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宋诗》中,带你了解古代乐曲,到底是怎样的?
《全宋诗》的编撰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现存之一部宋代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断代诗歌史中分量更大的一部,涵盖了两宋三百余年间有迹可循的所有诗作。
《全宋诗》作为宋代文人传世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诗文内容涉及音乐的众多。根据《全宋诗》中的音乐诗所涉及的内容,将其分为乐曲类音乐史料、乐器类史料、乐舞类史料、乐人类史料以及乐事类史料五个部分。
一、乐曲类音乐史料
宋代乐曲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种类丰富,但在宋人的诗文中常常不易分辨其种类,根据《全宋诗》中的音乐诗所涉及的内容,分为声乐曲、器乐曲、鼓吹曲以及舞曲四大类别。
其一,声乐曲资料常常与歌联系紧密,在乐曲史料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声乐曲资料还与下层劳动人民存在密切关系,诸如樵歌、渔歌等乐曲类别在诗中经常出现;
其二,器乐曲资料常常被世人转化为各种意象存在于诗作之中,相较于乐曲之美,诗人更关注伯牙子期、颖师昌黎、桓伊等在史书中可考的音乐家;
其三,鼓吹曲资料较为简单,但其应用场所包括文人雅集与祭祀音乐两个方面;
其四,舞曲资料内容较少,其原因与诗人对舞姿的关注多于舞曲有一定关系。
二、乐器类史料
宋代时期,市民音乐渐渐兴起,乐器小合奏已经有所显现,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宋代乐器发展呈现出极其繁荣的状态。乐器史料是《全宋诗》的音乐史料中最易被辨别的,它们以诗中出现明显的乐器名称为基本特点,诸如筝、琴、瑟、琵琶、鼓、钲、铙、磬、笛、箫、笙、簧等。
但也有部分乐器诗以其指代的名词出现在诗中诸如琴的替代“绿绮”“焦桐”“丝桐”等。从《全宋诗》中的乐器诗特点主要将其分为弹拨乐器诗、吹管乐器诗以及打击乐器诗三个部分。
1、弹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在宋代的音乐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宋代制造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为 *** 精巧的有弦弹拨乐器提供了物质支持,根据《全宋诗》中的弹拨乐器资料主要包括琴、瑟、筝、琵琶、阮、箜篌。
在宋代时期,具有悠久历史的琴被使用于宫廷雅乐中,统治者对琴的推崇更使得琴在上层社会中风靡一时,宋朝还沿袭唐制在宫中设置“琴待诏”。宋朝时期善弹琴者众多,文人对琴的关注也远高于其他乐器,《全宋诗》中的涉琴诗共有4090首。
2、吹管乐器
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几乎并排活跃在中国乐器舞台上。到了宋代,随着演出场所增多,节日活动丰富,而吹管乐器多作为主奏乐器呈现,在宋代弹弦乐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根据《全宋诗》中的弹拨乐器资料主要包括笙与簧、竽、笛、埙与篪、籥、筚篥与笳、箫与尺八
、角。
3、打击乐器
《全宋诗》的打击乐器史料数量远超弹拨乐器与吹管乐器,几乎是两者之和,就宋代的打击乐器来说,它的种类繁多,同一品类的打击乐器下属又有多个分支。本文主要对《全宋诗》中出现的钟、钲、铎、铙、磬、鼓等打击乐器诗进行分类研究。
三、乐舞类史料
宋代的舞蹈艺术主要以隋唐固定的乐舞形式为基础发展而来,主要包含宫廷乐舞和各种逐渐萌芽的独特民间乐舞。《全宋诗》中涉及“舞”之一字的诗文共有5511篇,对其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乐舞服饰诗、乐舞作品诗以及舞姿诗三个大类别。
1、乐舞服饰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中进行乐舞表演的人大多有专门的服饰或者道具,与常服相区别的乐舞服饰一直在中国的舞蹈文化中留存,在《全宋诗》中关于舞蹈服饰的记载主要包括舞衫、舞衣两种表述。
2、乐舞作品
霓裳,《霓裳羽衣曲》在中的古典舞蹈中占据重要地位现存为宋代词人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改写霓裳羽衣曲旧谱得来的《霓裳中序之一》,在《全宋诗》 *** 有237首诗作涉及霓裳二字。
