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在古代,以爱国之名推行反智主义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4-01)600

在古代,很多大臣都在以爱国之名推行反智主义。

在古代,以爱国之名推行反智主义

有人要给皇帝提意见,提多了,就会被皇帝忌惮,即便皇帝不怀疑他,别的大臣也会怀疑他,认为他在“讪君卖直”,在沽名钓誉。为了维护朝堂大统,必须处理他。于是,皇帝命人打他几十大板,降职远调。看似维护了朝堂秩序,其实只是以爱国之名制裁了一些敢于提意见的大臣而已。

有大臣要搞一些联合,联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官位的长久。只要有人干一些事情,就会被他们诟病。而他们自己整天只是拉关系,互相倾轧,却不会干实事。有人要兴修水利,他们就要说修水利的人会劳民伤财,不一定能起多大作用。毕竟,那个时候没有科学观测,也没有大数据统计,只是那么一说,就算是权威了。看似给国家节省了资金,其实只是没干实事。国家的钱让他们捞了不少,却没人揭发。他们会大兴土木,改造府第,或者直接加税,从地方抽血。而地方官员如法操刀,给底层农民带来很大的压迫和剥削。

他们爱国,爱的是自己的利益,却从来不动头脑。说白了,还是力求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且比较封闭保守,不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当别的官员要干一些事情的时候,哪怕有利于国计民生,他们也会提出意见,认为不宜操之过急,不能随便花钱。其实,他们花钱的时候从来不和别人商量,也从来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要是有人想要和边疆的少数民族修好,就会被讥刺为卖国求荣,或者说里通外国,要被打倒了。除非少数民族崛起了,打得中原王朝落花流水,中原王朝不得不去求和,才会有人提意见,也被允许。而这个提意见的人一定是朝中势力比较大的利益集团的人,不会被本集团内部的人弹劾,才会被皇帝采纳。尤其是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大臣都不敢提反对意见。谁要是提了反对意见,谁就会被说成地方派来的奸细,甚至被直接处置。当然,以前在边疆和少数民族政权有过联系的大臣,也都被审查了,甚至根本不能参与朝堂讨论。

有的大臣用着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器具,有酒壶、酒杯、玛瑙、马匹等东西,都被说成通敌,要把那些东西统统销毁,不然就会被治罪。于是,大臣们纷纷和少数民族撇清关系。京城内外掀起一场损坏少数民族地区器物的活动,谁还用着那些器物,甚至拿出来显摆,谁就是外国间谍,或者是崇洋 *** ,要被打倒。不但如此,而且很多大臣沆瀣一气,共同糊弄皇帝,说是不让皇帝担忧,一直都说敌军在千里之外。报告战况的时候,报喜不报忧,而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皇帝才知道真实的情况,悔之晚矣。北宋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经历的靖康之难是屈辱的事件,没一个大臣为国捐躯,而大臣们却在平时把他俩糊弄得死死的。明代的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要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却没一个大臣上朝,只有崇祯帝一人临朝。那么,平时以爱国的名义建议的大臣们都跑到哪里去了?

在古代,以爱国之名推行反智主义

不是跑了,就是投降了。投降还能卖主求荣,保住自己的性命。可是,平时他们都在打压对手,不让别人暴露真实的情况,只是耍着皇帝玩,让皇帝高兴而已。那么,说是为皇帝分忧就是为国家分忧,其实只是借着爱国的名义行反智主义之实。不让皇帝获得真实的情况,同时打压对手,这还是忠于国家的臣子做的事情吗?不是建设之臣,反而是误国之臣。

为什么要挥舞爱国的大棒?因为爱国比较容易,随时可以拿出来攻击别人。而一旦别人被定罪,就不是一般的罪过。只有几个喜欢搞建设的人聪明吗?当然不是,谁要是推出建设性意见,谁就要被质疑,甚至要做好被攻击的准备。毕竟,朝堂之上,不允许随便提意见,也不允许呛了皇帝肺管子,要顺着皇帝说。即便有几个不知死活的大臣,要“讪君卖直”,也一定会被大臣们参倒,被皇帝治罪。因为他们没有认清形势,皇帝就是国家,国家就是皇帝。为皇帝分忧就是为国家分忧,就是爱国的。把皇帝逗乐,就是为国家着想。

