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薛宣与薛修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何会产生矛盾?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5-02)480

薛宣,字赣君,西汉丞相,汉宣帝刘询的女婿。“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汉成帝时期,高阳候薛宣与弟弟薛修闹翻了,亲兄弟发生矛盾的导火索竟然是二人的继母。

事情是这样的,高阳候薛宣原本有两个兄弟,薛宣是老大,二弟弟薛明官至少府,三弟弟薛修官至京兆尹,他们的父亲早亡,父亲后来续弦娶了一位女子,兄弟三人就有了继母。

后来薛父去世了,这位后母没有自己的孩子,因为跟老三薛修关系好,后来就跟随老三薛修生活,这位继母在和三兄弟一起生活的时候,并没有苛待三兄弟,反而对三兄弟很好,所以父亲去世后,三兄弟也打算好好的奉养这位继母,给这位继母好好的养老。

有意思的是,这位谁都不跟,就看好老三薛修了,薛修去哪里上班,都把这位继母带在身边一起生活,连身为长子的薛宣想要接继母去长安享受一下长安城的繁华,居然都接不走。

后来这位继母去世了,薛修悲痛欲绝,居然要辞官,在继母的墓地跟前,搭一个草房子为继母守孝三年。

身为大哥的薛宣知道三弟弟要辞官给继母守孝三年,先是诧异,震惊,后来便是十分生气,如果是亲爹亲娘,那么守孝三年无可厚非,但是为了一个继母,还要辞官守孝,是不是有点过了。

堂堂一个京兆尹,朝廷官员,一个继子为继母辞官,在墓地跟前守孝三年,传出去,人们不会认为是继子仁孝,而是会认为,这位继子和继母之间一定是有点什么,不然为什么这位继子死了一个继母会如此痛不欲生,几乎像是死去了多年的结发妻子一样。

薛宣苦口婆心地劝导弟弟薛修不要辞官,薛修不听,执意辞官守孝,最后兄弟二人大吵了一架,不欢而散。

更离奇的是,这位为继母守孝的京兆尹薛修,后来并没有重新做官,而是不知所终,有人说薛修是借着继母过世,辞官远离朝廷,还有人说薛修是担心被自己的倒霉哥哥薛宣连累躲起来了。

真相是怎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薛宣和薛修兄弟二人失和定不会单单是因为继母一事。

薛宣,字赣君,东海郡郯县人。

薛宣最开始只是一个芝麻都算不上的小官,薛宣曾经担任过廷尉文书的佐史,都船监狱的狱吏,都是一些升迁很艰难的小喽啰。

后来朝廷为大司农下级官员打开了一条晋升通道,要通选拔清廉官吏,补任上级官员,薛宣就根据这次选拔,补任为一个小地方的县丞。

薛宣作为一个小小的县丞,虽然官位比之前的文书,狱史高出很多,但是想要升迁上去,也是很艰难的,幸好薛宣能够连续的遇上赏识他的贵人相助。

薛宣的之一个贵人就是琅琊太守赵贡,赵贡在巡视下级各县区的时候,认识了薛宣,因为欣赏薛宣的才能,让薛宣作为随从跟随自己巡视下级各县,这位太守在和薛宣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薛宣能力非凡,不用一般,将来若是有机会,一定会青云直上。

赵贡仔细地考虑过,以自己的能力,若是要在往上走一步恐怕是难上加难,若是能够将薛宣扶持上去,将来薛宣不仅会成为自己的助力,还会对自己投桃报李,自己做到了如今的太守一职,已经是十分满足,但是自己的孩子将来若是能够得到薛宣的照顾,那么自己也算是很欣慰了。

于是赵贡亲自在家中设宴招待了薛宣,让薛宣见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郑重地嘱咐薛宣说,如果将来你有一天做了丞相,能够让我的两个儿子做丞相史就好了。

后来经过赵贡的推荐,薛宣做了乐浪县丞。之后,薛宣就像遇见了神助攻一样,被不同的高官连连推荐,一路做到了长安令。

薛宣在做长安令期间,因为政绩出色,被人们认可,贤明的名声传遍了长安城,后来薛宣因为通晓法律条文,被汉元帝刘奭提拔为御史中丞。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刘奭去世,汉成帝刘骜继位。

汉成帝即位之后,薛宣依然担任御史中丞,但是薛宣很有上进心,因为薛宣是从民间上来的,所以总是能够根据吏治民生提出更切实有效的建议,薛宣的很多建议都被汉成帝采纳了,因此薛宣得到了汉成帝的赏识。

