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远嫁异国他乡,18岁成为一国王后,38岁死于断头台下:她的结局令人唏嘘
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女人:14岁远嫁异国他乡,18岁成为一国王后,38岁却死于断头台下。
她就是玛丽·安托瓦内特,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
关于她,历史上众说纷纭:保王派认为她是纯洁无瑕的伟大圣女,革命派认为她是 *** 女人,而在茨威格看来,她只是一个性格平庸的人。
“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并不特别聪明,也不特别愚蠢;既非烈火,亦非寒冰;没有从善的特别力量,也无作恶的坚强意志……一个不好不坏的女人,没有心思去做恶魔,也没志向去当英雄。”
茨威格认为,考虑到时代的局限性,玛丽应该被理解和同情。为此,他创作了《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传》,试图拨开纷繁杂乱的历史迷雾,还原历史人物本来的面貌。
在书中,茨威格从人性的角度描写她的一生,从稚嫩的公主到骄纵的王后,再到备受 *** 的死囚,直至走向断头台,如此悲剧的结局,一切都有迹可循。
来源:全景视觉
读书太少,格局太小
1755年,玛丽·安托瓦内特在维也纳出生。
身为玛丽亚女皇最小的女儿,玛丽从小受尽宠爱。她骄傲任性,不爱学习,贪图玩乐,总是想办法逃避功课。而玛利亚女皇忙于国事,无法认真地关心她的学业。
她就这样长到13岁。如果没有意外,她本可以慢慢学习如何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公主。但命运偏偏开了一个玩笑:法国王储路易十六原定的王妃病逝,玛丽成为继任王妃。
这时,玛利亚女皇才注意到玛丽落下太多功课:
她不会正确地书写德文或法文;
也没有具备最起码的历史知识和日常教养;
对自己作为一国公主该有的责任,她也没有清晰的认知。
就这样,“才疏学浅”的玛丽,在14岁那年离开维也纳,嫁入法国王宫。
嫁到法国的玛丽仍然躲避学习,15岁时,她差不多已经忘记德文,而法文也没完全学会,写书信时还需要神父帮忙起草,每天1小时的阅读时间也被她变成闲聊时间。
她不关心政务,对政治一窍不通,却不假思索地随手在最重要的问题上做出决定,凭人情关系进行任命,因此得罪了不少贵族和百姓。
可以说,玛丽是被命运垂青的,她出身高贵,手握权力。然而,她因为胸无点墨,脑袋空空,无知而无畏,拿权力当儿戏,最终在多年后沦为阶下囚。
一个人若是读书太少,便只能看到眼前,看不到远处;只能看到表象,看不到本质,往往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
而读书可以拓宽一个人的见识,放大一个人的格局,让Ta能够从全局思考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正所谓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书可以抵达;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书可以望到。
来源:全景视觉
内心空虚, 放纵作乐
玛丽小小年纪离开家人,远嫁法国,内心寂寞空虚,又因为丈夫的无能,遭受众人的闲言碎语,活得很是屈辱。
于是,她疯狂地寻欢作乐,与年轻的骑士们打情骂俏,借此排遣内心的郁闷。
起初是逃避,后来变成一种病态的贪图玩乐。
1774年,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继位,18岁的玛丽成为王后,获得无上权力。
正如书中所说:“命运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一切都馈赠给她,恰好是这种不应得到的生活馈赠,使她内心贫乏。”
她并没有利用这无上权力去了解这个时代,也没有统治整个欧洲的野心,仅仅只是想利用这权力去追求享乐。
她变着法子娱乐,参加化装舞会,赛马,彻夜赌博,购买珠宝,花费巨额财产去装饰她的特丽雅侬宫。
她疏远那些劝告她理性的人,亲近那些热衷享乐的人,并不断用王后的权力为他们谋取不正当利益和职位,因此也遭到贵族世家们的无数非议。
就在她沉迷作乐,享受阿谀奉承时,民间出现一个反王后同盟,不断向民众散播王后的骄奢淫逸。
玛丽奢靡轻浮的作风渐渐传开,最终为日后“项链事件”的发生埋下伏笔。
当一个人试图通过放纵作乐填补内心的空虚时,结果只会是越发空虚,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越陷越深。
正如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里所写:
“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他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这些人所沉迷的消遣是多么的贫乏和单调,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入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
真正能够填补内心空虚的方式,不是向外求,而是向内求,通过阅读和思考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心。
一个人内心的精神力量越强,就越不会感到空虚。
来源:全景视觉
觉醒太晚,悲剧收场
1785年,著名的“项链事件”爆发。
骗子让娜意外得知罗昂想通过讨好王后,获取首席国务大臣的职位,但苦于没有门道。
于是,她谎称自己是“玛丽王后的闺中密友”,采取伪造王后书信等一系列 *** ,让罗昂信以为真。
不久后,罗昂听从她的“指点”,花高价买下一条项链献给王后。然而,到了约定的付款日时,罗昂负债累累,无法支付。
珠宝商便找到玛丽王后告知此事。玛丽大怒,认定是罗昂冒用自己名义所为,未经思考和调查,就派人逮捕他,要求公开审理,以还自己清白。
最后案件查明,罗昂是被欺骗的,无罪释放。
判决的结果,再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澜,民众对玛丽的不满和敌意越发严重。玛丽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忽略民意,开始自我反省。
她急忙缩减在服装、珠宝上的开销,撤掉赌局,取消一系列不必要的职位。
但是一切都太晚了,民众早已得知国家财政出现巨大亏空,并认定是玛丽的挥霍无度造成的。
1789年,巴士底监狱被攻陷,法国大革命爆发。最终,玛丽被处以死刑,时年38岁。
如果玛丽能早一点觉醒,故事的结局或许有可能改写。
纵观玛丽的一生,从小备受宠爱,思想还未成熟,就成为一国王后,获得无上权力,但这一切都来得太过容易,让她把民众的爱戴和自身享有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她看不到权力背后附带的责任,直到民众 *** 裸地表现出敌意,玛丽才意识到错误,然而为时已晚。
不要等事到临头,才后悔当初的所作所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正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越早觉醒的人,就越早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越有机会改变命运。
来源:全景视觉
玛丽的哥哥约瑟夫二世曾这样评价她:“她的之一个冲动永远是正确的,要是她能坚持下去,稍稍再多思考一下,那她就不同凡响了。”
她本有机会和她的母亲一样,改写历史。然而玛丽不愿意过多思考,直到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她才开始蜕变,潜藏在她内心深处的力量才终于显现出来。
她变得成熟和冷静,做事深思熟虑,表现出一个王后该有的气度和能力,但属于她的机会早已用尽。
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会意识到,人生过得越是轻松,就越危险,因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代价往往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
选择简单模式,人生会越来越困难;而选择困难模式,人生会越来越简单。
作者:红衣,热爱可抵岁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