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在古代,以爱国之名推行反智主义

历史文化2年前 (2023-04-01)520

在古代,很多大臣都在以爱国之名推行反智主义。

在古代,以爱国之名推行反智主义

有人要给皇帝提意见,提多了,就会被皇帝忌惮,即便皇帝不怀疑他,别的大臣也会怀疑他,认为他在“讪君卖直”,在沽名钓誉。为了维护朝堂大统,必须处理他。于是,皇帝命人打他几十大板,降职远调。看似维护了朝堂秩序,其实只是以爱国之名制裁了一些敢于提意见的大臣而已。

有大臣要搞一些联合,联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官位的长久。只要有人干一些事情,就会被他们诟病。而他们自己整天只是拉关系,互相倾轧,却不会干实事。有人要兴修水利,他们就要说修水利的人会劳民伤财,不一定能起多大作用。毕竟,那个时候没有科学观测,也没有大数据统计,只是那么一说,就算是权威了。看似给国家节省了资金,其实只是没干实事。国家的钱让他们捞了不少,却没人揭发。他们会大兴土木,改造府第,或者直接加税,从地方抽血。而地方官员如法操刀,给底层农民带来很大的压迫和剥削。

他们爱国,爱的是自己的利益,却从来不动头脑。说白了,还是力求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且比较封闭保守,不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好处。当别的官员要干一些事情的时候,哪怕有利于国计民生,他们也会提出意见,认为不宜操之过急,不能随便花钱。其实,他们花钱的时候从来不和别人商量,也从来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要是有人想要和边疆的少数民族修好,就会被讥刺为卖国求荣,或者说里通外国,要被打倒了。除非少数民族崛起了,打得中原王朝落花流水,中原王朝不得不去求和,才会有人提意见,也被允许。而这个提意见的人一定是朝中势力比较大的利益集团的人,不会被本集团内部的人弹劾,才会被皇帝采纳。尤其是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大臣都不敢提反对意见。谁要是提了反对意见,谁就会被说成地方派来的奸细,甚至被直接处置。当然,以前在边疆和少数民族政权有过联系的大臣,也都被审查了,甚至根本不能参与朝堂讨论。

有的大臣用着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器具,有酒壶、酒杯、玛瑙、马匹等东西,都被说成通敌,要把那些东西统统销毁,不然就会被治罪。于是,大臣们纷纷和少数民族撇清关系。京城内外掀起一场损坏少数民族地区器物的活动,谁还用着那些器物,甚至拿出来显摆,谁就是外国间谍,或者是崇洋 *** ,要被打倒。不但如此,而且很多大臣沆瀣一气,共同糊弄皇帝,说是不让皇帝担忧,一直都说敌军在千里之外。报告战况的时候,报喜不报忧,而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皇帝才知道真实的情况,悔之晚矣。北宋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经历的靖康之难是屈辱的事件,没一个大臣为国捐躯,而大臣们却在平时把他俩糊弄得死死的。明代的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要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却没一个大臣上朝,只有崇祯帝一人临朝。那么,平时以爱国的名义建议的大臣们都跑到哪里去了?

在古代,以爱国之名推行反智主义

不是跑了,就是投降了。投降还能卖主求荣,保住自己的性命。可是,平时他们都在打压对手,不让别人暴露真实的情况,只是耍着皇帝玩,让皇帝高兴而已。那么,说是为皇帝分忧就是为国家分忧,其实只是借着爱国的名义行反智主义之实。不让皇帝获得真实的情况,同时打压对手,这还是忠于国家的臣子做的事情吗?不是建设之臣,反而是误国之臣。

为什么要挥舞爱国的大棒?因为爱国比较容易,随时可以拿出来攻击别人。而一旦别人被定罪,就不是一般的罪过。只有几个喜欢搞建设的人聪明吗?当然不是,谁要是推出建设性意见,谁就要被质疑,甚至要做好被攻击的准备。毕竟,朝堂之上,不允许随便提意见,也不允许呛了皇帝肺管子,要顺着皇帝说。即便有几个不知死活的大臣,要“讪君卖直”,也一定会被大臣们参倒,被皇帝治罪。因为他们没有认清形势,皇帝就是国家,国家就是皇帝。为皇帝分忧就是为国家分忧,就是爱国的。把皇帝逗乐,就是为国家着想。

