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上万次敲打,炼就一件锡器,浅析锡器文化,品匠人精神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4-21)710

前言

锡作为一种古老金属,在青铜时期便已被人类征服。青铜文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然而所谓的青铜,实际上并非为铜,而是用铜为基底的铜锡合金。而我们口中津津乐道的青铜文化,实际上便是铜锡文化。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工艺史上,锡金属占有着一席之地。被当做“金属之魂”的锡,以其独特的特性,被广泛运用到各种 *** 中,改变其他金属的物理性能。今天小编带领大家走进古老金属锡的世界。

一、锡器的溯源

任何一门艺术从萌芽到发展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对于锡制品来说也是如此,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锡制品来说,人们对于锡的发现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锡的文明古国之一。

在古代时期,锡制品的萌芽从人们发现锡开始。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最迟在公元前1200年时,古代先民就掌握了炼锡的技术。锡作为一种史前金属,其硬度较低,有着质地软、熔点低、延性差、展性好的特点。

锡金属不仅有着以上特性,同时还无毒、不锈、防潮以及耐酸碱等特点。在常温的情况下,若是锡金属表面暴露在空气当中,便会生成一种致密氧化层来保护锡。因此锡金属能最早的在人类世界应用,同它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在古代冶金当中,锡可以称得上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就像在铜中加入锡,就能提高铜的硬度,在铸造时便能发挥更好的状态,制造出各种何用的工具、武器和器物。春秋末年的《考工记》对青铜冶铸合金配比的记述。

中国乃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锡的国家之一,全国上下锡矿也非常丰富。在云南个旧,便以产锡闻名天下,因此还被称为“锡都”,除此之外,我国在南方各地还分布有十来个锡矿带。锡资源可谓十分丰富。

锡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很早之前便被人们人士使用。从历史的长河中来看,锡对人类早期文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作为最早生产使用锡的文明古国之一,我们对其有着悠久的冶炼历史。

早在商代我国便出现了锡制器物,最早的鱼河南安阳出土的锡块和外层镀有厚锡曾的虎面铜盔。而在我国文献资料的记载中,最早提及锡的文字出现在《周礼》,另外《山海经》中对其也有些许记载。

青铜作为铜和锡的合金,在商周时期获得高度发展。古人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冶炼纯锡的技术。到了春秋后期,还研究出不同含锡量的锡铜比例,甚至据此总结出冶铸青铜器的完整技术规范。

在该时期,人们已经可以先将金属锡进行单独冶炼,然后再将其和铜熔炼到一起形成青铜,以这种分步的冶炼方式,来更加精准的控制青铜的成分含量,可以说在青铜器高度发达的商周时期,人们便具备了获得纯锡的能力。

那么当时为什么无法普及纯锡制品呢?这便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有着莫大关系。早期的中国又被称为礼乐中国,礼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载体,礼器的地位极为突出。而当时青铜器便是其承载品。

青铜原料不仅用来做礼器,还用来制造武器。种种因素都使得锡在当时成为极其贵重的金属。仅仅用来制造青铜便捉襟见肘,因此为了获得青铜制造中所需的锡,往往会武力前往锡产地抢夺。

中国明清以前的实用锡制品存世较少。主要便是由于“锡疫”的缘故,锡金属原本的特性,导致其对温度极为敏感,当温度低于零下13.2摄氏度时,锡金属便会发生晶形转变。从出现斑点到最终的自我毁灭。而古代陪葬品都在地下,温度无法人为控制,因此在锡制品遇到低温情况,便很难保存完好。

中国用锡金属单独制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从该时期出土的锡器中锡含量来看,在该时期独立炼制锡器已经有了较高的水平。春秋战国时期的锡制品在考古工作中也有不少发现。从中不难看出单独 *** 锡器在该时期发展相当完备。