柘枝舞,在唐代时期由西域传来,宋代时又发展成为颇具特色的多人队舞。《全宋诗》 *** 有24首涉及柘枝的诗歌,对柘枝舞的描写常以“舞柘枝”的形式出现。这表明在宋代诗人的眼中,区别于竹枝歌,柘枝是一支在当时受众面很广的舞蹈。
胡旋舞在唐代时期是颇受文人关注的健舞,但宋代诗人对其关注较少,大多在诗句中表达出对祖国未来的忧虑等等。
凉州、梁州和伊州是西北地区乐舞的代表,一度在隋唐时期的乐舞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宋代时期这三种乐舞在诗人的诗文中常易混淆。从《全宋诗》上分析,它们主要有以下特点:
其一,在宋代诗人的眼中此三类乐舞多与乐器笛、鼓具有密切的关系。
其二,在当时的诗人眼中,这几种乐舞并不只是单纯的舞蹈,他们更倾向于将其当做一种具有歌舞乐三种形式的综合性艺术。除此之外,他们对乐舞其余的伴奏乐器常常以丝管来代指。
剑舞是唐宋时期的汉族舞蹈,表演者所持之剑装有活动装置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
舞雩指求雨时的祭祀乐舞,《全宋诗》 *** 有158首涉及这种宗教性乐舞的诗文,但在《全宋诗》中占有大量篇幅的郊庙朝会歌辞中却并无涉及“舞雩”二字。
宋代的社舞专指民间歌舞,《全宋诗》 *** 有24篇,这二十四篇诗文对村歌社舞的欢乐、忧愁、以及祭祀性等方面作了描述。而在这种具有祭祀性特点的舞蹈中,鼓等伴奏乐器占据重要地位。
每个时代的舞蹈在舞姿上都具有一定个性,《全宋诗》中最常出现的两个标志就是舞腰和舞袖。宋代诗人在“舞腰”这一舞姿描写中主要借此赞美舞者曼妙的舞姿,舞袖诗同样不乏对舞者优美舞姿的赞美。
四、乐人类史料
宋仁宗时期,宋代音乐开始转向市民阶层,市民音乐开始有较大的发展,各种娱乐场所的建立使得民间艺人表演的艺术形式增多。民间艺人诸如李师师、徐婆惜以及封宜奴等人与宋代琴师一起在当时的音乐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就《全宋诗》中的乐人类史料而言,其中所涉及的乐人主要以琴师、歌舞姬为主,在文人音乐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侍儿”和“小鬟”等也在诗文中有所体现。
《全宋诗》中的琴人诗数量最多,共有238首,这些琴人并不都是专业的乐人,从诗中所记名称来看,包括琴师、琴士、琴僧以及诗人善琴的友人。除此之外,琴人诗中还有少量涉及琴客。
舞姬、歌姬、乐妓《全宋诗》中对他们的描述比较少。侍儿与小鬟诗在《全宋诗》的乐人诗中所占比例较少,从中分析在当时的小鬟不仅具有很高的表演才能,甚至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
五、乐事类音乐史料
宋代时期,市民音乐和宫廷音乐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文人雅集的繁盛推动着文人音乐的发展,这一点在宋代仁宗朝有突破性进展,出现了文人宴会伎乐以及禁乐现象。
《全宋诗》中的乐事类音乐诗主要包括宫廷音乐活动、文人音乐活动和民间音乐活动。在对宋诗中的音乐诗进行分析时发现,大部分的涉乐诗一定会属于宫廷或者民间音乐活动的一部分。
1、宫廷音乐活动
《全宋诗》中关于宫廷乐舞活动的诗文主要以宋代皇帝或宫妃等人的《宫词》以及宋代大臣的帖子词中对宋代宫廷乐舞的记述为主,而廷乐舞活动相关诗文所记述的音乐主要以“歌舞”为主。
《全宋诗》中的宫廷祭祀活动诗文以郊庙朝会歌辞最为详细,根据统计,宋代的郊庙朝会歌辞仍然是以宗庙祭祀为其主要内容,其所涉及的音乐也是以宗庙祭祀所常用到音乐形式。关于皇帝出行乐事诗共有20首,描绘将士胜利班师回朝,天子以箫鼓之乐相迎,表彰其功勋的场景。
2、民间音乐活动
《全宋诗》的诗文得益于宋代文人雅集的迅速发展,有诸多关于文人音乐活动的描写,此类诗文共一千余篇,其内容多为对宴会场景的描写,常常涉及对宴会之上小鬟与侍儿求诗、或者对宴会之上乐人高超技艺的称赞。除此之外,文人音乐活动还有在为友人送别时所作的诗作。
《全宋诗》中关于民间音乐活动的描写主要以乡村祭祀的村歌、社鼓等活动为主,其中村歌这种被用于农家丰收的音乐在当时有专门的曲调;除此之外,诸多诗人在对乡村音乐描写中用到了村歌社舞的说法,说明当时的乡村音乐活动是歌舞相合的。
小结
《全宋诗》中的音乐诗以乐器诗数量为最多,其中打击乐器诗数量居首位。其次在内容上,《全宋诗》中的音乐史料主要以乐器史料为主,其他相关史料诸如乐曲史料、乐人史料、乐舞史料以及乐事史料都与乐器关系密切,这一现象与宋代音乐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就宋代的音乐形式来看,无论是词调音乐还是新兴的市民音乐以及宋代开始发展的宋杂剧和逐渐成熟的说唱音乐都离不开乐器的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