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小人物的故事:徐谦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为何二人貌合神离?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04)670

孙中山无疑是一位历史大人物,可是,他的身边不乏许多历史小人物,而徐谦就是其中之一。

孙中山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省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而徐谦则比孙中山晚5年出生在江西省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历史小人物的故事:徐谦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为何二人貌合神离?

由于孙中山一直都在海外读书,所以跟中国的科举无缘。而徐谦就不同了,他的祖上几代人都是官宦出身,其父徐祚曾以儒学著称,还出过一本书《读史地理今释》。

因此,自幼就受到四书五经文化熏陶的徐谦,非常热衷于科举功名,常常手不释卷。之后经过乡试、会试,他在1903年考上了进士,由此踏上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为官之路。

历史小人物的故事:徐谦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为何二人貌合神离?

那么,孙中山和徐谦的读书历程不同,自然对清王朝的态度也就不一样了。对于孙中山来说,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是最主要的想法。相反,徐谦虽然是 *** ,但对朝廷感恩戴德,极力拥护大清皇帝。

不过,徐谦跟正儿八经的封建士大夫有所不同。他虽然饱读诗书,但对西方文化和科技非常推崇,还很向往西方民主式的统治制度和国家模式。

尤其是在晚清,徐谦接触到的西方知识越来越多,对西方人的思想也越来越了解,在潜移默化之下,徐谦逐渐成为了西学的倡导者。再加上晚清朝廷昏庸愚昧,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徐谦痛下决心,主张仿效西方国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武昌起义爆发后,徐谦彻底抛弃了忠君观念,开始声称拥护共和,推翻帝国。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徐谦政治立场的转变,并非是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浪潮前的投机行为,而是他本人思想上彻头彻尾的焕然一新。

历史小人物的故事:徐谦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为何二人貌合神离?

在此之后,徐谦带着一家老小,从北京跑到了天津,暂时安顿了下来。不过,他并没有闲着,而是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支持孙中山成立共和国,鼓吹以共和制取代封建帝制,并创建了民主革命党派国民共进会。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徐谦由于跟南京临时国民 *** 外交总长王宠惠有过一段交往,从而通过王宠惠的关系,逐渐进入了孙中山的圈子。

当年8月,孙中山从上海前往北京,应邀出席袁世凯的宴请。在此期间,孙中山还参加了 *** 成立大会,而徐谦正是大会的主持人之一。通过这次大会,徐谦和孙中山开始相识并结交。

1912年9月,由于工作需要,徐谦担任了孙中山的办公秘书,负责记录孙中山跟袁世凯之间的会谈记录和制定孙中山的行动计划。自此,孙徐二人对彼此的了解变得越来越多,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得以升温。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为了阻止 *** *** 理事长宋教仁组建责任内阁,暗中指使赵秉钧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残忍杀害了宋教仁。

孙中山得知此事后,旋即从日本返回国内,并提出武力讨袁。不料,黄兴、陈其美、胡汉民等 *** 元老却主张“法律解决”。这使得孙中山十分被动,因此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处境。

看到孙中山有心无力,徐谦感到非常痛心,于是一怒之下在上海《民权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布告国民》,历数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以来所犯下的罪状,呼吁国人武力讨袁。

坦言之,正是徐谦的这个举动竟然在数日之后成为了孙中山毅然决然发起第二次辛亥革命的精神动力和支柱。

不过,在孙中山接下来发起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期间,徐谦并未加入其中,而是为了照顾老婆、孩子、母亲,而留在了上海,依靠一家律师事务所来谋生。直到1916年,袁世凯在国人唾骂声中一命呜呼后,徐谦才再次回到了孙中山的身边。

到了1917年7月,府院之争、张勋复辟闹剧之后,孙中山在广州掀起了护法运动。对此,徐谦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设立护法军 *** ,由孙中山担任讨逆大元帅,并请另外二人担任副元帅。

不料,徐谦的这个想法竟然被采纳并付诸实践了。当年9月,孙中山出任护法军 *** 大元帅后,点名让徐谦担任了大元帅府秘书长一职。

接着,在徐谦的说服下,伍廷芳、伍朝枢、唐绍仪等人先后赶来广州,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运动。这使得徐谦受到了孙中山的高度赞赏,直呼徐谦协调工作能力无人能比。

1918年,徐谦通过自己的斡旋,争取到了北洋 *** 的冯玉祥。这件事让徐谦在孙中山面前很是风光,令旁人自叹不如。不过,好景不长。当年5月,在桂系军阀的阴谋操控之下,广州军 *** 将大元帅制改为了七总裁合议制。

孙中山虽然是七总裁之一,但是他的话语权和决策权显然大打折扣,而实权全都落到了实力派岑春煊、陆荣廷等人之手。于是,孙中山愤而离粤,离开了广州,以军 *** *** 总裁的身份去了上海。