秦汉时期考古中发现的锡制实物极少,但该时期锡的用途极为广泛。到了汉代,有很大一部分锡被用来铸钱,也就是钱币史中著名的白金三品,其中就是银和锡的合金制成。锡器在当时为富裕的象征,属于贵重物品。

到了唐代对用锡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在《唐书·食货志》中便有提及。可见唐朝铸钱业中也需要用到大量的锡金属,因此才会对锡采取明确规定,以这种方式来保证朝廷的需要,而这也是其不能在民间广泛普及的原因之一。

到了宋朝,历史文献中锡器的身影多了起来,由此看出社会开始普遍使用锡器。在历时二十余年考古历程的南海一号中,便发现锡器的踪迹。据《过庭录》记载可以推断,该时期仍有大量锡器作为陪葬品。

二、锡器的 *** 、纹饰

锡制品的 *** 工艺在中国民间流传已久,人们通常将这一传统技艺称为“打锡”。这项技术非常考验技术,要在 *** 过程中用到各种工具,按照特定的 *** 程序进行 *** 。在锡制品上还有很多精美纹饰。

在古时许多地方婚嫁时,都要凑上几件锡器。若是有钱人家直接做整套锡器,若是没什么钱,也会凑个锡灯。明清时期的锡器业便已经是全国性的工匠大行。人们以师承关系来延续技艺,有着极为严格的规矩。

锡匠在 *** 锡器前,要先辨别原料的好坏。在锡料的表面有着同白铁皮类似的花纹,并且因为锡料含量和成分不同,表面显现出的结晶纹路也不甚相同,锡匠便以此为依据,判断锡料的优劣价值。

一般上品锡料,表面无比光亮,没有明显的结晶纹样,因此人们一般称其为镜面光;稍微次一些的上品为乌斑花;再次一些的表面花纹为竹叶或芭蕉的样子,根据叶子的大小有着三种区分;最劣等的锡,表面有无数黑点,杂质含量较多。

当有了原料后,锡匠会先将其熔铸为锡板。当 *** 器皿时,会裁剪相应大小的板材,将其捶打为相应尺寸的锡片,当卷成想要的形状后,再用焊锡将缝隙处全部焊接牢固,这样一个主体便出来了。

附属部分同主体部分 *** 原理相同,也是将所需原料熔铸后,选取合适大小进行捶打炼制,当得到想要的形状后,再将其焊接完成。除此之外,也有部分附属部件直接依次浇铸而成,直接将锡水倒入磨具中等待成型。

金属锡由于其本身的熔点低的特质,因此在锡匠需要进行焊接的时候,只需要用纸捻便足以。在使用过程中将纸捻吹成明火,待到用完后再将其恢复至暗火,这样操作不但节省还方便不少。

在打磨锡制品时,一般使用熬化后的松香,在锡器旋转起来后,根据器物的形状来选择合适的特制刀具,以此修除锡器表面不平整的地方,随后使用纤维粗糙的草把痕迹打磨掉,再用棉布抛光后,只需轻轻一敲,松香便随之脱落。

锡器的 *** 除了以上这种纯锡器皿外,还有一种包裹式的制器方式。可以在锡制内胆上用其他材料进行包裹,还有一种便是内藏式,以这种包裹的形式,来对其中的锡器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器物的造型和装饰是其外在表现的两大因素。锡器造型和纹样的变化往往同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锡制品的装饰上,我们能看到不同时代、地域的人们,因为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下的审美理念。

锡器的精美程度往往和上面的纹饰有关,这些纹饰内容不仅有流传下来的动物纹、植物纹等纹样,还包括生活场景、神话故事等更加复杂的纹样。锡器的纹饰由于装饰工艺的不同,呈现方式也极为不同。

其中有的直接在器物上錾刻、镶嵌、涂绘纹样,还有的将锡金属预先 *** 好各种纹样,再把它和器身相互结合,或是直接用它来做器身。如烛台中雕刻镂空的福禄寿等字的纹样。无论是哪种工艺, *** 出的都归属锡器纹饰。