如此一来,很多大臣站在爱国的一方,成了推行反智主义的先锋。有发明创造出来之后,被他们定义为“奇技淫巧”。那些玩意儿不能做饭吃,发明有什么用?没那些东西也过得挺好,要是谁非得推行那些玩意儿,谁就一定是在玩物丧志,在崇洋 *** ,在背弃自己的传统和祖国,也被大加鞭挞了。

其实,只是大臣们认知程度有限,不知道科技发明的重要性,以至于他们只是推行愚民政策,让老百姓吃饱穿暖就行了,至于科技进步,就不能提了,谁提谁就是贬损我天朝上国的威严。那些东西都是夷狄发明的,不可能进入天朝上国的法眼。可是,夷狄发明的东西很厉害,直接敲开了封建的大门,就不得不让天朝上国的君臣们“师夷长技以制夷”了。

在古代,以爱国之名推行反智主义

看来,爱国还真是很简单的事,甚至成了最简单的攻击别人的办法,只要别人用了外国的东西,或者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即便攻击的人不懂,也一样会挥舞爱国的大棒,一路打杀过去。于是,封建制度存续了两千多年,国家换了很多,以爱国之名推行的反智主义仍然存在,也会一如既往地推行下去。或许,是封建愚民政策导致的,抑或许是封建制度本身的封闭性导致的,但要是这种思想进入到人的头脑中,就不好解脱了,容易泛滥,也容易给人乱扣帽子,以至于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反而验证了自身的荒谬和无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497012.html

“在古代,以爱国之名推行反智主义” 的相关文章

古代皇帝都要上早朝 清朝皇帝每天都要上朝吗

古代皇帝都要上早朝 清朝皇帝每天都要上朝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清朝皇帝每天都要早早上朝?不上行不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很多人认为清朝的皇帝每天都要上朝,皇帝上朝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这样,清朝也不例外。但这并不代表清朝的皇帝每天都要去朝廷,而且都在黎明前起床,在太监的引导下坐在龙椅上,接受了三跪九文武官员的敲...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东汉末年官员、文学家,深受曹操父子信赖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

在文学方面,王粲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在文学方面,王粲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粲自少即有才名,为学者蔡邕所赏识。司徒想征辟他为黄门侍郎,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选择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但未受到刘...

探索曹霸的艺术风格,杜甫是如何评价他的?

探索曹霸的艺术风格,杜甫是如何评价他的?

曹霸,三国高贵公曹髦后裔,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官至左武卫将军,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表达对其画艺的赞叹。 渡来人高向玄理与僧旻也自称曹操后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霸早年学书,师法王羲之、卫夫人等,擅画马,尤精鞍马人物。时人甚至以其...

白起和项羽相比 古代第一名将到底是谁

白起和项羽相比 古代第一名将到底是谁

还不了解:项羽和白起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谁才是中国古代第一名将?是战国杀神白起,还是力能扛鼎的项羽?从古至今,华夏大地上似乎呈现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趋势。而在纷乱离析的时候,总是无法避免战争,有战争就有名将的出现?那么,谁才是中国古代第一名将?是战国杀神白起,...

历史上梅花内卫诞生于何时?他们是真实存在的吗?

历史上梅花内卫诞生于何时?他们是真实存在的吗?

武则天,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以及做一些不为人知之事,便会设立一些特务机构,培养一批精英的内卫。这些内卫、暗卫的存在也是帝王们最后的底牌,其传奇故事也是屡为后人所传颂。大型古装悬疑剧《神探狄仁杰》里,便存在一个十分特...

李智云:唐高祖李渊第五子,善于射箭,工于书法棋弈

李智云:唐高祖李渊第五子,善于射箭,工于书法棋弈

李智云(603—617年),原名稚诠,字集弘, 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五子,母为万贵妃。善于射箭,工于书法棋弈。 隋朝大业末年,跟从李建成寓居于河东郡。晋阳起兵后,被解送长安,为刑部尚书阴世师杀害,年仅十四岁,无后。义宁元年,追赠左仆射、楚国公,谥号为“哀”。武德元...

兰陵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才气出众,擅长书法

兰陵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之女,才气出众,擅长书法

李淑(628年~659年),字丽贞,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九女。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研究《易经》擅长书法。贞观十年(636年),封兰陵郡公主,嫁给太穆皇后族孙、兖州都督窦怀悊。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进封长公主。显庆四年(659...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