不过,徐谦却选择继续留在广州军 *** ,而后改任司法部长一职。可是,徐谦虽然没有追随孙中山一同前往上海,但是广州军 ***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徐谦都会在之一时间向孙中山禀告,并听取孙中山的意见,按孙中山的命令办事。

在此期间,徐谦在孙中山的指示下,帮助陈炯明壮大了势力,从而为孙中山从上海返回广州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提供了契机。

可是到了1918年12月,徐谦由于在广州军 *** 实力派的打压之下,最终无奈选择离开,以广州军 *** 司法次长 *** 职务的身份去了上海。原本以为,徐谦到上海后会跟孙中山会合,没想到过了不久,徐谦就前往欧洲去参加巴黎和会了。

1919年8月,孙中山正式提出辞去广州军 *** 总裁一职后,徐谦刚好回到了国内,并在天津担任《益世报》主撰,通过发表文章来支持孙中山的政见与主张,批判广州军 *** 和桂系实力派排挤孙中山的丑恶嘴脸。

直到1920年8月,孙中山在看到击败桂系实力派的机会后,旋即策动陈炯明进攻桂系,使得桂系退出广州,回到了广西。

11月,孙中山从上海出发,来到了广州,对军 *** 进行了改组。这时,徐谦也回到了广州,恢复了军 *** 司法部长一职。这时,孙中山和徐谦二人再次会合了。

从1921年1月开始,孙中山主张将广州军 *** 改为中华民国正式 *** ,将总裁制改为总统制。不料,陈炯明、许崇智、蒋介石等人纷纷表示反对,不赞成孙中山的这一做法。

无奈之下,孙中山后来只是被选举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可就是这样,反对的呼声仍然此起彼伏。对此,徐谦再次发表文章,极力拥护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一职,呼吁各党各派支持孙中山。看到徐谦如此卖命,孙中山深感欣慰。

然而,时间来到1922年6月时,陈炯明突然在广州发动叛乱,公然要求孙中山让出非常大总统的宝座。但是在这场叛变前夕,徐谦就早已返回了上海。这时,孙中山只好只身躲在永丰舰,在暗中指挥平叛,并电促徐谦返粤“护驾”。

值得玩味的是,徐谦在陈炯明叛变这件事上却表现很“圆滑”。他一方面询问孙中山平判陈炯明的想法,另一方面又将情况如实转告给了身在上海的宋庆龄。很显然,徐谦此举实则是想借助宋庆龄之手把孙中山召回到上海。

最后,果然不出所料。1922年8月14日,孙中山也从广州回到了上海。那一天,徐谦还前往码头,专门迎接孙中山回来。不过,大家心知肚明,孙中山是因为平叛陈炯明失败才来到上海。

也不知道孙中山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后,会怎么评价徐谦这个人。陈炯明叛变前,徐谦跑了。陈炯明叛变后,徐谦却躲在上海,就是不来广州救孙中山。

其实,事已至此,大家都应该感到很奇怪,孙中山和徐谦二人为什么总是分分合合呢?看起来是领导和秘书的亲密关系,但总会有“各顾各”的嫌疑。

实际上,孙中山和徐谦两个人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比如,孙中山很反感徐谦把三民主义和基督教教义结合起来,因此当徐谦邀请孙中山出席上海基督教救国会成立大会时,孙中山二话不说,直接拒绝了,这让徐谦颇为丢人。

除此之外,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徐谦建议孙中山前去参会,但孙中山不仅自己不愿去,还不想让徐谦去参会。结果,徐谦就以基督教徒的名义去参会了。这件事让他们二人都不开心。

另外,在陈炯明叛变前,徐谦提议孙中山召开全国和平大会,讨论徐世昌大总统被逼退位一事,结果孙中山就没搭理。徐谦一气之下,离开广州,去了上海。当孙中山平叛陈炯明失败后,只好被迫离开广州,也到了上海。

在此之后,孙中山便对徐谦心怀芥蒂,而徐谦也开始更多考虑自身辅佐孙中山所能得到的利益。接下来在上海隐居的日子中,徐谦积极主张在全国成立基督教救国会,还向孙中山提议实行委员制。

不料,徐谦十足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孙中山本来就很讨厌徐谦利用基督教来搞政治运动,结果徐谦偏偏顶风作案。

同时,孙中山因深受七总裁制的伤害,所以对类似于委员制的体制更为反感和厌恶。而徐谦偏偏提这个建议,这正可谓揭开孙中山的伤疤后撒上了一把盐。由于徐谦犯下了这些致命的错误,孙中山逐渐在心中除去了徐谦的名字。

1923年1月,陈炯明败退惠州后,孙中山从上海再次回到了广州,并创建了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当然,徐谦也跟着来了。可是,胡汉民、邹鲁、廖仲恺等人都被孙中山委以重职,而徐谦只是被孙中山任命为议和全权代表这样一个虚职。

