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章邯为何没有选择投降刘邦?真相是什么?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5-01)520

兵败于韩信后,章邯为何不愿归降刘邦?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秦末最后的名将章邯曾背叛秦朝,投降项羽,但此后在“楚汉战争”中,被韩信率领的汉军击败后,却没有投降刘邦,而是选择了自杀。

既然有过投降经历,相比不会在乎再投降,和他齐名,且有相同经历的另外两位关中王司马欣、董翳就投降了刘邦,为何章邯却坚决自杀?

先来看看章邯投降项羽和兵败自杀的历史背景,章邯是秦朝灭亡前,唯一还能对反秦势力造成威胁的将军。

他在秦朝快要灭亡时,成为阻扰反秦势力进入关中的更大拦路虎(楚军分兵入关中时,他拦在了项羽这一路的面前)。

项羽虽然多次击败章邯率领的秦军,但要彻底消灭他们,还需要更多时间,为了赶在刘邦之前进入关中,向秦朝复仇,决定跟章邯握手言和。

而章邯也在陈余的劝说下,有意加入到反秦联盟中来。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章邯向项羽投降,当然,名义上是双方结盟,《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

章邯之所以愿意投降项羽,史书中也说得很清楚了,是因为秦朝当时的实际掌权人赵高,章邯因为没能阻止住项羽率领的诸侯盟军的进逼,多次被击败,引起了赵高对他的强烈不满。

他派回咸阳去向赵高请示方略的长史司马欣,不但见不到赵高的面,还差点被赵高杀掉。因此,在得知自己不为赵高所容的情况下,深感秦朝无力回天的章邯,不得已向项羽求和。

关于章邯这位反节者的行为,后世史书和史学家的评论,大多报以同情态度,认为,如果不是赵高的逼迫,章邯不至于此,同情章邯的论断也基本符合历史事实。

章邯所部在并入楚军前,足有二十多万,项羽担心这些军队不受控制,于是,把除了章邯、司马欣、董翳几个领头的秦将之外的二十多万军士全部坑杀。

灭秦后,章邯和司马欣、董翳一起,被项羽封为镇守关中的诸侯王,用意是让他们看住被赶去汉中的刘邦。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汉军在韩信的率领下,出关争夺天下,章邯不敌韩信,仅仅抵抗两月后,就被汉军消灭,章邯最后是被包围在废丘城中。

城破时,他没有再次投降,而是选择了自杀。章邯既然已经投降过一次项羽,为何不愿意再一次投降刘邦?原因大概有如下几点:

一:项羽待他可谓不薄,为招降章邯甚至放弃了两人之间的血海深仇

在章邯向项羽投降的前一年,章邯率领的秦军在定陶曾大败楚军,此战中,抚养项羽长大成人的叔父项梁战死。

项梁虽然不是章邯亲手所杀,但毕竟是死于章邯军队的攻击之下,项羽肯定会把这仇记在章邯身上,以项梁对项羽的恩情,这算是血海深仇了。

看看史书上项羽进入关中后的行为,就知道,他对秦人和秦朝的恨有多深?对于仇人的态度不言而喻。但项羽在招降章邯前后,却主动放弃了向章邯复仇。

除了坑杀二十余万秦军是玩了章邯一把外,对待章邯本人是秋毫无犯,最后还封他为诸侯王之一的雍王,让他统领三分之一的关中之地,这种行为肯定会感动到章邯,相应也会提高他的忠心度。

二:章邯跟项羽的身份相近,或许不太看得起刘邦

项羽是楚国贵族,章邯也不差,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章邯的出身,但他能读得起兵书,成为秦国的上将军,出身肯定也不差,哪个时代,学武可比学文要消耗的资源多得多。

