行为。
藩金莲后面 *** 裸的勾引武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但是潘金莲没有想到。当她更露骨的勾引武松时。武松却开始用极尽夸张的态度,表现他的英雄气了。
其实,从始到终,这都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但是让武松一弄,最后弄得大家撕破了脸面。于是,藩金莲没脸见武松了,武松也没法进哥哥门了。
武松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大约就是因为他在 *** 的压抑与升华中摇摆不定。
一方面,他很享受与异性暧昧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希望让对方认为,他是一个不好女色的大英雄。
当然了,如果我用这样一件孤立的事情,分析武松的心态,似乎不够充分。
我们再看看,武松与孙二娘、蒋门神小妾相遇时的样子。
武松的 *** 流露,一直处于半遮半掩的状态之中。所以,只要有机会,他就通过一些看似合理的 *** ,表现出来。
我们先看武松遇到孙二娘时的情景。
那妇人道:“客官那得这话!这是你自捏出来的。”武松道:“我见这馒头馅内有几根毛,一像人小便处的毛一般,以此疑忌。”武松又问道:“娘子,你家丈夫却怎地不见?”那妇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松道:“恁地时,你独自一个须冷落。”
因为孙二娘是开黑店的,所以武松这样调戏她,自然好像是在斗智斗勇。
问题是,真有这种必要吗?显然是没有的。
再看后来,武松是如何擒获孙二娘的。
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那妇人杀猪也似叫将起来。
以武松的身手,擒获孙二娘,犯得着这样费事吗?更主要的是,抓一个女的,用这种方式合适吗?“当胸搂住”,“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这叫什么招数?这不是公开耍流氓吗?以武松的身手,真需要一定用这种不伦不类的招数吗?
甚至回到武松杀嫂的情景,也依然是这种不伦不类的做法。
……用左手揪住那妇人头髻,右手劈胸提住,……
……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她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
对此,我们可以解释为,武松要掏出嫂子的心肝祭奠亡兄,所以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了。
问题是,武松杀西门庆时,为什么只是割头了事呢?他杀了西门庆,也应该扯开西门庆胸脯前的衣裳,把西门庆的心肝也掏出来呀!看来,武松是懂得男女有别的。
而武松醉打蒋门神时,也是这种套路。
大家都知道,武松醉打蒋门神时,先调戏蒋门神的小妾,后来抓住这个小妾,把她扔入了酒缸。
从表面上看,这是武松寻碴闹事。所以他的行为很正常。问题是,寻碴闹事,是不是非得用这种调戏妇女的 *** 呢?显然不是的。当然了,用这种 *** ,也不能说错。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用这种 *** 好像不对,好像也没错。而武松的 *** 流露,通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
这就好像,许多练双人舞的男女。
你说,他们没有任何性的意味,好像他们自己也不相信。但是你说他们就是为了性,好像也不是,因为人家那是高雅的爱好,你怎么可以用阴暗的心理想象呢?
武松一直好好的把握着尺度,换而言之,他的行为,好像有点暧昧,但你也不能说出什么。
练双人舞的男女,如果能把握好这个尺度,那就是标准的高雅爱好;因为在这种背景下,你非要说人家这样那样,只能说明你的心理阴暗;问题是,你说他们真的非常单纯,恐怕也未必。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书归正传。
在武松的价值观中。一个英雄是不应该好女色的、更不应该近女色的。所以,武松为了当英雄,就总对女性表现一种极为超然的态度。
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显然是喜欢女性的,也是想接近女性的。因为,这是人的天性。
一方面是当一个大家认可的英雄,一方面是压抑心中的 *** 望。应该选择哪一个?武松自然是选择前者。但是,因为后者是人最原始的欲望、最强烈的一种欲望,所以压抑起来,自然是非常痛苦、艰难。
从整体去看,武松的 *** 一直压抑的很好。但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却依然会不经意中的流露出来。
比如,武松一直接受嫂子那种暧昧的亲热。
是因为把这件事抬到桌面上,人们也不能非议武松。因为武松敬重自己的嫂子,把自己的嫂子当姐姐看。他们之间有些似是而非的亲密行为,也非常合理啊。关键是,武松也有自己的底线,这更可以证明,武松心中没有暧昧的念头。
再比如,武松调戏孙二娘、用不伦不类的方式擒获孙二娘。是因为把这件事抬到桌面上,人们也不能非议武松。因为,孙二娘是黑店掌柜,而武松只是与她斗智斗勇罢了。
当然了,武松调戏蒋门神的小妾、把这个女的扔入酒缸,也是如此的。因为,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武松为了激怒蒋门神。
如果一个人,偶尔这样做事,我们可以理解为无意。如果总这样做事,就不是一个无意可以解释了。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武松压抑不住 *** ,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环境中,自然可以尽情的发泄了。
问题是,武松是一心想成为大英雄的人,他怎么可能会这样干呢?
