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监控摄像头,古人在被诛九族时,为何远房亲戚不躲起来?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可以让您下次继续阅读相关文章,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国古代有句名言,叫“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说,跟在皇帝身边,如同跟在老虎身边一样危险,容易出人命。
而事实也如此,我们在影视剧中往往会看见,皇上身边某一个近臣,因为惹怒了皇上,而被处死,更有一些犯事者,还会被“诛九族”,把亲朋好友全给杀光,可谓是惨绝人寰。
不过,也有不少人疑惑,古代又没有监控,皇帝下令诛九族时,这些远房亲戚为何不跑呢?
什么叫诛九族
在了解被诛九族的远房方亲戚为什么不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诛九族。
一开始,我国古代是没有“诛九族”的刑罚的,在周朝,乃至春秋战国时期,某一个大臣犯错,基本只会连累到自己,君主大多也是诛杀首恶,对其亲朋好友的影响是较小的,当然特殊情况除外。
比如,商鞅在秦朝变法时得罪了很多贵族,变法成功后被车裂而死,但他的后代以及其他亲戚并没有事。
但等到了嬴政建立秦朝后,便逐渐有了“诛连”的刑罚,一人犯错,全家受罚。但是,此时也没有“诛九族”的说法,最严酷的刑罚也只是“夷三族”。
因为时代久远,对于“夷三族”的三族范围有三种说法,一是父母、兄弟、妻子等三族,这里的三族包含兄弟姐妹等家族;二是父、母、妻为三族,不包含兄弟姐妹等家族;三是父、子(是指自己,不是儿子)、孙(指后代)三族,不包含母亲和妻子两族。
不管是哪一种说法,我们都可以看见,其主要人员是犯事者自己,牵连虽然广泛,但都还是直系亲属,也算得上“罪有应得”,对于旁系亲属是比较宽容的。
但秦朝覆灭后,后面的朝代研发出来的“诛九族”刑罚,其残酷程度远远超过“夷三族”。
诛九族,一般认为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所谓的父族四,指的是犯事者自己一族,包含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外嫁的姑母以及姑母的儿子一族,也就是父亲的兄弟姐妹;出嫁的姐妹以及外甥为一族,也就是犯事者的姐妹及其家族;最后一族便是犯事者出嫁的女儿一族,此为父族四。
母族三,指的是犯事者外祖父的全家一族;外祖母的娘家为一族;以及姨母和她的儿子为一族,此为母族三。
妻族二,很好理解,就是岳父全族,以及岳母全族。基本上,所谓的诛九族,就是把和你有关系的全杀光,不管关系有多远。
相比所谓的暴秦,研发出来诛九族刑法的朝代,更加残暴。
毕竟像岳父家的兄弟,或者说岳母家的兄弟,跟犯事者基本上是隔了不知多远的关系,结果却被连累至死,甚至二者都有可能不认识,结果突发灾祸,命丧黄泉,自然是很冤。
除了诛九族外,我国历史上最残酷的一次刑罚,便是朱棣的诛杀方孝孺的“诛十族”刑罚,相比诛九族,十族多了一族,即门生故吏,也就是方孝孺的学生。
据记载,一共诛杀了876人,流放了数千人,可谓是我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惨案。特别是方孝孺的学生,书读得好好的,直接飞来横祸。
为什么不跑
相信有不少人疑惑,既然诛九族这么残酷,那为什么犯事者的远房亲戚不跑呢?不跑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是信息传递性差,来不及逃跑。
我们以方孝孺为例。在朱棣攻破京都时,并没有想杀方孝孺的想法,而是想收方孝孺为己用,但方孝孺为人刚强,怒喷了朱棣一顿,惹怒了朱棣,便下令诛杀了方孝孺九族,结果没想到,方孝孺不仅不害怕,还说了一句“诛我十族又何妨?”
