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还原清朝皇帝的真实生活,帝王的一天如何度过?吃穿住行尽显尊贵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06)660

清朝帝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帝王作为封建社会的更高统治者,他们的生活是否真的可以随心所欲,答案却是否定的,对于这一点明朝皇帝深有体会。

比如,明宪宗专宠万贵妃,几次欲立她为皇后,但受制于文臣们的反对,到死也没有把她推上皇后之位。

再如,明神宗宠爱郑贵妃,想立他们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但文官们不同意,因此发生“国本之争”,最后还是按照文臣们的意愿,立了朱常洛为太子。但因为这事儿,万历皇帝赌气,从而开启了长达30年不上朝的历史。

还有明光宗更可怜,在被确立为太子之后,还被人算计,梃击案中差点被刺死。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在位28天就去世,他的死也成为明朝一大案--红丸案。

但清朝皇帝就好多了,清代统治者都十分注重总结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也十分注重教育,对自身要求比较高,所以明朝皇帝的问题较少出现在他们身上。

纵观清朝历史上的帝王,基本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昏庸无道”的皇帝。对于清朝帝王,不论他们的政治生活还是后宫生活,都有着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即使作为帝王,也要严格遵守。

那么他们真实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就从帝王的一天,以及吃、穿、住、行四个方面来系统的了解一下。

帝王的一天

明清帝王都居住于紫禁城,清朝帝王的一天,其常规日程大同小异。

早上紫禁城神武门的鼓声一响,大约五点他们就要起床了。洗漱完毕,穿戴整齐,就要去给长辈请安了。

请安之后,开始早读。康熙时期建立了日讲和经筵制度,要由儒生为帝王讲论经史,以史为鉴,总结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

早读之后,大约六点开始用早膳。尽管中国自宋朝之后,就已实行一日三餐制,但清朝帝王沿袭满洲习惯,一天只用两次正餐,即早膳和晚膳。

早膳结束后,大约七点多上早朝。大臣们则更早,约六点就要集中在午门等候了。

大约九点左右,早朝结束,但并不代表皇帝下班,还要继续办公。

皇帝办公的地点,主要在乾清门、乾清宫和养心殿。工作内容主要就是批阅奏章、召见宫员等。

清朝帝王相对比较勤政,皇帝每天要处理的奏章比较多,像康熙、雍正和乾隆皇帝,他们都是亲自批阅,特别是雍正,细致到连奏折里的错别字都能给你挑出来,有时批阅的文字比奏折还要多。

大约到下午两点左右,皇帝就要用晚膳了。晚饭之后,皇帝可以选择继续处理政务,也可以进行其他的娱乐活动。

比如顺治喜欢画画,康熙、雍正和乾隆的书法也不错,乾隆的诗写得也比较多。当然也可以由妃嫔们陪着听个小曲,听个音乐什么的,也行。

大约到七点,如果皇帝饿了,可以吃些小食,然后就要进行礼佛、祭祀神灵之类的活动。

清朝皇帝在佛学方面造诣很深,因此在清宫中有很多祭祀的专用场所。

到了九点,就是皇帝的就寝时间了。如果要哪位妃嫔陪寝,就在用晚膳时翻牌,选中的妃子由太监安排送过来。

一般妃嫔不能与帝王过整夜,当晚也不能回到自己寝宫,而是要睡在皇帝寝宫东、西两旁的围房暂住。

大约十点就是睡觉时间了,然后第二天再开始新的一轮生活日常。像这样的常规工作,帝王们几十年如一日,披星戴月,节假日也很少,可见,当皇帝也是一个苦差事。

吃--民以食为天

尊贵的身份一般都是通过繁复的礼仪实现的,清朝为显示皇帝的尊贵,宫廷规矩就更多了,在饮食方面也独具特色。

到早膳时间,太监用尖细的声音喊一嗓子“传膳”,开启皇帝一天的用餐。几十名太监抬着大大小小七张膳桌,布置好用餐现场。

早膳有热菜,也有冷盘,还有粥品咸菜、干湿点心,林林总总得有120道。晚膳的规格也同样是120道,此外还有一些果品甜汤。

清帝王不是一日食两餐么,所以一般他们还有宵夜吃,就是各种饼、糕、酥之类的点心,约有二十多种。

不过说到清朝美食,一定少不了“满汉全席”。其实这个名称是后人的叫法,并不是清代人的称呼。

“满汉全席”是清朝比较有代表性的美食盛宴,一般在万寿宴、时令宴、廷臣宴等形式下享用,最常见的就是万寿宴。

万寿宴就是帝王的寿诞宴,是内廷的大宴,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程序。一般程序是:先上茶水,茶是各地的名茶,水也是各地有名的泉水;茶水之后,会上一些干果、蜜饯等物,可作开胃之用。

上过这些之后,基本就可以上主菜了。主菜要先上冷盘,再上热菜、大菜、甜菜等,全席共计有冷荤热肴196品,点心茶食124品,共计有320品。

其中的菜品云集了南菜、北菜;在风味上又兼收满菜、汉菜的优点;在烹饪方式上也一样是满汉皆有。

不过在万寿宴上,皇帝一个人怎么能吃得了这么多菜呢?一般为防止刺客下毒,皇帝每道菜都不会超过三口。

那剩余的菜哪去了呢?