在现实社会中,普遍的公众人物,都是有权、有钱、有势、有名,他们想放纵 *** ,那机会多的是。问题是,如果放纵 *** 的结果,就是让自己身败名裂,他们自然会极力拒绝这种东西的诱惑。
事实上,绝大多数公众人物都会拒绝这种诱惑。
当然了,这种诱惑是巨大的,所以因此翻船的公众人物,也真是不在少数。
毕竟,干这种事,一定会被人发现?未必啊!事实上,许多人一直在玩,就是没有事啊。你看,人有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武松不是普通人,他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的。
在都监府被抓的那个夜晚,武松大约是从云端落到了地下。
因为被抓的前一刻,张都监把玉兰许配给了他。武松对此,显然是欣然接受了。因为,武松是这样回答的:“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这种回答,本身就证明,武松是同意了这门婚事。因为这种回答等于是说,我非常愿意,只是怕我配不上。关键是,武松只是这样简单的推托了一下,张都监继续坚持,武松就没有下文了。换而言之,武松默许了。
在那一夜,武松大约开始幻想,自己美好人生的开始了。自己当官了(成了张都监的亲信),又要娶美女为妻了。只可惜,哥哥死了,如果他能看到自己有今天,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但是,武松终于发现,自己是受人欺骗、愚弄了。于是,那个出场只露了几面的玉兰,也被武松一刀捅翻了。
玉兰显然没有什么明显的过错,因为她只是作为一个道具出现的。
更主要的是,那一夜,武松一口气杀了八九个女的。(“两个丫环”、“夫人”、“玉兰引领着两个小的”、“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
你说几个女的,谁是该死的?这种杀戮,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凶残可以解释了,都可以用变态去解释了。
而武松在蜈蚣岭的行为,显然更受这种复杂心理的支配。
我们看原著:
走过林子那边去,打一看,只见松树林中,傍山一座坟庵,约有十数间草屋,推开着两扇小窗,一个先生搂着一个妇人,在那窗前看月戏笑。
武行者看了,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便想到:“这是山间林下出家人,却做这等勾当!”便去腰里掣出那两口烂银也似戒刀来,在月光下看了道:“刀却是好,到我手里不曾发市,且把这个鸟先生试刀!”
《水浒》的改编作品中,在说到武松蜈蚣岭杀人时,常常会给老道编造一些罪过。总而言之,就是为了证明武松杀这个老道有理。
问题是,从原著去看,武松杀这个道人,纯粹就是一种扭曲的心理在作怪。
一个道人和一个妇人,在窗前戏笑。关你什么事来着?
但是,武松就是因为这种离奇的原因,杀了两个人。
我们看原著:
武行者睁圆怪眼,大喝一声:“先把这鸟道童祭刀!”说犹未了,手起处,铮地一声响,道童的头落在一边,倒在地上。……被武行者转过身来,看得亲切,只一戒刀,那先生的头滚落在一边,尸首倒在石上。
如果不带有色眼镜,你说这个道人、道童,死得冤枉不冤枉?
也许有人会说了,那个道人是坏人,是该杀的。
因为那个妇人说了。“奴是这岭下张太公家女儿。这庵是奴家祖上坟庵。这先生不知是那里人,来我家里投宿,言说善习阴阳,能识风水。我家爹娘不合留他在庄上,因请他来这里坟上观看地理,被他说诱,又留他住了几日。那厮一日见了奴家,便不肯去了。住了两三个月,把奴家爹娘哥嫂都害了性命,却把奴家强骗在此坟庵里住。这个道童也是别处掳掠来的。这岭唤做蜈蚣岭。这先生见这条岭好风水,以此他便自号飞天蜈蚣王道人。”
其实,这还是带着有色眼镜在看小说。那个妇人所说的话,不要说别人了,就是武松,也是半信半疑的。所以,武松听到那个妇人让他进庵里吃酒肉时,才会报以本能的怀疑。而妇人又说了,“奴有几颗头,敢赚得师父!”
我们可以想象。一对男女正在戏笑,突然出现一个凶神恶煞的人,上手就把那个男的杀的。那个女的,如果为了活命,会怎样说话呢?自然会说,我和那个男的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也和他有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