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金银器:反复改变样态以从时尚
这是之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囊括了器皿与首饰,着眼于造型与纹饰,究心于美术和工艺、审美与生活的关系。
《中国金银器》 扬之水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金银器兼具富与丽的双重品质。首先它是财富,其次它是一种艺术形态,然而通过销熔的办法又可使之反复改变样态以从时尚,因此人们并不存心使它传之久远。
相对于可入鉴藏的书画、金石、玉器、瓷器之雅,金银器可谓一俗到骨。它以它的俗,传播时代风尚,而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被人贪恋和追逐的角色。
与其他门类相比,金银器皿和金银首饰的 *** 工艺都算不得复杂,这里便格外显示出设计的重要。在古典时代,这种不断开掘构图元素的创意,会为追慕时尚的人们带来特别的欢愉。
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无论哪一朝哪一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当然不同时代表现的形式多有不同,亦即创造与选择的艺术形象不同,这也正是工艺美术史所要展示的一个主要内容。
金银器是作为奢侈品的日用器具进入日常生活的,因此,不能不讨论它的用途,以及艺术与实用相结合而达到的完美程度。
这里“史”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名称还原以及用细节构筑的情节还原,是以贴近设计者和 *** 者装饰用心的感知,展示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而只是以成品来显示的设计史脉络,而不是贴着历史编年来勾画发展线索。
小说家声称,“语言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我们最基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语言也是一种建筑材料,许多意想不到的建筑物都是靠了语言一砖一瓦地搭建起来的。”(《小说生活:毕飞宇、张莉对话录》)这段话同样可以移用于作为艺术语汇的造型与纹饰。
这一部金银器史,即建立在艺术语汇发生与演变的观察和分析之上。在这里呈现的是两类语言,一是物,即用造型和纹饰表达自身的艺术语言;一是文,即人对物的命名,此中包括了对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念之理解。对这两类语言的解读,便是本书最基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力求借此回到历史现场,复活古典的记忆。
本书的研究乃以大量的实物为支撑。这里所列举的绝大多数实例,本人有幸,都曾经眼,或自己拍照,或承典藏单位惠赐高清图片,因得以在电脑里端详揣摩久之。
这里对器物的描述,每一字每一句,也如同金银匠一般曾经“铁锤儿不住敲”,而“欲语羞雷同”更是常有的心态。所采用的既不是考古学的专业术语,也不是登记物帐所使用的周备的记述。我希望用“物”的解读求取当日设计者和 *** 者的思路,贴近他们造物时的感觉,还原他们眼中的实景。因此审视研究对象之际,想到的首先是它的设计者和 *** 者,然后是它的使用者和欣赏者。这里宏观的判断式论述并不多,只是力求每一个判断都有足够的细节作为支撑。
总而言之,意在把“史”的轨迹建立在对一器一物的描述上面,虽然或有“见木不见林”之嫌,不过我总以为,若能使人见识过足够多的树木,就等于将一整个林子的形貌呈现给人了。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原标题:之一部中国古代金银器通史——金银器:反复改变样态以从时尚)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扬之水
流程编辑:u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