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还是罪臣?如何评价他?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5-01)370

历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还是罪臣?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李斯是怎样的人?他是楚国人,他能成为秦国至秦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是秦国自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以来,坚持沿用其余六国人才为己用的政策延续造就出来的现象,根据李斯的经历来看,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中,李斯功不可没,但秦朝的二世而亡,同样有李斯的功劳。

一:李斯学成帝王术后入秦,用一篇《谏逐客书》奠定了在秦国的位置

李斯并非出身于豪族家庭,但李家也不能说是贫寒,他读过书,曾在家乡担任过小吏,后来又远赴齐国,求学到荀子门下(儒学思想家,但其思想学说接近法家),在两千年前,这种读书、求学和做吏的经历,不是赤贫家庭能办到的事,起码也得是富农。

史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既然学会了偏向于法家的帝王术,纵观各国,也只有秦国才有他发挥的余地,于是,李斯也和前辈商鞅、张仪等一样,来到了秦国寻找飞黄腾达之路,先依附于秦相国吕不韦,得机被秦王嬴政赏识。

李斯被嬴政赏识的原因是,他鼓动嬴政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这个建议正好跟嬴政的理想一致,且李斯还向嬴政献上了离间六国君臣的计策,提出了一统天下要先灭韩国的方略,种种谋划都触动了嬴政的雄心,于是,他被嬴政拜为客卿(在本国做官的外国人)。

但李斯在当上客卿后不久,就遇到了一次重大的政治危机,秦国要消灭六国,但在国内却充斥着大量的山东六国人员,包括官员、商人等等,其中难免有六国委派的间谍,为了守住秦国的内政和军事机密,也因为大量的外国人来秦国当官,挤占了秦国人的位置,在一些秦人的鼓动下,嬴政准备驱逐所有在秦的外国人。

如果秦国真的驱逐外国人,李斯的雄心壮志就将化为乌有,于是,就有了李斯写的那篇著名的上书《谏逐客书》,李斯从春秋时期帮助秦国称霸的百里奚谈起,一直谈到商鞅、张仪等帮助秦国强大的所有外国人,阐述六国人才对秦国的重要性。

李斯用《谏逐客书》成功的打动了嬴政,促使他放弃了驱逐外国人才的行为。不但保住了自己在秦国的前途,也保住了秦国能统一天下的根本,这算是李斯的首次锋芒毕露,李斯也因此被嬴政提拔而“官至廷尉”,至此,外来人李斯才真正在秦国站稳了脚跟。

二:李斯在维护中央集权制上有功,但也提出过“焚书”的建议

秦国统一天下,变成秦朝后,因为原本的丞相王绾主张延续分封制,这个政策并不符合秦始皇嬴政的心意,于是,主张郡县制的李斯替代王绾成为新的大秦丞相,从入秦时依附吕不韦,到被嬴政赏识成为客卿,再到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自己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李斯终于走上了巅峰。

成为丞相后的李斯,提出并帮助秦始皇执行了一系列有益于维护大一统王朝的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包括废除分封制,执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秦、汉时期盛行的隶书就是李斯主张推广开来的)和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全国的车轨大小和长宽,在全国大修驰道等等。

这些主张和政策都是遗泽千年的好政策,李斯作为建议者和执行者,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秦朝的统治有功,对后世各大一统王朝能始终坚持统一政策也是有功劳的。如果李斯后来没有跟赵高矫诏立胡亥,秦朝的统治能多延续百来年,李斯在历史上的地位肯定不一般,在名相中也能排个前三。

秦始皇被后世称为暴君的一项主要行为是“焚书坑儒”,而“焚书”的建议者也是李斯,秦始皇三十四年,齐国人、儒学博士淳于越建议秦始皇恢复分封,以古法的经验治国,这个建议让提出郡县制的丞相李斯相当不满,于是,李斯提出了“焚书”,《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

“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髃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

不过,李斯的这个建议首先是迎合秦始皇的心意而发出的,因为秦始皇本就坚持废除分封制和坚持以法家治国的理念,其次,李斯的这个建议也未必完全错误,汉武帝时期提倡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这个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对待非儒家的学说,没有这么极端而已,因此,李斯建议“焚书”的功过很难说好坏。

三:私心误国,李斯晚节不保,功勋丞相没能善终

是人就有私心,李斯当然也不例外,就如他早先在秦国展露锋芒写《谏逐客书》时,既是为秦国的未来着想,何尝不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外国人,也为了自己的前途一搏。成为秦国重臣后,因为害怕秦始皇重用韩非,影响到自己的地位,因而害死韩非,也是李斯私心极重的重要体现。

