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桥瑁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06)72

东汉末年董卓进京随后控制朝政,各地义兵蜂拥而起就是一个非常适合造就英雄的时势。初平元年,假作京城三公书信,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同袁术等起兵讨董卓,推袁绍为盟主。后因与刘岱不和,为岱所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桥瑁是刘岱的盟友与下属,还是当时名士,到底做了什么,惹得刘岱非要将其杀死呢

一,出身名门

桥瑁出身梁郡大族桥氏,所以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很有见识与才能。当时太尉桥玄身居高位,在朝廷很有威望,桥瑁是他的堂侄,自然受到这位长辈的照顾与提携,于是仕途顺利,很快就成为兖州刺史。

瑁字元伟,玄族子。先为兖州刺史,甚有威惠。(英雄记)

桥瑁担任兖州刺史的具体时间不详,不过从他在十常侍之乱时就担任东郡太守推断,应在汉灵帝末年。当时刺史品秩二千石,与各郡太守平级,负责监察郡县各级官吏。桥瑁在兖州刺史任上干的不错,很有威望和恩惠,随后就被调任东郡太守。

二,首倡义兵

(何进)遂西召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后汉书·何进传)

中平六年(189年),后少帝刘辩即位,由舅舅大将军何进辅政。何进为了逼迫妹妹何太后同意铲除宦官集团,便让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带兵进京施压。可随后宦官集团就抢先动手杀了何进,引起何进部下袁术等人反扑,导致洛阳大乱。

随后董卓入京掌权,擅自废黜刘辩,立了汉献帝刘协为帝。董卓专权后担心各地牧守不服,于是大力提拔名士,任命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张邈为陈留太守,让他们镇守地方。

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英雄记)

桥瑁不满董卓在京城胡作非为,于是伪造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书信,称废立皇帝并非我们之意,完全是董卓自作主张,现在董卓残害百姓,逼迫百官,希望天下州郡起兵勤王,诛杀国贼董卓。很快桥瑁的书信就传遍天下,由于梁郡桥氏的巨大影响力,所以许多牧守决定起兵讨董,但仍有不少牧守选择隔岸观火。

骁骑校尉曹操、司隶校尉袁绍也是因为不满董卓专权而逃离京师,见到桥瑁的书信自然是十分高兴,在地方准备起兵。袁绍是逃到渤海郡,起兵时间不详,不过是在冀州牧韩馥收到桥瑁书信之后。曹操是逃到陈留郡募兵,起兵时间在十二月。

虽然桥瑁发布讨董书信的时间不详,但书信传到各地需要一定时间,加上准备起兵的牧守也需要时间筹备粮饷,期间至少有数月。而桥瑁在董卓专权之前就带兵进驻成皋,手中已经有一定兵力,发布书信之前应当也做好了起兵准备以防备董卓,由此可知桥瑁起兵时间当在曹操之前,为更先首倡义兵之人。

三,参与讨董

初平元年正月(190年2月),桥瑁与后将军袁术、兖州刺史刘岱等人会盟,共同推举袁绍为讨董盟主。盟军兵力虽然多达20万,但多数诸侯心存私心而按兵不动,仅有曹操等少数人奋力向前讨董。桥瑁虽然首倡义兵,但也有割据自立的野心,所以选择作壁上观。

应劭曰:“关东义兵先起于宋、卫之郊,东郡太守桥瑁负众怙乱,陵蔑同盟,忿嫉同类,以殒厥命。陈留、济阴迎助,谓为离德,弃好即戎,吏民歼之。草妖之兴,岂不或信!”(后汉书·五行志二注)

董卓见关东群雄势大,于是带着汉献帝西逃长安。关东群雄见董卓已逃,没了共同的敌人,便互相猜忌而内讧。本来桥瑁就与兖州刺史刘岱不和,而东郡又是兖州辖地,加之自己又担任过兖州刺史,桥瑁想要壮大自身实力,便自然而然把目标指向了兖州。

桥瑁是怎么对付刘岱的,史书并未记载,不过从当时名士应劭的评论推断,桥瑁应当是仗着首倡义兵而居功自傲,在群雄之中盛气凌人,颐指气使,不仅惹怒了上司刘岱,还得罪了陈留太守张邈、济阴太守等兖州同僚。然后刘岱就发动突袭,杀了桥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497994.html

标签: 桥瑁汉朝

“桥瑁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的相关文章

魏相的官仕之路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魏相的官仕之路如何?最后是什么结局?

麒麟阁十一功臣是十一位西汉汉宣帝时名臣的总称,后世简称麟阁。魏相,字弱翁,济阴郡定陶县人,西汉政治家。早年期间魏相熟读《易经》,顺利出位成为郡中的一名卒史,之后靠着丰富的知识成功得到晋位的机会,被汉昭帝任为茂陵县令。茂陵是西汉五陵之一,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规模最大的西汉帝王陵。在这里居住的不是豪强...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如果有支援,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如果有支援,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关羽,三国蜀汉大将。字云长。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关羽随即北伐,攻打襄樊,樊城守将曹仁坚守不战,曹操派于禁督七军救援,因一场秋雨汉水暴涨,于禁被关羽击败。接着,曹操又派徐晃增援,徐晃击败了关羽,当时,关羽还有五千人。后来,孙权偷袭...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孙权不知道杀关羽带来的后果吗 孙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对孙权为什么会杀关羽难道他不知道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孙权作为当时诸侯中最年轻的一个十八岁就统领了江东,谋略才智非常人能比,连曹操都赞称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的能力自然是出类拔萃,但是也做过错误的决定!襄樊战役...

刘有诸葛亮曹有郭嘉 孙权身边的谋士是谁

刘有诸葛亮曹有郭嘉 孙权身边的谋士是谁

刘皇叔有谋士孔明,曹孟德有谋士郭嘉,那么孙权的谋士会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三国那个特殊的时代,杰出的文臣武将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若谈及大家对武将的喜欢,不外乎:“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维”,但要将那个时候的文臣...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末,天下大乱,很多明朝官员因为剿匪或抗清不利,结局悲惨。不过,既然做官,为国捐躯也好,因罪自尽也好,这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因果,无可厚非。但其中,也有部分比较可惜的官员,比如,科学家式的技术型官员...

吕范: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东吴的稳固与建立做出贡献

吕范: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对东吴的稳固与建立做出贡献

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范年轻时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此后便为东吴效力。先后随孙策攻破庐江郡 ,攻克陈瑀,平定七县;随周瑜征战赤壁,因功拜裨将军,领彭泽郡太守。吕范对稳固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做...

李斯在被腰斩的时候 满朝文武为何无人求情

李斯在被腰斩的时候 满朝文武为何无人求情

对秦朝丞相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为何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李斯,原本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他曾经拜师荀子门下,学习如何在朝廷为官,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出师后,他来到秦国,成为官场最底层的小小门客,凭借着满腹才学和把握关键机会的能...

楚汉相争刘邦经常出于下风 最后刘邦是怎么获胜的

楚汉相争刘邦经常出于下风 最后刘邦是怎么获胜的

对项羽出身世家,为何输给了街头混混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要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就非汉族莫属了,我国大部分的人口都是汉族,在古代时也称作汉人。那么“汉”这个名称是从何而来的呢?就是通过汉朝来命名的。汉之前,一般都称华夏族,汉朝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它不仅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