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故事:身为一国皇帝,为了求得我的原谅,竟然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3-29)700

幼时初见我便被阿辞的容貌惊艳,奈何君有绮貌,却为宦官。

我从未想过他会是陛下独子,就如我从未想过我所有所爱之人皆会因他而死。

曾经我一心想要嫁阿辞为妻,如今却甘愿嫁长我16岁的太傅,只为逃离他。

大婚前夜,黑暗中他疯狂地堵住我的唇,粗暴地扯开我衣襟,一遍遍低吼:“你是我的!”

宛如魔音,久久不散……

秋风阵阵,晴空万里。

我站在一旁,垂眸看着面前贵妃椅上靠着的女子。

榻上之人腰身纤细,眉目清丽,好似画中人。

晴空下她的面庞光洁无暇,细长的脖颈露在外面,肌肤胜雪,映衬着额间的花钿更加殷红。

她朱唇微张、长睫微闪,似乎还有呼吸,似乎只是睡着了。

那是我。

一炷香前,我死在寝殿外的贵妃椅上。

落叶翻飞,树叶攒动。

我看到阿辞从宫门外飞奔而来,却在离我两三步远的地方停下。

他看着我的睡颜,似乎不敢相信我已经死了的事实。

他跪倒在我身前,他的手在抖,他抱起我,将我紧紧搂在怀里。

我听见他叫我的名字。

“阮阮,不要抛下我,不要这么对我好不好?我错了,我错了。”

“我们不是昨天才说好了,要一起赏今年的初雪,要一起白头,你忘了吗?”

“你答应过的,不会不要我……”

他带着哭腔,声音在发抖。

我突然想起儿时在书中读到的诗文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那时我说与他听,他就抚着我的头柔声说:“我们阮阮当然会长命百岁,和我一起走到白头。”

我笑着应下,可我心中清楚,我不会长命百岁,我们只是自欺欺人。

后来还是执意要拉着他一起赏雪,可惜半生岁月,二十五载,我们始终没能站在一起,共赏同一天空下的一场雪景。

我来到他身边,看着他抱着我的身体哭得撕心裂肺。

凝视他良久,终是在他耳边轻轻叹了一口气:“阿辞,你我终究是……有缘无分。”

我听到丧钟声,国母仙逝,满宫同悲、天下缟素。

宫门外宫人臣子乌压压跪了一片,不知过了多久,阿辞还维持着最初的那个姿势,搂着我早已发凉的身体。

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怀中拿出一块油纸包的枣花酥,揭开油纸,点心已经碎得不成形了,他拿起一小块放到我嘴边,可我怎么也吃不进去了。

他试了又试,拿起来,掉下去,如此反复,他像个固执的孩子不肯罢休,直到一整块点心碎成渣子,再也找不出一块成型的,怎么捻都捻不起来了。

他将头埋在我怀里痛哭,一遍遍唤我的名字,叫我不要走,看着他这样子,我也好难过,可是如今任凭我如何,他却是再也看不见我了。

顷刻间,漫天飞雪。

秋日飘雪,天下奇闻,却终究是不合时宜。

我在这世间本已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了,死亡对我来说已是更好的结局,奈何阿辞迟迟不肯将我的尸身下葬。

他将我置于水晶棺中,日日守着我枯坐,饭也不吃,早朝也不上了。

那帮人终于看不去,从宫外请了游方的道士来为我超度,请求阿辞将我下葬,让我入土为安。

老道进来的那一刻,我便觉得他很熟悉。

他似乎看得见我。

他对我说:“姑娘,我们又见面了。”

于是我终于从他口中听到了当年那句完整的命运预言:“此女贵极,日后贵不可言,然慧极则伤,情深不寿,唯离情远爱,方可益寿。”

我四岁时重病,差点没能活过来,阿娘走投无路请了道士来相看。

请的便是他。

当年这句话,苏嬷嬷只听到了前半句,阿娘只听到了后半句,可惜我死后才终于勘破迷津。

老道带走了我的魂魄,我终得转世投胎。

这世间独留阿辞一人。

再见了,我的小中人,愿你余生平安喜乐,有人爱, 有爱人,长长久久,长命百岁。

我在心中默念,愿我们来生,不再见。

帝后不和,满宫皆知。

“真不知道一个二嫁妇,还病殃殃的,也不知还能活多久,陛下对她那么好,竟还不领情!”

“谁说不是呢,真不知陛下看上她什么了?”

我倚在窗边,听着窗下两个小宫女在发牢骚。

这话里的“二嫁妇”说的不是别人,正是我。

若不是我已经病得没有力气,定是要起来与她们论上一论,这情给她们,看她们领是不领。

啪!

啪!

两个响亮的巴掌声惊走了树上的鸟儿。

“大胆刁奴,竟敢在背后议论皇后,简直该杀,都给我拖下去乱棍打死!”

