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仙桥上神仙走过?在清花河上的石桥里,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春节回家乡过年,顺便游览了衡阳县清花湾景区时,发现清花河有座未曾见过的古桥,名叫道仙桥。为何知道是道仙桥?一是桥头立了介绍的牌子;二是在桥墩上刻有“道仙桥”三个大字,桥名绝对不会有假。
道仙桥是清水河上连接东西岸的通道。据传,自唐宋以来,道仙桥附近有个地方叫新桥,它是衡阳县西部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和商贸口岸,因为清花河的水域和衡阳县更大的河流即蒸水河就在这里汇流,古代长途货运主要靠的是水路,水系相汇的地方自然就成了货物集散地。为了改善人行交通便利,在当地大姓谭族的倡议下,清花湾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手艺的出手艺,从十余里之外的阳古坳鸡岭开山凿古,用勤劳的双手和简陋的工具,修路架桥,于康熙年间,在清花河新桥入蒸水口修建了这座条石搭板桥,取名“道仙桥”。
为何取名“道仙桥”?只因附近山上有个道仙庙而得名。它是古时代连接衡阳县西渡、衡南县泉湖、直至广西兴安等地的重要人行通道。
道仙桥修建于清朝,跟同时代修建的古石桥不同之处,就是该桥只是在河中间用方方正正的石块垒起四个桥墩,桥墩上并行搭建三块长长的石板,可见道仙桥不能行车,纯属人行桥。桥墩上游呈尖形下游呈方形,为的是利于河水分流,保防桥墩。由于桥面较窄,相对河床较高,桥上行走还不能走神,必须盯着桥面静心前行,否则,就有可能走偏掉进河谷,尤其有些恐高的人过桥时应该注意安全。
对照家乡其它河流上的古桥,都是清一色的石拱桥,宽度大,工程量大,安全系数大,道仙桥为何独特色,可能是因为河流宽度较窄,水流量较之大河流不够大,也不会有大河流水流急速。但相对大型拱形桥修建难度并不小,难在桥墩上的长形条石块搭建。数米长且厚重的条石怎么样搭建上去,至今没有人解说清楚,足以说明古时劳动人民颇具智慧,值得现代人怀念继承,创新发扬。
文/图 @花滩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