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曹操在生前没有称帝是因为一项政策?真相是什么?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13)76

曹操是东汉时期的权臣以及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曹操在三国乱世经过多年打拼,即使在赤壁大战中大败,也还占据着整个长江以北的广大土地,在三分天下中有其二,以他当时的实力足以称帝建朝,可他为什么要选择做周文王呢?大部分主流的看法是当时全国还未统一,孙权和刘备还在南方抵抗,另外曹操更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奉天子以讨不臣,如果自己称帝篡位,那所有的道德优势将不复存在。曹操曾多次表示宁为汉相,不为汉贼,他也不愿意出尔反尔,毁坏自己高大上的伟光正形象。但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

曹操想要称帝建朝的更大阻力其实来自于各大名门世家,当时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的名门世家都是以忠、孝、仁、义等理念传承,虽然天下大乱,军阀横行,但这些世家还是希望能维持基本的朝纲伦常,他们支持曹魏是因为曹操为汉朝效力,反之他们当中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会反曹操。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的用人政策,曹操是实用主义者,他一贯提倡“不问出生、唯才是举”的用人原则,如受到他重用的许褚、典韦、戏志才、郭嘉等都是寒门。但这个原则是和名门世家们的用人原则及切身利益相违背的,而曹操手下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治国理政型人才也还都是世家名门出身,荀彧反对曹操称王其实是在反对他的用人的政策,而非真正忠于汉室。如果曹操建朝称帝,新的王朝放弃汉朝依靠世家名门管理天下的政策,让寒门也可以轻易上位,那他们这些世家培养的人才怎么办?所以像孔融、杨修这些人都是在用人这个政策上和曹操合不来,曹操即使杀掉一部分也无法和占据整个天下主流的人心相抗衡。曹操意识到这一点,但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原则,所以干脆放弃称帝,而他的儿子曹丕就没有这个顾虑。

曹 *** 后,曹丕继任魏王,他想要称帝,于是首先就和各大名门世家达成妥协,承诺放弃曹操生前推行的用人政策,得到各大世家的支持并改朝换代后,马上就推出符合世家利益的“九品中正制”,这个由世家组成的名流用推荐来选拔人才的方式才是曹魏得以建立的基础,而这个制度也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直到科举制的出现,才逐步打破世家政治,步入到平民政治。而这些其实是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生前不愿意看到的,普遍贵族政治的环境和外部敌对势力的压力给了曹操太大的局限性,霸气的曹操也只能放弃心中的想法对时代妥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499081.html

标签: 曹操汉朝

“曹操在生前没有称帝是因为一项政策?真相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小说中的一样吗

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正史和小说中的一样吗

对历史上的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刘备和诸葛亮这对君臣的印象必定非常深刻。刘备早年虽被人尊称为“刘皇叔”,但其境遇比较悲惨,颠沛流离了大半生,却始终没能开辟出自己的根据地。后来刘备在隆中“三顾茅庐”请出了不世之才诸葛亮。在诸...

李继勋为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继勋为北宋做出了哪些贡献?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李继勋,北宋名将、宋太祖“义社十兄弟”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他因为年龄最大,所以为十兄弟之首。李继勋也在十人之中升职最快,最先成为节度使。那李继勋是如何为后周与北宋建功立业的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早年从军李继勋早年从军,跟随后汉天雄军节度使郭威,在他手下担任护卫。广顺元年(...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吕布麾下的八健将分别是那些人?他们实力怎么样

吕布麾下的八健将分别是那些人?他们实力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吕布作为汉末三国第一猛将,除了有高顺这样的大将,手下还有八位健将,分别是 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这八健将,实力到底如何呢?同样是猛将,张飞手下有十八骑燕将,吕布的八健将和张飞这十八骑燕将比起来,谁更厉害呢?濮阳...

张温: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为何遭到孙权忌恨?

张温: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为何遭到孙权忌恨?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华覈: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是如何劝谏孙皓的?

华覈: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他是如何劝谏孙皓的?

华覈(hé)(219年—278年五月),字永先(唐代《建康实录》误记为永光),吴郡武进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覈先后担任上虞尉、典农都尉,后因文学而迁任秘府郎,后升任中书丞。孙亮即位后开始与太史令韦昭、薛莹等,编写《吴书》。孙皓即位后,封徐陵亭侯。...

谢奕:东晋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谢奕:东晋时期大臣,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谢奕(309-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和东晋才女谢道韫之父。出身陈郡谢氏。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良师益友桓温谢奕年轻就有名誉,初任剡县(今浙江绍兴嵊州)县令,后入...

项羽兵败逃往乌江 项羽不选择这个地方又会怎么样

项羽兵败逃往乌江 项羽不选择这个地方又会怎么样

对项羽兵败下垓时,在四面楚歌中,如果不选择逃往乌江,结果会怎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项羽在兵败下垓时,在四面楚歌中,选择逃路就很值得商榷。首先,他选择的逃跑时机让人看不懂。当时楚军连战连败,而且又在汉军主导的四面楚歌声中,动摇了军心,但是楚军此时好歹剩下四万左右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