如此一来,很多大臣站在爱国的一方,成了推行反智主义的先锋。有发明创造出来之后,被他们定义为“奇技淫巧”。那些玩意儿不能做饭吃,发明有什么用?没那些东西也过得挺好,要是谁非得推行那些玩意儿,谁就一定是在玩物丧志,在崇洋 *** ,在背弃自己的传统和祖国,也被大加鞭挞了。

其实,只是大臣们认知程度有限,不知道科技发明的重要性,以至于他们只是推行愚民政策,让老百姓吃饱穿暖就行了,至于科技进步,就不能提了,谁提谁就是贬损我天朝上国的威严。那些东西都是夷狄发明的,不可能进入天朝上国的法眼。可是,夷狄发明的东西很厉害,直接敲开了封建的大门,就不得不让天朝上国的君臣们“师夷长技以制夷”了。

在古代,以爱国之名推行反智主义

看来,爱国还真是很简单的事,甚至成了最简单的攻击别人的办法,只要别人用了外国的东西,或者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即便攻击的人不懂,也一样会挥舞爱国的大棒,一路打杀过去。于是,封建制度存续了两千多年,国家换了很多,以爱国之名推行的反智主义仍然存在,也会一如既往地推行下去。或许,是封建愚民政策导致的,抑或许是封建制度本身的封闭性导致的,但要是这种思想进入到人的头脑中,就不好解脱了,容易泛滥,也容易给人乱扣帽子,以至于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反而验证了自身的荒谬和无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497012.html

“在古代,以爱国之名推行反智主义” 的相关文章

将军政大权交给李世民,李渊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将军政大权交给李世民,李渊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唐高祖李渊,中国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26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在大唐皇宫禁地内爆发了“玄武门事变”。这次事变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从上到下,一大批人兴起,一大批人跌落。其中,命运改变最严重的,当然是几位李氏皇族人物。除了首当其...

在文学、水利等方面,归有光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文学、水利等方面,归有光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

古代本宫在皇宫里边随便用吗 什么样的人才能自称本宫

古代本宫在皇宫里边随便用吗 什么样的人才能自称本宫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皇宫称呼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本宫一词在皇宫可以随便用吗?哪些人可以称呼自己为本宫?在中国古代,人的上下尊卑是分得很清楚的,古代社会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在古代天子自然是最高高在上的,为了显示天子的尊贵,天子称自己不再是称呼自己为“我”了,秦始皇以...

李煜的文学成就到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度?

李煜的文学成就到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度?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南唐李煜的故事。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

古代藩王造反难度那么大 朱棣最后是怎么成功的

古代藩王造反难度那么大 朱棣最后是怎么成功的

对藩王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藩王造反上位难度堪称“地狱级”,为什么朱棣能赢?藩王造反上位其实是很难很难的,历史上也就大明代永乐帝一位成功的。唐太宗李世民还是不太一样的,他毕竟可以算作是“夺嫡”,朱棣是实打实的藩王起兵。历史上只此一位成功者,可见难度,高处不胜寒。...

历史上真实的宝庆公主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宝庆公主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宝庆公主,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幼女,安徽人。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公元1398年,大明帝国遍地哭丧,因为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去世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或许很多人对这位君王一一不舍,有老百姓也有一些正直的官员,但可以肯定的是,最不舍得是朱元璋的妃子们。因为,朱元璋...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赵祯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宋仁宗赵祯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赵祯,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宋朝第四位皇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熙宁二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主持了变法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当时还在京任职的苏轼对王安石变法极为不屑,干脆申请外调,来个“眼不见心不烦”,熙宁十年,苏轼调离京城,先后担任杭州通...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何时?石碏为何要杀自己的儿子?

大义灭亲这个成语出自何时?石碏为何要杀自己的儿子?

成语的绝大部分是从古代传承并沿用下来的,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大义灭亲”这个成语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如北宋时期很有名气的大青天包拯就是这样的人,在面对自己的侄子犯罪之后,一点情面都不留...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