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823、革命党人都举行了哪些大起义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4-21)500

同盟会成立以后,民主革命形势更加高涨,在全国形成了很大势力。为了实现革命目标,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团体先后策划发动了十多次武装起义,给清朝统治者造成沉重打击。

公元1906年,同盟会发动了之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即萍浏醴起义。

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地区,山堂林立,民风强悍,反清组织哥老会势力较强。当时,这一地区又遭水灾,民不聊生。同盟会决定趁此机会,发动起义,派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等人去组织策划。

刘道一、蔡绍南都是本地人,与当地联系密切,他们回乡后,经过一番联络和动员,很快在萍乡、浏阳、醴陵三地同时发动了起义。

起义以同盟会的名义发布檄文,历数清朝统治者十大罪恶,宣布要推翻专制,建立共和民国。

起义军有数万之众,头系白布包巾,手持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号称“中 *** 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起义军攻占麻石、上粟、文家市、永和等地,声势浩大,威震数省。

赣、湘两省清朝官兵乱作一团,频频向朝廷呼救。朝廷也慌了手脚,急忙调集赣、湘、鄂、苏四省军队五万多人,火速进兵围剿。

起义军与清军激战月余,终因组织松散、武器简陋而失败。清军疯狂屠杀起义军和百姓一万多人。

刘道一是刘揆一的弟弟,他兵败被捕,英勇就义,年仅二十二岁。刘道一是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之一人。蔡绍南侥幸逃脱,不久病逝。

继萍浏醴起义之后,公元1907年5月,孙中山派同盟会会员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何子渊等人,在广东潮州黄冈发动起义,同时在广东惠州发动起义,两地互相配合。

黄冈起义起初比较顺利,一举攻占黄冈,成立军 *** ,以“广东国民军大都督孙”的名义发布公告,痛斥清 *** 罪恶,宣传革命。

后来,清朝派大军镇压,起义失败,起义军部分人逃到香港避难。惠州起义没有得到黄冈起义支援,大部分人退入罗浮山区。

后来,同盟会又连续发动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等多次起义,光复会也组织了安庆起义等。

这些起义虽然均遭失败,但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动员和锻炼了革命力量,也使得清 *** 四处派兵,疲于奔命,消耗了不少实力。

在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当中,影响更大、最有意义的,是公元1910年爆发的广州新军起义。

过去的起义,都是受压迫剥削的农民、手工业者和无业人员起来反抗,而这次起义,来自清朝军事力量内部。

清朝过去的军事力量,都已腐朽不堪。当年威震天下的八旗兵,早就成了寄生虫;后来出现的湘军、淮军、防军、练军等,因编制混乱、官兵素质低下、武器简陋,也都过时了,没有战斗力。所以,清军在与西方列强战争中屡战屡败,甚至不堪一击。

清朝为了维系统治,于公元1903年进行军事改革,统一军制,裁减老弱病残,招收有文化知识的青年人入伍,按照西式 *** 练兵,聘用洋人做教练,被称为新军。

当时,计划全国编练三十六镇新军,每镇一万多人。新军是清朝最后一支武装力量,是清朝统治者全部希望所在。

令清朝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部队的军制、装备、训练采用西方 *** ,而西方的民主思想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新军中来。

革命党人十分注重在新军中传播革命,发展革命力量。同盟会还派出大批会员参加新军,许多人当上了军官。著名人物蔡锷、阎锡山、许崇智等人,都是同盟会派到新军中去的。结果,新军成了辛亥革命的主力军。

当时,广州新军有步兵两个标、炮兵两个营、辎重兵、工程兵、学员兵各一个营,还有巡防营等,总计两万余人。新军大部分驻在广州城外,一部分驻在城内。

同盟会在南方势力发展很快,新军中有许多人参加了同盟会,炮兵营军官倪映典、步兵营军官陈炯明、赵声等人,都是同盟会会员。同盟会觉得已经控制了新军很大一部分力量,决定举行起义,夺取广州,进而控制广东全省。

为了保证起义成功,同盟会专门设立了南方支部,由胡汉民、汪精卫负责,以加强与新军中同盟会员的联系,协调有关事宜。黄兴专程抵达香港,主持起义大计。任命倪映典担任起义总指挥。

起义正在按计划进行,不料发生了意外。有几个同盟会士兵与警察发生纠纷,引发军警械斗。许多士兵知道快要起义了,有恃无恐,干脆群起而动,打死警察,捣毁了警局,结果把事情闹大了。