赵嬷嬷话音刚落,当即就有侍卫出来要将二人拖走。

两个小宫女扑通跪下,吓得连连发抖,嘴里一个劲儿求饶。

我轻轻咳嗽一声,众人抬头这才看见我。

赵嬷嬷脸色一僵,两个小宫女更是抖成筛糠。

“罢了,看在她们年纪尚小的份上,留她们一命,打发去慎刑司吧!”

两个宫女对着我千恩万谢,我却是连抬眼的力气都没有了。

事毕,赵嬷嬷上来向我问安。

“刚才那两个贱婢的话娘娘不必放在心上,娘娘好生将养,身体定会大好的。”

我知她是安慰我,可我实在没力气应付她了。

赵嬷嬷是阿辞派来盯着我的人,他将我囚于宫中,阻断了我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他不惜一切,就是要我留在他身边,他像个孩子一样向我证明我为他所有。

可是他快留不住我了,因为我快要死了。

入夜,我正睡着,突然脸颊上有柔软温热的触感,我睁眼,发现阿辞正坐在床边看着我。

见我醒来,他面色有些不自在。

“阮阮,对不起,吵醒你了。”他向我道歉。

他从前待我从不会如此小心翼翼,我和他都明白,我们早就回不去了。

我静静地看着他不说话。

他面色讪讪,看向我的眼神里满是乞求,最后还是怕自己待在这儿会惹我不开心,起身走了。

这样的情形不知有多少次了,他每晚都会来,静静地坐在我床边看着我,轻轻地吻我的脸颊。

他以为我睡着了,其实我都知道。

每次我醒来他都会默默地离开,因为他知道我讨厌见着他。

可是这一次,我拽住了他的衣角。

“阿辞。”我唤他。

我已经好久没有这么唤过他了。

他猛地转过身,眼底迸出惊天动地的光彩。

“你,你肯原谅我了?”他的声音微微发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3/496501.html

“故事:身为一国皇帝,为了求得我的原谅,竟然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的相关文章

陈宫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陈宫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陈宫是东汉末年的名士,曾在曹操与吕布手下效力,先后助二人各自夺取兖州。但由于吕布不听陈宫的建议,导致二人最终为曹操所擒。曹操曾力劝陈宫投降,要留他一命,但陈宫不为所动,执意赴死。为何陈宫宁死不降呢一,投靠曹操陈宫为人刚...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为何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获得了多大的利益?为何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一般来说,普遍认为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势力格局,造就了三国时代的到来。但实际上,我认为赤壁之战只能算是加大和奠定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并没有奠定天下三分,...

李自成攻城前崇祯明明有南迁的时间 崇祯为何拒绝南迁

李自成攻城前崇祯明明有南迁的时间 崇祯为何拒绝南迁

对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崇祯帝为何拒绝了南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从哥哥明熹宗的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继位之后他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中兴大明;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以致众叛亲离。可以说崇祯帝一...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180年,身为代王的刘恒,终于抵达了长安城外。望着眼前巍峨的长安城,刘恒不禁心生感慨。十五年前,他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仅仅只有八岁。当时还...

汉末时期袁绍敢和董卓公开叫板,他哪里来的底气?

汉末时期袁绍敢和董卓公开叫板,他哪里来的底气?

董卓是东汉末年军阀、权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率军进入京师,掌握了大权,董卓想废掉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董卓召集群臣商议,众人敢怒不敢言,这时,袁绍站出来强烈反对,董卓大怒,说,你认为我的宝剑不锋利吗?袁绍一听,立即也拔出宝剑说,你的剑锋利,我的剑难道就不...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南军大将盛庸曾经多次击败朱棣,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南军大将盛庸的故事。盛庸是明朝初期靖难之役时朝廷军的一个主要将领,他在洪武年间的时候,就已经官至都指挥了。到了靖难之役初期的时候,他起初以参将的身份,跟着主将耿炳文一起参与北伐燕王朱棣的战争,但不久后的...

曹丕身体不是很健康吗 曹丕为什么39岁就灭亡了

曹丕身体不是很健康吗 曹丕为什么39岁就灭亡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身体健康的曹丕,为何只活到了39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曹操是三国时期的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了曹魏政权。只不过,曹操在66岁时便去世了,没能见证魏国的成立,魏武王的称号还是曹丕追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曹魏的历史上除了曹操活了66岁...

魏徵为何会被称为功臣?一生有何贡献?

魏徵为何会被称为功臣?一生有何贡献?

魏徵,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魏徵是唐朝时的名臣,以直言敢谏出名,多次劝谏唐太宗李世民,促进了贞观之治的形成。李世民对魏徵的建议大多予以采纳,还称赞其是贞观年间第一功臣,更在魏徵死后亲自为其撰写碑文。但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