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向东发展:人口增长八倍,十人中已有九人是俄罗斯人
在阅读此文章之前,感谢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能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向东发展是俄罗斯在19世纪迈出的一大步。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及1727年的《恰克图条约》划分了俄罗斯与中国清朝的边界。此后,一直到亚历山大二世时两国的边界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而在此期间,西伯利亚的人口却着着实实有了显著增加。17世纪前半期,住在西伯利亚的人口约为20万,其中还有10万人是原住民。然而,人口比重的逆转并没有耗费多长时间。18世纪末,在总计120万的人口中,俄罗斯人已占据多数。1905年,西伯利亚人口较一个世纪以前增长了八倍达到940万人。此时,十人中已有九人是俄罗斯人。
从伊尔库茨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
18世纪的西伯利亚仍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18世纪末,被流放到伊利姆斯克的思想家拉季舍夫在寄给首都友人的书信中写下这样的话。西伯利亚是“资源丰饶的地带,也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地区,可能还需要几个世纪。可是,一旦有人口在此定居,那么这里总有一天会成为在世界史上扮演重要使命承担者的角色”。
此时,俄罗斯在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恰克图设置了俄中货物交易所。俄方人员由伊尔库茨克的商人担任,这里的贸易基本都是俄罗斯出产的皮毛与中国出产的木棉之间的易货交易。后来,俄罗斯让这里成为茶叶的专门进口地。茶叶本身有很多种类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几乎都是红茶。一种叫作萨摩瓦尔的金属制茶器也得到普及。俄罗斯的饮茶习惯由此产生。
从边境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的伊尔库茨克商人还开始与美国商人进行贸易。其中有位名叫舍利霍夫的商人与同伴一起在1799年开办“俄美公司”,不仅阿拉斯加,就连加利福尼亚也处于他们庞大的贸易圈内。
1819年,西伯利亚被分为两个行政区域,西部的托博尔斯克以及东部的伊尔库茨克分别设置了总督府。这反映出 *** 对巴尔喀什湖以东的东西伯利亚地区关注度的提高。1847年,尼古拉一世任命尼古拉·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当时,穆拉维约夫只有三十八岁,高加索战争中,他在应对车臣等山地居民的活动中发挥出色,因此获得皇帝赏识。
穆拉维约夫没有让皇帝失望。穆拉维约夫认为,要想彰显俄罗斯在东亚的存在感从虚弱的中国获得利益,必须抢得先机,比其他欧洲大国先行一步。为此,他甚至自掏腰包招募一支哥萨克军队。
后来,他被授予“阿穆尔伯爵”的称号,因此也被称为“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他的下属海军大校涅韦尔斯科伊在阿穆尔河口进行了探险活动,还主持了尼古拉耶夫斯克的建设工程。1860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建设工程开始,而这座城市名字的意思就是“东方的支配者”。作为俄罗斯在北太平洋的据点,符拉迪沃斯托克有着重要意义。
梦中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19世纪中叶“铁路热潮”时代,就有了建设西伯利亚铁路的构想与议论。然而,在人口稀少的地方铺设横亘数千公里的铁路,在那个时候确实只能是一个梦想而已。不过,西欧列强对远东的渗透,使修建铁路有了政治意义。俄罗斯认为,为对抗西欧列强的行动,必须在西伯利亚这一地区确立优势地位,也有很多人强调建设这条铁路的重要战略意义。
财务大臣谢尔盖·维特积极推动铁路建设,并把这条铁路定位为将来东西贸易基轴,也承认当初修建这条铁路是“出于军事、政治方面的考。当时,掌握世界制海权的是大英帝国。英国海军把持着从欧洲到亚洲的海上交通路线,英国也维持着世界工厂的地位。
然而,1873年的经济危机后,“世界工厂也显露出衰退迹象,后起之秀德国与美国迎头追上。对英国来说,俄罗斯修建这条横亘欧亚大陆的铁路成为它不可坐视不管的问题。因为,借此铁路,俄罗斯可在短时间内将大量兵力输送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甚至东亚地区。而英国并没有相应的抗衡力量。这条铁路若建成,必然颠覆英国在中国的通商权益与外交优势,并意味着符拉迪沃斯托克至香港的制海权将为俄罗斯所获取。
西伯利亚铁路的铺设会动摇英国在欧洲列强中的主导权,英国在印度的统治也将日生不安,意味着亚洲利益格局的改变与势力地图的改写,对国际形势的冲击很大。这些都是英国所做的最坏预想,不过俄罗斯政治家是否也想得那么远,就不得而知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英国都是不可能不闻不问的。
伟大的冒险事业
与高加索及俄属中亚地区不同,当时的西伯利亚似乎并不能被称为俄罗斯的“殖民地”。因为,1850年西伯利亚的人口男女合计217.4万,而其中俄罗斯人就超过200万。一些“地方主义者”认为铁路建设会让“古老而美好的西伯利亚”消失殆尽,发出了恐惧与反对之声,但 *** 完全没有考虑他们的意见。1891年,亚历山大三世与大臣会议决定“尽早”开工建设西伯利亚大铁路。
