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的好书推荐——《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划重点(历法篇)
没有时、分、秒的古代怎样描述时间?
巴和蜀有什么区别?今天的川渝之争有何历史渊源?
上元、中元、下元节分别对应哪一天?
本期好书推荐为大家整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历法篇)中的知识点,解答这些问题。
01日、月、季、年、章、蔀、纪、元
1。以昼夜交替为一日;
2。以月亮圆而复缺为一月;
3。夏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分三个月,命名为孟X、仲X、季X。商朝和西周前期,一年分为春秋二季,所以“春秋”一词代指一年;
4。阴历以朔望月为单位,阳历以太阳年为单位,而我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因为月相变化的周期是29.53日,全年共354天,少于一个太阳年,于是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
5。十九年为一章;
6。四章(76年)为一蔀(bù);
7。二十蔀(1520年)为一纪;
8。三纪(4560年)为一元。
02节气
1。正月:立春雨水;
2。二月:惊蛰春分;
3。三月:清明谷雨;
4。四月:立夏小满;
5。五月:芒种夏至;
6。六月:小暑大暑;
7。七月:立秋处暑;
8。八月:白露秋分;
9。九月:寒露霜降;
10。十月:立冬小雪;
11。十一月:大雪冬至;
12。十二月:大寒小寒。
(节气和月份不是一直对应的,因为节气跟太阳走,和朔望月没有关系。)
节气细分为节气和中气,两者相间排列,一组大约三十天半,所以下月的节气会推迟。如果某月因推迟而只有节气没有中气,就以该月置闰。阳历每月都有节气和中气,上半年每月六日和二十一日左右、下半年每月八日和二十三日左右是交节日期。
(节气和十二次的对应关系见图)
03纪时法
(一)固定说法(按时间顺序)
1。日出称旦、早、朝、晨;
2。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称食时或蚤食;
3。将近日中称隅中;
4。太阳正中称日中;
5。太阳西斜称昃(zè);
6。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称晡(bū)时;
7。日入称夕、晚、暮、昏;
8。黄昏;
9。人定;
10。夜半;
11。鸡鸣;
12。天将亮称昧旦或昧爽;
13。天亮称平旦或平明。
(二)地支纪时法
04纪日法
(一)干支纪日法
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单位,称为六十甲子。
(二)特殊说法
每月首日称朔,末日称晦,初三称朏(fěi),大月十六、小月十五称望,望后一日称既望。朔晦两天既称干支又称朔晦。
05纪月法
(一)序数法;
(二)月建法
地支和月份相配,以夏历十一月称为建子之月,由此顺推。
(三)干支法。
06纪年法
(一)王公年次:王公即位为元年;
(二)年号:始于汉武帝;
(三)岁星纪年法
岁星(木星)每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次。某年岁星行经某次,称该年为“岁在某次”(岁星实际每11.8622年绕天一周,每八十六年多走过一次,称“超辰”)。
(四)太岁纪年法
按与十二次相反的顺序,由东向西配以地支,称十二辰。再假想一个运行方向与岁星相反的天体,称太岁。某年太岁行经某辰,称该年为“太岁在辰”,对应有太岁年名。
(五)太岁年名岁阳纪年法
十个岁阳依次和十二个太岁年名相配,组合成为六十个年名,以阏逢摄提格为之一年。《尔雅·释天》载有十个岁阳和十个天干对应。《史记·历书》略有不同,依次为:焉逢、端蒙、游兆、彊(qiáng)梧、徒维、祝犁、商横、昭阳、横艾、尚章。
(六)干支纪年法。
07三正(zhēng)
春秋战国时代有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正月对应的月建不同,所以又称三正。周历以建子之月(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今天通行的正月)为岁首。
(《春秋》和《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用夏历,《诗经》要看具体诗篇。)
秦朝以建亥之月(夏历的十月)为岁首,避始皇帝讳称“端月”。但是夏正适合农事,所以并不称十月为正月,不改正月为四月,实际上完全和夏正相同。
08太阳神鸟
太阳神鸟金饰正中描绘的是顺时针旋转的太阳,一共放射出十二道光芒,象征十二个月。周围逆时针飞翔有四只鸟,象征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也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鸟的脚为三趾,即所谓“三足乌”,或许和“金乌负日”(金乌背着太阳在天上飞行)的传说有关。
09巴蜀
商朝时,巴人居住在今重庆一带,蜀人居住在今成都一带。巴蜀交战,巴为蜀所灭。
蜀国的王朝兴废依次是蚕丛(图腾动物是长条眼睛的蚕)、柏灌、鱼凫(图腾动物是鱼鹰)、杜宇(图腾动物是杜鹃鸟)、开明(或说鳖灵)。
杜宇王朝的政权被开明篡夺,于是杜宇的国君望帝死了以后变成杜鹃鸟,杜宇成为杜鹃鸟的名字之一。
10武王克商
簋(guǐ)是装米饭的青铜礼器。利簋是有关武王克商惟一的直接文物遗存。
武王行军从镐京出发,沿渭河南岸东行,过渭河黄河交汇口,沿黄河南岸东行至孟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北部,又写作“盟津”,意为“盟誓的渡口”) ,在此渡过黄河。渡河后沿黄河西岸向东北而上(商代称黄河为“河水”。商周之际的黄河在天津入海,所以商朝甲骨卜辞有“河东”“河西”,没有“河南”“河北”),在牧野和诸侯会师后,与商朝决战。
被攻克的商国王都,一说认为是今河南省安阳小屯,被称作“大邑商”或者“天邑商”。另一说认为是朝(zhāo)歌(今河南省淇县),被称为“商邑”。
牧野之战可能发生在“牧之野”,即商邑城外的空旷原野。
11上元、中元和下元节
上元节是阴历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是道教名称,“盂兰盆”是佛教名称,民间俗称“鬼节”。
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今天已经不再过下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