首先,皇帝会把一些菜赏给嫔妃或官员;其次,还有一部分菜变成了“外卖”,被御厨和太监合伙卖到宫外,成为他们谋取钱财的工具。

此外,火锅也是清宫的一道美食,乾隆皇帝就特别爱吃火锅,品类和样式也非常丰富。

帝王饮食大致情况就是这样的。

冬季朝服

穿着更讲究

清朝帝王的服饰很讲究,按照不同场合,有朝服、吉服、常服和行服,以及雨服。

用过早膳后,在内侍官的伺候下,就要换上朝服了。朝服包括朝冠、朝袍、朝珠、朝带和朝靴五部分,这是清代更高规格的礼服。

一般来说,只有在冬至、立春、夏至,这样的节气祭祀和一些重要的祭典才会穿。到后来发展到,在接见外宾时,皇帝也会穿朝服。

一年有四季,皇帝的衣服也是一样随季变化。朝服有单层、加绵、纱衣和裘皮多种,颜色也有等级之分,在不同场合配不同颜色的朝服。明黄色等级更高,其次是蓝、红和月白色。

夏季朝服

如果你看到皇帝穿了明黄色的朝服,那一定是重大节日,如元旦、冬至和万寿节,或者是有重大的典礼,如太庙祭祀。

如果皇帝穿了蓝色的朝服,那多半是要举行祭天仪式,如祈雨、祈谷等仪式。

而红色和月白色则专用于特定场合,红色用于祭朝日,月白色用于祭夕月。

红色朝服

皇帝龙袍

吉服等级比朝服要低一个档次,每逢吉庆宴会和朝见臣属时,皇帝就要穿吉服袍了。

吉服与朝服的构成大体相同,也是由冠、袍、带、朝珠和靴组成,其中的吉服袍就是我们通常所常的龙袍,颜色也是以明黄色为主,箭袖袖口和衣领用的是石青色。

如果皇帝想在御花园走走,朝服和吉服就都不适合了,就要换上常服了。常服如同我们的休闲服,在 *** 工艺上没那么严谨。

一般由冠、袍、褂和带四部分组成,颜色也不只一种,基本按皇帝的喜好穿着。

与朝服和吉服相比,更大的不同在于袖口,常服的袖口是平袖,主要为了方便皇帝日常批阅奏章。

另外,在冠上面也有不同,如不加梁,不加龙顶等装饰了。

吉服

常服袍

除了以上三种常规的帝王服饰,清朝皇帝有外出巡视、狩猎等户外活动,这时一般就穿行服。

行服更大的特点就是方便骑射,皇帝征战时也穿它。主要组成部分大同小异,也是由行冠、行袍、行褂、行裳和行带组成。

此外,清朝帝王还根据天气情况,如下雨、下雪天, *** 出了雨服,主要包括雨冠、雨衣和雨裳三部分。

从上述看,清代帝王的服饰既有规制,又很讲究,同时也十分体现礼仪性。

住在“豪宅”

明清两朝帝王居住的地方均为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清代进行了重修和扩建。

清代的紫禁城不论从建筑的装修,还是结构规模等方面,都不能明朝差,占地面积也高达72万平方米。

不过紫禁城虽大,但皇帝居所也就那么一两处,明代至清初,皇帝住在乾清宫,但为何后来大清皇帝改住养心殿了呢?