铁路建设是从西部的车里雅宾斯克与东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两个方向同时开工的这一年的5月,结束东方访问之旅的皇太子尼古拉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工地的开工典礼上挖下之一锹。不用说,冬季的严寒、茂密的深林、数不尽的峡谷与断崖、为数不少的大河与湖泊,以及湿地与永久性动士等自然条件给工程带来很多困难与障碍,不过对于运输工程材料、调配劳工等方面的困难, *** 还是有所预料的。
建设西伯利亚大铁路有着数不尽的问题。开工五年之后的1896年10月,西起车里雅宾斯克东至鄂毕河的西段便完成建设。接着,1899年1月,鄂毕河至伊尔库茨克的线路也建成通车。东部的工程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
工程更大的问题是如何越过“比比利时还大”的巴尔喀什湖。要想在湖岸铺设铁轨,必须修建200座跨越溪谷的桥梁,开凿32处过山隧道。维特认为完成这些工程需耗费数年时间,因此决定先采用蒸汽轮船轮渡的方式连接铁路。连接东西两头湖岸的是英国制造的“巴尔喀什湖”号蒸汽渡轮,这艘船全长90米,排水4200吨。
1901年10月,连接莫斯科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运行,火车走完全程仅需13日。不过,在围绕巴尔喀什湖南岸铺设的轨道工程最终完工后,这条铁路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贯通运营,这是在数年之后才得以实现的,而此时日俄战争业已开始。就这样,这项“伟大的冒险事业”几乎按原计划完工。
工程让世界上不少讨厌俄罗斯的人也瞠目结舌。铁路线上运行的高级列车,不仅座椅是真皮 *** 的,还有一个准备了多国语言图书的图书馆车厢,对富裕的人来说,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列车是一趟舒适的旅行。不过,向西伯利亚地区迁徙移民的贫民只能乘坐便宜的有顶货车。
勒拿金矿与勒拿惨案
19世纪初的某个夏日,一名伊尔库茨克商人来到附近的小集市,用粮食及小杂货与当地居民交换皮毛。交易完成后,一名猎手打扮的通古斯人挂在身上的金块引起了他的注意。在西伯利亚,常常有人说这里发现了金矿。很久之前,当地人就知道这里存在金矿。原住民没有对外泄露这个信息,因为他们担心外人来到这里会给当地带来混乱。
然而,秘不外泄的时代也终于走向终结。1840年前后,以勒拿·维京河流域为中心的黄金开采开始了。几乎在转瞬之间,勒拿金矿便名声在外,很快淘金之风便吹遍了东西伯利亚地区。1853年,伊尔库茨克商人巴斯宁等三人共同创办了“勒拿黄金产业公司”,这一地区的黄金开采业也走上真正的产业化道路。取公司名称几个单词的首字母,勒拿黄金产业公司又被简称为“勒早托”。这个公司很快便发展成为一个巨型企业。
19世纪末,西伯利亚出产的黄金占整个俄罗斯黄金生产总额的约75%,而勒拿公司一家就占总额的25%。西伯利亚的这一盛况吸引了外国资本的目光,特别是由“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银行”的英国。差不多在这个时期,南非发现了金矿。20世纪初,英国在全世界共拥有867座金矿,黄金产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1908年,“勒早托”被英国资本的“勒拿·金田股份公司”合并。勒拿公司合并的前一年,在中亚问题上曾竞争不断的俄罗斯与英国因“英俄协商”而结束敌对关系,这也是英国资本合并勒拿公司的一个有利条件。皇帝尼古拉二世的母亲玛利亚·费奥多罗芙娜皇太后、前财政大臣维希涅格拉茨基等人在“勒拿·金田股份公司”中也有参股。
1911年4月,勒拿公司爆发了一场重大事件。在工厂上班的6000名工人中有大约一半的人参加了一场大规模 *** ,他们提出8小时工作制、提高30%工资、废除罚款制度、改善食堂伙食、改善居住条件等要求。这里的工资的确高于欧俄地区的工厂,但工人的劳动时间却很长,夏天要工作14个小时,冬天是11个小时,而工资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实物或者公司发行的临时证券。衣食住都很糟糕,冬天里工人不得不忍受寒冷。资方与劳方曾进行过协商,但并无结果。
结语
最后,工厂请求 *** 调动军队对 *** 进行镇压。军队向 *** 队伍开枪,至少有83人死于军队的枪口之下,也有估算认为这一惨案导致270人死亡,250人负伤。“勒拿惨案”的消息很快便传到欧俄地区,各地举行了 *** *** ,参加者多达30万。俄罗斯 *** 迫不得已,派出调查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调查。列宁对工人在事件中的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这是“革命的新 *** ”。
《参考文献》
Imperial Storm: Russia on the Eve of Great Change, Zhang Jianhua, p. 660
The Recovery of the Russian Empire [Finn] Alber Yongdunin, p. 110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Russian Empire Philippa Deepton p. 34
History of the Russian Empire during the reign of Peter the Great [fr] Voltaire, p.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