锡器中的纹饰不但样式繁多,题材也极为广泛,一般其中蕴含着某些特定的含义。在中国传统的锡器纹样当中,大部分为表达吉祥的图案,这些纹样往往都是借助一些手法将其呈现,使其从普通的器物上升到艺术品的高度。

伴随着器物的诞生,匠人的审美情趣随之显现。纵观锡器的历史,自唐代以后,尤其是宋代,锡器开始大量的普及, *** 工艺开始往多样化发展,而锡器与生活的融合,让人们对其认知充足,结合其本身的朴实无华,契合了文人清虚静默的审美情趣。

三、锡雕

中国传统的锡雕,是一门享誉世界的独特工艺。锡雕 *** 工艺非常复杂, *** 周期也很长,因此不容易形成规模化的批量生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场的发展。锡雕这一传统工艺的题材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

锡雕除了其本身具有的实用功能、美化装饰作用外,还担任着礼义教化、宣扬歌颂美德的作用。因此传统的锡雕工艺品的题材内容大多表现为吉祥喜庆、子嗣绵延、福禄寿愿等,在活动时装饰渲染吉祥气氛。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由来已久,在锡雕上也不例外。南方和北方呈现出两种风格迥异的审美情趣,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讨论南北方两大派别,因不同风土人情所产生的不同技法和风格。

南派锡雕技法主要以铸造为主结合着多种工艺手法。由于南北方气候、地理的差异。因此南方铸造工艺手法灵活多变,使得南派的工艺技法常带有华丽的色彩,有秀美和空灵的情趣,受到南方文化熏陶,锡雕风格自然流露。

北派技法和南派虽有相似,但其主要以直接打造为主,因此人工雕琢的痕迹明显。相比较南派的温柔细腻,北派的锡雕呈现出古朴大气、厚重雄浑、粗犷豪放的风格。和北方文化相辅相成。

锡雕的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浮雕、透雕、线雕等均有运用。很大一部分锡雕艺术品不是单一的艺术表达形式,而是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将锡雕作品呈现的更加丰满,富有多层次的艺术造型。

浮雕分高浅,雕像只是略微突出的被称为浅浮雕,若是雕像在底面十分突出,便将其称为高浮雕。这种浮雕的形式在锡雕中普遍存在。浅浮雕一般用于面积较大的锡料上,基本位于器物的壁面。

透雕作为一种富有立体层次的雕刻表现形式。其做法会先在材料上进行绘制,然后按照题材要求进行凿刻。透雕中更为高级的是镂空雕,也就是将浮雕周围镂空,让雕像呈现出非常清晰的影像效果,因为工艺复杂,一般只在华贵器物中应用。

线雕也被称为线刻,是雕塑表现形式中最早最简单的做法。通过线描凹刻的平面型雕刻表现形式,再焊接到浮雕板面上,形成别具一格的突出花样。一般该表现形式运用在部件装饰上,常与其他形式相互综合使用。

在不同地区的锡雕工艺有着不同的特色,在山东莱芜,制锡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在清朝甚至为公主 *** 过嫁妆。莱芜的锡雕在技法上借鉴木雕石雕的雕刻工艺,再与金属的性质融合,独创出拉焊的金属雕刻技法。

云南个旧作为有着丰富锡矿资源的地区,锡矿开采由来已久,但锡器的 *** 工艺却是从江浙一带传入,融合当地本土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在该地区的锡雕中,能看到中原文化和西亚文化的交汇融合。

另外浙江永康古色古香的锡雕;福建泉州各式精美的锡制建筑模型和宫灯等复杂工艺品无不让人称赞,北京故宫的宫灯修复便是泉州锡雕传承人承接的;台湾鹿港乃工艺重镇,锡雕从泉州传入,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形成独特的风格。

结语

锡文化在中国历史中存在已久,通过锡器的萌生到逐渐完备,不仅看到其中工艺的提升,还有审美的改变和不断锤炼下的匠人精神。承载着中华物质文明传统的锡器,是中华文明演进中的产物,由简单粗糙到精细繁琐的多元发展。

传统锡雕艺术,作为金属工艺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极为鲜明的个性诠释出中国古代金属工艺艺术的风貌特征,以及各地的人文习俗和思想观念,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锡雕厚重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审美,随着时代发展焕发出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

宋应星.《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85.