不止如此,薛宣还十分的公正廉洁,是非分明,见到一些不称职,德行不好的官员,薛宣就上书弹劾,经过调查,薛宣所弹劾的官员都是真实有罪的,于是薛宣的公正严明的名声在长安城中的高官权贵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汉成帝将薛宣下放到地方,准备将薛宣历练一番再他把上来担任高位,就将薛宣调任为淮阳太守,薛宣一到淮阳就将淮阳治理的很好,朝廷的政令和教化,都在淮阳推行的很好,当时陈留郡经常有盗贼骚扰百姓,汉成帝就又将薛宣调任为陈留太守,薛宣上任陈留太守之后,很快将盗贼清除干净了。

当地的百姓都很敬重他,之后汉成帝见差不多了,就将薛宣调回长安,做得代左冯翊太守,薛宣依旧兢兢业业的工作,一年后,薛宣顺利称为正式的左冯翊太守。

薛宣非常能干,无论汉成帝将薛宣调到什么职位,薛宣都能尽全力将工作做好,后来原御史大夫于永去世,御史大夫的职位空缺出来,薛宣经过大臣谷永的推荐被汉成帝任命为信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之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薛宣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赏识他的贵人,为薛宣搭桥铺路,只不过盛极必衰,登高跌重,从薛宣登上高位的那一刻,薛宣的政治生涯就开始急转直下了。

在薛宣担任御史大夫数月之后,丞相一职正好空缺出来,汉成帝就将薛宣调任为代丞相,封高阳候,食邑一千。

大家还记不记得薛宣之一位伯乐赵贡,赵贡提拔薛宣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薛宣做了丞相,希望薛宣能够提拔他的两个儿子做丞相史,虽然后来薛宣也遇见了很多提拔他的上司,但是赵贡在薛宣的心中,始终与其他人不同,可以说,没有赵贡,就没有薛宣后来的青云直上。

当薛宣真的坐上了丞相之位,想起了赵贡不由得感慨万千,没想到赵贡的话真的应验了,自己真的做到了丞相,所以,赵贡上位之后立即兑现当年的诺言,提拔赵贡的两个儿子做丞相史。

只不过薛宣一坐上丞相的位置,薛宣自身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了,薛宣的缺陷是什么呢,简单地来讲,就是学问不够。

丞相这个位置,在汉朝相当于大管家,不仅要处理军政要务,连法律,礼仪,教育等事都要管,涉及面很广,而薛宣虽然管理能力出众,也读过书,但是学问仍然不够,很多事情因为无知,薛宣总是会犯一些低级的文化常识的问题。

如果薛宣身边有很多学问高深的门客可能应付过去,但是门客也不能时刻在薛宣身边,薛宣的文化程度就这么多,迟早会暴露问题,后来薛宣就犯了两个错误,被汉成帝质疑了能力。

薛宣犯了什么错误呢?之一件,薛宣上位之后规定,丞相府接诉讼,如果不满一万钱不要递文书。这条规定不是明晃晃地敛财么,薛宣一将这条规定下发出去,就被官员指责。再加上汉元帝每次跟薛宣说话都要引经据典,薛宣经常听不懂,时间长了,汉元帝也嫌弃薛宣没文化了。

第二件,丧仪不合礼制,当时邛成太后去世,丞相薛宣负责办理丧仪,总所周知,汉朝的礼制来自秦朝,是有严格的规定的,一个太后的丧仪,不是民间丧仪这么简单,要儒学大家把关,反复研习,演练才能完成。

而薛宣因为不懂,就草草了举办了邛成太后的丧仪,结果当然是不合规的,在汉朝礼制是大事,如果办不好,就会被视为藐视皇族。

汉成帝将薛宣一连几次出问题,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将薛宣罢免了。

但是因为人缘好,薛宣的政治生涯还有起死回生的机会,在薛宣做丞相的时候,认识了在做丞相司直的方进。而方进是一位有名的儒家学者,薛宣经过观察认为方进有做丞相的能力,所以薛宣与方进真诚地结交,并且对方进照顾有加。

后来方进果然做了丞相,方进做了丞相之后,想到了薛宣做丞相的时候对自己的照顾,认为薛宣是有能力的,这么被罢免是在是可惜,于是在薛宣被罢免后的第二年,以薛宣精通法律条文为由,向汉成帝进言,说薛宣可以再用。

汉成帝想到薛宣在做丞相之前,政绩确实很出色,没文化做不了丞相,还能做别的,于是薛宣在方进的引荐下,再次被汉成帝启用,恢复薛宣高阳候的爵位,任给事中,掌管尚书事。

薛宣因此又做了很多年的官,但是不幸的是,后来薛宣因为受到好友定陵候淳于长的牵连,再次被免官。

再后来薛宣家中就发生了,薛宣三弟弟薛修为继母守孝辞官的事。而这件事对于薛宣的影响还没结束。

公元前七年,汉成帝刘骜去世,汉哀帝刘欣继位。汉哀帝听说了薛宣这个人有能力,可已再次任用,正打算启用薛宣的时候,当时的博士给事中申咸,是薛宣的同乡,听说过薛宣家里的事,因为嫉妒薛宣,弹劾薛宣,不赡养继母,不维继母服丧,不孝不悌的罪名。