根据史书记载,章姓不是黄帝的后裔,就是姜子牙的后裔,绝对也是个贵族家庭出身,这样的身份和项羽应该更亲近,而不是亲近寒门出身的刘邦(刘姓出自尧的后裔)。

刘邦在出兵关中时,不过才做了不到两年汉中王,是因为率先进入关中的战功受封的,章邯虽然打不赢汉军,但并不等于他看得起刘邦,贵族可以投降贵族,投降刘邦?还是算了吧。

三:背叛过一次秦朝的章邯,不想再背叛一次项羽

章邯既是贵族,又是军人,骨气应该还是有的,当初虽然反秦是情有可原,可到底是叛过一次了,如果再次背叛项羽,就算能活下来,也会很难过,不是谁都愿意做三姓家奴的。

而且,根据史书的记载,刘邦逼迫了关中三王的司马欣、董翳投降,却没有向章邯发出任何招降的意愿,想来也是知道,章邯还是有一定骨气的军人,不会投降第二次。

四:秦亡时,章邯虽然活着,可心却已经死了

章邯投降项羽后,手下二十余万军士全部被项羽坑杀,这个结果不可能不触动章邯,他无力反抗项羽,将领无法在战场之外,保存跟随自己的军士,应该会存有深深的自责之心。

项羽大封诸侯王时,章邯虽然混到个王爵,继续镇守关中之地,可当地的军心、民心早已不在他这个前秦将军身上,秦人对他的恨和怨,或许早就 *** 得章邯有求死之心,韩信对此看得相当清楚,他就曾对刘邦说:

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由此,章邯虽然在秦亡后,依旧活着,也保留了富贵和荣华,可他的心,也许早就已经死了,在汉军的进攻下,兵败自杀,也算是求仁得仁,将军死于战场,也不耻辱。

因此,综上以上四点原因,就能知道秦末名将章邯在有过一次投降经历的I情况下,为何不再投降刘邦了,反秦是迫不得已,项羽对他也不差,但因二十余万军士被坑杀,让章邯早已失去生气,自杀于废丘城,应该是一位将军最后能求取到的尊严,不可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5/502220.html

“章邯为何没有选择投降刘邦?真相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掌管蜀汉军政大权 诸葛亮为何被质疑不懂军事常识

诸葛亮掌管蜀汉军政大权 诸葛亮为何被质疑不懂军事常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执掌蜀汉军政大权,为何被人质疑不懂一个军事常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战争的形势是千变万化的,当形势利于我方而不利于敌方时,就要进,就要攻;反之,则要退、要守。战争中的攻与守,进与退,是因形势而决定,又是受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

空城计时司马懿为何会选择撤退?

空城计时司马懿为何会选择撤退?

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人世间最熟悉彼此的人莫过于对手。高手过招之后,才知道对方的优缺点。了解你的人,不一定是家人和朋友,一定是对手,或者敌人。有时候,打着打着,两个就变得惺惺相惜的好友。由于所处立场不同只能兵戎相见。《...

历史上朱允炆为何会着急削藩?

历史上朱允炆为何会着急削藩?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1398)年登基,次年改号为“建文”。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允炆削藩失败,最后造成自己丢了皇位。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削藩操过急。一年之内就一连削掉了五个藩王。而且削藩所用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时,对所削藩王的处理,...

朱标不死蓝玉就没有事情吗 最后朱棣不造反是不是真的

朱标不死蓝玉就没有事情吗 最后朱棣不造反是不是真的

对朱标不死蓝玉就不会死,朱棣也不会造反,是这样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太子朱标的死,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接班人了,经过深思熟虑,他没有选择其他儿子,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可面对这么年轻且无经验的接班人,朱元璋开始大杀功臣。看似给他...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老话...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对崇祯生前并未修建陵寝,他自缢而亡后,是谁将他葬于明十三陵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时他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但是他死后还能归葬于明十三陵中,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得感谢逼得他自缢殉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清朝的顺治皇帝。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崇祯是...

曹操麾下的名将曹仁有哪些优缺点?结局如何?

曹操麾下的名将曹仁有哪些优缺点?结局如何?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曹操麾下名将曹仁的故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进攻合肥,曹魏诸州均抽调兵力屯驻于扬州,以防备孙权。然而,曹魏最大的隐患,却不是合肥,而是在荆州方向。此时汉水流域已经进入汛期,江水高涨。温恢敏锐地...

楚汉战争打了三年多的时间 刘邦是怎么战胜项羽的

楚汉战争打了三年多的时间 刘邦是怎么战胜项羽的

对刘邦为何只花了4年时间,就战胜了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从蜀地出来,是在公元前206年11月份,这一年也是汉元年,刘邦被封为汉王的第一年,也是大汉王朝的开端。项羽兵败垓下的时候,是在公元前202年1月份。这一年是汉四年,刘邦带领70万联军消灭了10万楚军,...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