这恐怕与明朝皇帝有着一定的关系,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乾清宫发生了一件恐怖事件,堂堂帝王嘉靖差点被宫女勒死。此后,他再也不敢住乾清宫了,搬去西苑,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嘉靖之后,乾清宫还发生了一起扑朔迷离的案件--红丸案。万历皇帝驾崩后,其子朱常洛继位,然而他上位仅28天就去世了,死因就是吃了大臣进贡的“红丸”。

此外,清朝皇帝中的顺治帝也居住在乾清宫,他的一生也不太顺,英年早逝。到康熙时,又发生了九子夺谪事件,搞得雍正继位也是谣言众多。

所以,至雍正时,他就搬到了养心殿居住,此后的清朝帝王也都居于此。

行:给外出找个理由

明朝皇帝喜欢深居宫中,很少外出,但清朝皇帝就不一样了。由于是游牧民族出身,他们对骑射情有独衷,即使在统一天下后,为了不忘本,大清还专门推出了固定的户外项目--木兰秋狝。

在康熙、乾隆年间,每年举行一次“木兰秋狝”,一般在每年的七八月进行,时值秋日,因而称为“秋狝”。

“木兰”为满语,意为“哨鹿”,也就是捕鹿,属于一种狩猎活动。射猎一直以来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重要活动,并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军事等息息相关。

满洲八旗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天生的射猎活动密切相关。早期的满族社会进行围猎就是有组织性的,他们以族寨为单位展开活动。

到努尔哈赤时期,这种组织制度逐渐演变为八旗制度,成为后金对外扩张的有力“武器”。

所以,清朝在建立统一政权后,满族人深知骑射对政权维稳的重要性,在这种先辈文化的熏陶下,培养了清朝统治者的尚武精神。

因此,木兰秋狝可以看作是对祖宗家法的继承,而祖宗家法中又尤其强调射箭文化,从而创造出了木兰秋狝。

除了固定的围猎活动,清朝帝王还建有避暑山庄,如有名的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像这种文化倒是一种帝王文化,汉武帝时期有甘泉宫;隋朝有仁寿宫、汾阳宫、仙游宫;唐朝有九成宫、翠微宫、仙游寺、玉华宫;辽、金、元时期的景明宫等。

此外,清朝皇帝还有外出巡游的习惯,如康熙和乾隆都曾多次离宫出巡。

综上所述,清朝帝王活得并不轻松,每日公事繁忙,个别皇帝还老爱加班。虽然地位尊贵,但各个方面都受制于完备制度的约束,想随心所欲的生活也有一定难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497932.html

“还原清朝皇帝的真实生活,帝王的一天如何度过?吃穿住行尽显尊贵” 的相关文章

周勃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

周勃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有哪些作为?

周勃,西汉开国功臣,汉高祖封为绛侯。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周勃是西汉初期的名将与名相,在秦末民变与楚汉战争中屡立战功,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巨大功劳。汉朝建立后更是发动“诛吕安刘”政变,使得汉朝重回正轨。那么周勃是如何为大汉效力的呢一,跟随沛公周勃家境贫寒,早年靠编织养蚕的器具,充当丧事的吹...

乾隆选择退位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他过的生活如何?

乾隆选择退位的原因是什么?之后他过的生活如何?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帝王都是终身制,都会干到驾崩为止。除非是在位期间出现特殊情况,皇帝是不会主动禅位退居二线的,更不会出现“一朝两帝”的现象。但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太上皇这样一个特殊的现象。虽说人数寥寥,...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立太子和皇后?并非是因为狂妄自大

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立太子和皇后?并非是因为狂妄自大

关于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立太子和皇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觉得是因为秦始皇本人狂妄自大,但其实作为一统六国的千古一帝,秦朝自然要创造出一套新的礼法,不能沿用旧的那一套,只不过新礼法还没想好而已。秦朝之前,中国普遍执行嫡长子继承制。一般来说,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就是天生的继承人。当然也有例外,那位以“胡服骑射...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永历帝为何会死在吴三桂手上?真相是什么?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顺治元年(1644年),吴三桂投降清朝,并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随后引八旗铁骑入关南下,横扫长江以南半壁江山。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进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

乾隆真的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乾隆真的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有的人说乾隆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真是这样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清朝,大家一定会想到的三个皇帝,就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他们三个打造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从康熙开始到乾隆结束,乾隆也是将清朝的发展推到了最高朝。可是很多人说乾...

杜夫人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杜夫人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自古美人配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封建社会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在家从父,嫁人从夫。那个时候属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这个特殊的标签,也成了压在女性身上的一把沉重的枷锁。所以,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很多女性会在战争当中为了洁身自好而选择以死明志,换句话说,她们成了...

华佗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弄死华佗

华佗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弄死华佗

对曹操为何一定要华佗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传承,各行各业都体现出古人超然卓绝的智慧,其中中医更是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展示的淋漓尽致。在我国古代,中医领域人才辈出,曾有众多名医共享美誉,而其中家喻户晓的非华佗莫属。华佗不仅在内外...

曹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 争夺王位时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曹操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 争夺王位时为何只有曹丕和曹植

还不知道: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争夺王位的只有曹植和曹丕,其他人在干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曹操去世后,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的王位,成为了魏王。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给自己,建立曹魏。东汉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