两广总督袁树勋闻讯大怒,令新军统领张培爵弹压,追究责任,严厉惩处。士兵们听说以后,纷纷跑到军械房夺取枪支弹药,准备抵抗。倪映典见群情激愤,难以控制,于是当机立断,宣布提前举行起义。

由于起义仓促,没有做好准备,只 *** 了三千多人,武器弹药也不充足。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倪映典 *** 好队伍,对天宣誓:“愿为革命战死”,然后率军攻打广州。

起义军到达牛王庙时,张培爵已经得到消息,做好了阻击准备。清军占据有利地势,枪炮齐发,起义军伤亡严重。

正在这时,巡防营军官李景濂来到阵前,大声呼叫倪映典。李景濂曾参加过同盟会,而且与倪映典是安徽老乡,两人关系不错。

倪映典见李景濂呼叫自己,还以为他要参加起义呢,没有怀疑,出面答话。不料,倪映典刚一露头,就被清军埋伏的 *** 一枪毙命,年仅二十六岁。

指挥官一死,起义军立刻大乱,不少人悄悄溜走了。剩下的人义愤填膺,开枪回击,一直战斗到深夜。后来,因弹药罄竭,无法再战,起义军便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了。第二天,清军四处搜剿,抓获百余人,全部斩首。

新军起义失败了,但影响和意义很大,表明清朝统治者赖以维系的最后一支武装力量,也不可靠,反过来成为革命的力量。不久后爆发的武昌起义,就是新军发动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4/500448.html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823、革命党人都举行了哪些大起义” 的相关文章

独孤信一共有几个女儿?她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独孤信一共有几个女儿?她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独孤信,北周时期名将,八柱国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独孤信被称为“天下第一岳父”,是因为他的3个女儿都贵为皇后,分别是北周明敬皇后、隋朝文献皇后和唐朝元贞皇后。可是奇怪的是,这三个皇后都是在他被逼自杀后,才当上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出身于鲜卑贵族,生...

司马干作为司马懿的儿子 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司马干作为司马懿的儿子 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身为司马懿的儿子,他不仅无能还有恋尸癖,难道真的这么一无是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一、司马师和司马昭这两个嫡子的特点。众所周知,司马懿这辈子有很多个儿子。不过他的嫡子,却只有三个。其中,身为嫡长子的司马师的特点就是沉稳果敢且足智多谋,这像极了司马懿...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与刘备有关?

三国时期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杀与刘备有关?

三国时期名将关羽作为忠义勇猛的象征,受后人膜拜,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杀害,蜀汉因此全失荆州,仅剩益州一州之地,实力大为受损。诸葛亮荆州、益州兵分两路北伐的长期战略规划也落空了,后来的北伐只能从道路崎岖的汉中等地进军,因粮草补给大受限制,未能...

刘谌: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他为何先杀妻与子,然后自杀?

刘谌: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他为何先杀妻与子,然后自杀?

刘谌(chén)(?—263年),涿郡涿县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其父刘禅决定在魏军攻来前投...

李斯要被腰斩的时候 朝廷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李斯要被腰斩的时候 朝廷上下为何无人求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晚年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大臣,为何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过程中,李斯的谋略可谓是必不可少。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李斯也协助秦始皇做了对中国影响深远的许多事。李斯剧照可以说,李斯是备受秦始皇重视,既然如此,李斯结局会...

张飞和关羽相比 诸葛亮为何对两人看法不一

张飞和关羽相比 诸葛亮为何对两人看法不一

还不知道:为什么在诸葛亮看来,张飞是可用之人,但关羽却不是?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先生出山时,关张二人的言行处处展现出他们粗野的一面。就算大哥多次叮嘱“吾得军师,犹如鱼之得水也”,可这俩人根本没当回事。可想而知的是,如果没有刘备拦着,恐怕张三弟...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曹操和孙权作为一方霸主 两人之间有没有见过面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为汉末三国一方豪杰,曹操和孙权有没有见过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各自作为一方霸主,乃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那么两人是否见过面呢?关于这个问题,个人认为有两个答案,正史中两人应该是没有见过面的,但在《三国演义》中,两人却是...

蜀汉五虎将的副将是谁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蜀汉五虎将的副将是谁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对蜀国五虎将的副将分别是谁,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刘备能够成就大事主要依靠诸葛亮的接近神级智商,同时还得力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虎将的辅佐。诸葛亮与五虎将是相辅相成关系:假如没有孔明这种超级聪明人,那么五虎将也就没了用武之地;若无神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