汉哀帝因为这件事就暂缓了启用薛宣的事,薛宣的儿子薛况知道了这件事之后,憎恨申咸,便找了刺客杨明,打算刺伤申咸的脸,让申咸不能做官,在汉朝面部有伤的人,是不能做官的。

于是刺客杨明就暗中将申咸的鼻子割去,还伤了申咸身上八处。后来薛况派刺客伤人的事情暴露出来,汉成帝将薛况的案子交给了相关部门处理。

最后,薛况被判流放,薛宣因为教导不善,被儿子牵连丢了爵位,比贬为庶人,送回家乡,后来薛宣在家中去世。

薛宣这个人,幸运是真幸运一路地遇到贵人提拔,升官之路顺风顺水,到了后期,倒霉也是真倒霉,接连受到好友和儿子的牵连导致丢官罢爵,但是总得来讲,薛宣自身u饿时有问题的,学问不够,就是薛宣更大的问题,而学问不够衍生出来教导不善的问题,将自己的儿子教成了雇凶杀人的罪犯,最后又连累了自己。

所以说,人在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多读书,尽可能增长智慧和见识,避免吃了无知的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5/502451.html

“历史上薛宣与薛修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何会产生矛盾?” 的相关文章

宋福金的生平经历如何?她到底有多幸运?

宋福金的生平经历如何?她到底有多幸运?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小人物逆袭的故事,古往今来都有很多,典型的如封建王朝的汉高祖刘邦,成为汉朝开国皇帝之前,他只是一个街头“小霸王”;再如明太祖朱元璋,更是从一个放牛娃逆袭为大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较之于以上两位千古帝王来说,一...

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善于军事,曾参与平定淮南三叛

王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善于军事,曾参与平定淮南三叛

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追封北海太守王豹的儿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基文武兼备,才德过人。东汉末年,起家东莱郡吏。魏文帝时,举孝廉出身,授郎中、青州(王凌)别驾,迁秘书郎。得到尚书仆射司马懿推荐,迁中书侍郎。...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万人敌

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万人敌

张飞(?-221年),字益德(一作翼德),幽州涿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黄巾起义爆发后,张飞与关羽加入刘备的义勇军辗转各地。三人同吃同睡情同手足。刘备于长坂坡败退时,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曹操惧其勇...

虞翻的才能怎么样?他都有哪些作为?

虞翻的才能怎么样?他都有哪些作为?

虞翻是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虞翻在三国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当你读完《虞翻传》,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神奇的人:他出身会稽虞氏,是当地的高门大族,家族五世治易,是两汉象数易学之集大成者。他曾在奏疏中点评了当世几乎所有的易学大师:颍川荀爽(荀彧从父),大名士马融,北海...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朱元璋大量屠杀功臣却没有一人造反,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俗称洪武帝,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刘邦自从把韩信抓住,押回长安软禁起来以后,诸侯们知道刘邦准备诛杀功臣的时候,就开始造反了。陈豨造反,臧荼造反,彭越造反,英布造反。可以说,那些面临被清洗的功臣们,无一没有反心,无一不造反。以至于最终刘邦杀红了眼,连和自己最亲近...

吕后狠心手辣连刘邦儿子都下手 刘邦为什么没有对他下手

吕后狠心手辣连刘邦儿子都下手 刘邦为什么没有对他下手

对刘邦为什么不杀心狠手辣的吕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吕后在历史上以“狠毒”著称,似乎没有她不敢杀的人,无论是纵横捭阖的开国将领,还是皇帝宠爱的妃嫔,以及刘邦的亲生骨肉,再就是她本人的儿孙,在这里面,都有被她杀掉的案例。吕后剧照对于那些开国将领,刘邦是希望看到他们被...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还不知道:从大汉吴侯到大魏吴王,再到最终称帝,孙权是如何一步步晋升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去世后,他打下来的江东基业就都交到了孙权的手上。在孙权的多年打拼下,孙策留下的江东六郡,最终就变成了占据扬州、荆州、交州的孙吴政权,而孙权也在公元229年登基称帝,成为...

安乐公主李裹儿是什么样的人?她对权利有多渴望?

安乐公主李裹儿是什么样的人?她对权利有多渴望?

历史上李裹儿生的非常精致美艳,有唐朝第一美女之称,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是唐中宗李显之女,武则天的亲孙女。此女自小被祖母和父母亲宠溺,在宫中目无皇权,飞扬跋扈,骄奢淫逸,还一度权倾朝野、残害忠良。我们从三个层次说说这个女人。一、先说说李裹儿的父亲:“六味帝皇丸”大唐历史在我国古代...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