徐谦于是极力主张孙中山设立委员制,遭到拒绝后,他说孙中山跟北洋 *** 的曹锟一样,都热衷于当大总统。

结果,孙中山拍桌怒道:“兄以曹锟比我,太属不伦!”随后,孙中山就把徐谦晾到了一边,不再理睬。他们二人的关系,就此破裂。

在一连数月的等待之后,徐谦因等不到孙中山的重用,于是在1923年7月辞去了议和全权代表一职,选择了赋闲在家这种方式,以此逐渐淡出了民国政坛。直到9月,徐谦才去往岭南大学,担任了文科主任,过上了教书育人的生活。

而令人唏嘘不已的是,1924年1月, *** 在广州召开之一次大会时,竟然将 *** 创办人之一徐谦排除在外,没有请徐谦过来出席会议,那也就更别提给徐谦安排职务了。

1924年6月,深感苦楚的徐谦从岭南大学辞职,前往上海担任了上海法政大学的校长。此后,本以为人生也就如此终了,不料,徐谦还是迎来了重归政坛辅佐孙中山的机会。

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前,曾点名让徐谦作为孙中山的谈判代表,商议有关事宜。徐谦得知此事,一下子激动起来,觉得终于可以再次在政坛上大展身手了。于是,经过孙中山的勉强首肯,徐谦再次回到了孙中山的身边。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正式发动政变,赶走了吴佩孚,把曹锟关进了监狱,之后还将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逐出了皇宫,紧接着邀请孙中山北上议和。

同年12月,孙中山转道上海、日本后终于登上了天津码头。这时,早已在此地等候的徐谦,旋即迎上前去向孙中山问好。这一天,孙中山和徐谦的关系从之前的决裂,开始得以缓和。

然而不幸的是,孙中山却在1925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查出了肝癌,并于3月12日因病逝世。孙中山和徐谦二人之间的关系刚刚恢复,就以此告终。这十足是一种遗憾。

不过,在此前后,徐谦却始终守在孙中山身边,不念往日恩怨,希望他早日康复。可是当这个念想破灭后,徐谦还是没有甩手离开,而是全程帮助孙科,参与处理了孙中山的后事。

就此看来,徐谦虽然与孙中山发生过一些不愉快,甚至存在隔阂以及政见分歧,但是徐谦作为孙中山的一名忠实信徒,这是不争的事实。

身为领导,如果能够得到像徐谦这样的下属,来辅佐自己的事业,此生可以说无憾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497651.html

“历史小人物的故事:徐谦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为何二人貌合神离?” 的相关文章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位高权重却只为保全自己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位高权重却只为保全自己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衍出身琅琊王氏。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基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基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追封北海太守王豹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基文武兼备,才德过人。东汉末年,起家东莱郡吏。魏文帝时,举孝廉出身,授郎中、青州(王凌)别驾,迁秘书郎。得到尚书仆射司马懿推荐,迁中书侍郎。...

文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与诸葛诞有矛盾

文钦: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与诸葛诞有矛盾

文钦(?~258年),字仲若,沛国谯郡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曹操部将文稷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魏明帝太和年间文钦任牙门将、五营校督,后拜庐江太守、冠军将军,嘉平元年(249年),曹爽及其同党在高平陵之变中被杀,文钦心中不安,执政的司马氏集团为了安抚文钦...

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

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

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诸葛亮料到自己死后蜀国会乱,他是如何保全自己儿子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诸葛亮只是想要儿子以后能够平安地活下去,他的儿子诸葛瞻确实非常平庸,与他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哪怕他默默无闻也无所谓...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支持李治为继任者,长孙无忌这么选择的原因是是什么

长孙无忌,唐朝初期宰相,凌烟阁功臣第一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翻开中国古代史你会发现,历朝历代皇位之争都是一件大事,胡亥为了皇位和赵高等人密谋,杀死了公子扶苏;曹丕为了巩固皇位,逼弟弟曹植七步成诗;隋炀帝杨广为了皇位杀父弑兄;李世民则策划了玄武门之变。皇...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kūn)(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仕州郡,随孙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殁,随孙策战伐,孙策上表徐琨领丹阳太守,恰逢吴景从广陵归吴,吴景更得人心,因此孙策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任徐琨为督军中郎将。从督军中郎将破庐...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三国晚年东吴官员,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

薛珝(生卒年不详),沛郡竹邑人,三国晚期吴国官员,太子少傅薛综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门荫入仕,累迁五官中郎将。曾多次奉命出使益州,见证了蜀汉末期的民生凋敝。迁将作大匠,修建宫殿。建衡元年,出任威南将军、大都督,带兵攻打交趾,授交州牧。卒于回国途中。人物生平出使蜀国吴...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刘备称帝时有三个人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只有三个大臣反对,结果最终都没有好下场,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建安二十五年的时候,曹丕终于按捺不住寂寞,强迫汉献帝将皇位传让给他,延续400多年的大汉朝终于灭亡。而这个时候也就给了刘备一个机会,要知道刘备是三国之中唯一一个打着匡复汉室...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