愤怒的朱棣便下令诛杀方孝孺十族,从不杀到诛十族,这之间相隔时间很短,可能只有几十分钟,方孝孺的学生,乃至一些离得近的亲人,根本来不及反应,甚至还可能在等消息传来,结果就被士兵给抓了,又如何来得及逃跑呢?。
除了这种措手不及的外,一些离的远的亲戚,比如远离京城,居住在其它城市的远房亲戚,甚至不知道方孝孺犯了事,便已经被当地官府给抓了起来。
要知道,在古代,信息的通送,官府的速度是远远超过民间的,不可能存在民间知道消息了,官府还不知道的情况。
因此,想逃跑是很困难的,而且很多关系比较疏远的亲戚,比如外祖母的娘家,一些亲戚可能和犯事者从来没见过面,也不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亲戚,但突然就被官府给抓了,他们又怎么有时间逃跑呢?
二是,严格的制度,难以逃跑。
自从秦朝实行连坐制度(又称相坐,指的是古代因他人犯罪而受到惩罚的一种制度)以来,我国古代的连坐制度就一直没有消除,只有严苛与不严苛的区别。
但不管哪种,一旦一个地方有人犯罪,是官府通缉的犯人,那么当地的基层官员,以及附近的居民都有监管的义务。
如果犯人逃跑了,那么当地的基层官员和附近的居民都会受到惩罚,所以每一个犯罪的居民,想要逃跑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会时时刻刻受到别人的监视。严重的一点,当地的基层官员还会提前逮捕犯人,防止他逃跑。
除了连坐外,身份信息也是一大难关。
在古代,虽然没有身份证,但也是有验证身份的工具的,一般是由当地的官府将身份信息登记在官府后,将备份发放给本人。一个人想进城或者进县,身份验证是必不可少的,而犯人一旦犯事,官府便会在他的身份信息上写上罪行,然后通告天下。
因此,犯人是很难在古代生存的,除非当一个野人(古代称没有户籍的为野人),不进县城一步,但当野人,也要时时刻刻担心被官府的人找来,毕竟野人,不受古代官府法律的保护。
三,侥幸心理。
除了前面两个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犯人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在古代,很多被牵连的犯人,是没有当即处死的,很多都会被关几年再杀。
而中间这个时期,就有可能,会被皇帝释放,比如康熙在平定三番后,心里高兴,便释放了许多犯人,这也是所谓的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一般会发生在新帝登基,或者取得重大战役胜利的时候,因此有部分犯人是抱有侥幸心理,期待大赦天下的到来。
除了赦免外,古代诛九族刑罚,其实也并不是全杀光,毕竟人口太多,杀光也不现实,比如东晋时期,就特别说明,不杀 *** 。
而有些朝代是不杀老人和幼子,或者只杀主犯,对于关系较远的犯人,采用流放政策,因此,很多被诛九族刑罚牵连的远房亲戚并不会主动逃跑,因为不逃跑还有一线生机,一旦逃跑被抓到就是必死无疑。
二者比较,自然会出现不逃跑的现象,但也有例外。比如著名的赵氏孤儿故事,因为是直系亲属,就算是一个幼儿,也是被诛杀的下场,没有放过的说法,因此,便只有逃跑了。
综合而言,在古代,受诛九族刑罚牵连的犯人,并不是没有想过逃跑,而是社会环境让他们熄灭了逃跑的想法。
除了那种走投无路的犯人外,一般的犯人,大多会等皇帝的具体旨意。
顺便额外补充一个冷知识,虽然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看见皇帝龙颜大怒下令诛九族,但其实在我国历史上,一共只有两个人是真正被诛了九族。
一是隋朝时期的杨玄感,二是明朝的方孝孺。
至于其它野史传说,或者影视剧里的,都有一定的虚假性,当然被夷三族,或者五族、七族的人不少。
总的来说,因为诛九族刑罚太过酷烈,一般的皇帝都不会采用这个刑罚,大家不要被影视剧给误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