不过,害死韩非这个竞争对手并不影响全局,秦国强大后,大把的人才投奔昔日的蛮夷之国,秦国不缺少人才,搞掉韩非也不耽误秦国统一天下。但秦始皇驾崩时,李斯因为私心,赞同和勾结胡亥、赵高夺位的行为,就是彻底把秦朝送进了深渊,也为自己晚年的悲惨境遇打开了大门。

秦始皇意外驾崩后,除了留下召长子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的含糊诏书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这给了胡亥和赵高夺位的机会,而要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离不开丞相李斯的许可,赵高也知道怎么说服李斯,只需要让李斯觉得,扶苏继位后,他的丞相位置不保就行,《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赵高对李斯说:

皇帝二十余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明矣。

就这么一个理由,李斯被赵高说服,这个时候的李斯,在行为上完全没有了写《谏逐客书》时的公私兼顾,只有保住相位的私心,于是,他跟赵高合谋,将胡亥送上了皇位,把扶苏、蒙恬送上了死路,李斯得以继续当丞相,但权力却慢慢移交给了赵高,一山不容二虎,李斯的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

胡亥时期的李斯,似乎失去了年轻时的锐气和谋略,赵高明明白白的隔绝内外,独掌宫廷权柄(任郎中令,掌管所有宫廷侍卫),李斯没有任何反对的举动,虽然史书没有记录为什么,但我想,李斯如果反对,应该还是有效果的,他好歹是丞相。李斯的妥协,让他自己被赵高陷害谋反时,因为见不到胡亥的面而毫无还击之力。

李斯最后的死法很惨,是被腰斩而死,他临死前痛骂胡亥是无道昏君,说自己:“吾以忠死,宜矣”,可结果是谁造成的?他在配合赵高、胡亥夺位时,也早已失去了对秦朝的忠心,不过,他死前最后的断言还是很正确的:“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麇鹿游于朝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5/502221.html

“历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还是罪臣?如何评价他?” 的相关文章

韦孝宽:南北朝时期军事家,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韦孝宽:南北朝时期军事家,他参与过哪些战争?

韦孝宽(509年~580年12月19日),名宽,一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武威太守韦旭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的军事家。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韦孝宽早年在北魏多次参与战事有功而昇迁,成功指挥玉璧之战,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崔浩:北魏杰出政治家,太武帝知道他的才能,为何还是将他罢黜?

崔浩:北魏杰出政治家,太武帝知道他的才能,为何还是将他罢黜?

崔浩(381年-450年7月5日),字伯渊,小字桃简,清河郡东武城人,南北朝时期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曹魏司空崔林七世孙、北魏司空崔宏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崔浩出身北方大族清河崔氏,智谋过人,时常自比张良。他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三朝,是太...

史敬思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史敬思是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史敬思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一,勇冠天下,在消灭黄巢的战斗中立下大功。但史敬思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先去世的,在李克用与黄巢的首次交锋中就战死了。为何史敬思会英年早逝呢一,投靠李克用史敬思是河东道雁...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还不知道:关羽兵败走麦城时,同为五虎上将的马超督临沮,他为何见死不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三国演义》中,马超给人的印象中规中矩,他虽然武艺高强,但为人不孝顺,在父亲和弟弟被控制的情况下,选择发兵讨伐曹操,害死了自己的家人。关羽北伐襄樊时,吕蒙从背后偷袭,与...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 他们是怎么帮助刘备三分天下的饿

张飞和关羽,一个卖枣一个杀猪,哪来的一身武艺,助刘备夺天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人问,关羽和张飞都是野路子出身,一个卖枣,一个杀猪,为何却能骁勇善战,助刘备三分天下?关于关羽和张飞一个卖枣,一个杀猪的说法,其实是出自《三国演义》。这两个职业或...

张彦远留下了哪些作品?记载了哪些内容?

张彦远留下了哪些作品?记载了哪些内容?

张彦远(815年~907年),字爱宾,蒲州猗氏人。唐朝大臣、画家、绘画理论家,中书令张嘉贞玄孙,殿中侍御史张文规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三代相门,博学有文辞。擅长书画,精于鉴赏,初为左补阙。大中初年(847年),迁任祠部员外郎。咸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

有哪些与王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王敦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善于清谈,迎娶襄城公主,授驸马都尉,历任太子舍人、给事黄门侍郎。支持晋惠帝复位,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卿、侍中,...

徐世勣最后被贬出京是因为什么?李世民为何这么对他?

徐世勣最后被贬出京是因为什么?李世民为何这么对他?

唐太宗临终之时,为李治安排的辅佐大臣中,最后善终的只徐世勣一人。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徐世勣(徐懋功)是李世民非常宠爱的人,他虽然并不像长孙无忌、房玄龄那样,是李世民的嫡系,而是半路从李密那里投奔到李世民手下的。但是李世民对他非常信任,从来没有打击过他。他也在李世民的手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