维微.《说锡器》.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

陈昌余.《永康百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4/500583.html

“上万次敲打,炼就一件锡器,浅析锡器文化,品匠人精神” 的相关文章

雍正对兄弟们刻薄猜忌 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

雍正对兄弟们刻薄猜忌 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

对雍正对兄弟刻薄猜忌,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对胤祥有多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皇帝在继位前和继位后对待兄弟们的态度完全不同,在继位前雍正对待兄弟们比较温和,还能团结兄弟,可是雍正继位之后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对兄弟们刻薄猜忌,尤其是对曾经参与争夺皇位的兄...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不行吗 历史上有人试验过吗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真的不行吗 历史上有人试验过吗

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可行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子午谷奇谋”是三国时期一次大胆的军事构想,由于当时并未实施,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支持的人说,“兵者,诡道也”,如果诸葛亮当时采用此计,那么蜀汉的命运将被改写;反对的人说,此计风险太大,几乎等同于直接送命。1400年后,...

历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好人吗

历史上的刘备是什么样的 刘备是好人吗

对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是地讲,在正史中的刘备和在野史以...

乾隆对权力如此痴迷 乾隆为何还早早退位给嘉庆

乾隆对权力如此痴迷 乾隆为何还早早退位给嘉庆

乾隆爱权如命,却为何早早让位给嘉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首先,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把大清王朝带上了巅峰。同时,乾隆对于权利过度痴迷,做了那么多年的统治者,甚至不愿意离开政治舞台。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便...

张汤的官仕之路怎么样?汉武帝为何会那么欣赏他?

张汤的官仕之路怎么样?汉武帝为何会那么欣赏他?

张汤是政法天才,汉武帝刘彻最器重的司法大臣。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张汤是历史上著名的会审案件的人。他审的案子,件件都让汉武帝满意。那么,张汤为何审的案子,都让汉武帝满意呢?据说,这事与张汤童年时,审老鼠的案子有关。有一次,张汤的父亲出外办事,临走要他好好看家。谁知,家中的老鼠...

姜维投降之后被人剖腹取胆 姜维到底做错了什么

姜维投降之后被人剖腹取胆 姜维到底做错了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听从命令投降魏国后,为何被人剖腹取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姜维是蜀汉最后的大将军,深受诸葛亮的喜欢,是诸葛亮钦点的接班人,可他为何结局那么凄惨?这还是要从头说起。一。姜维所处的历史背景三国鼎立的局面足足六十余年之久,终以司马炎建立西晋而结束。...

曹睿后宫妃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会后继无人

曹睿后宫妃子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会后继无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睿究竟为何会断子绝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睿字仲元,既魏明帝,是魏文帝曹丕与文昭甄皇后的长子,曹魏第二位皇帝,黄初三年,曹睿被封为平原侯。226年,文帝病重,立曹睿为太子,并立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为辅政大臣,曹睿在位期间,攘外安内,发展生...

秦始皇如果立扶苏作为太子 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秦始皇如果立扶苏作为太子 秦朝还会不会灭亡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秦始皇在盛年时就立扶苏为太子,秦朝还会灭亡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秦始皇因为生前迟迟没有册立太子,为此给了赵高可乘之机,在秦始皇巡游途中去世后,赵高发动沙丘之变,拥立秦始皇幼子胡亥称帝,之后赵高独揽大权,实行苛政,激起民变,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