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文帝并非孤军奋战,他背后有哪些高人?

中国历史2年前 (2023-05-03)500

刘恒,即汉文帝,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被封为代王。前180年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迎立代王刘恒入京,是为汉文帝。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每一个成事的人都绝对不是孤军奋战。

秦始皇、刘邦、汉武帝、唐太宗,这些能将蛋糕做大的人手底下都是群星璀璨,汇聚了各领域的精英。

反观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也用不好,最终与帝业失之交臂,饮恨乌江。

其实吧,汉文帝手底下也有高人。

汉文帝刘恒天资一般,并不像他老爹刘邦那种属于天授之才,反应能力快,有决断。但刘恒更大的优点是:有事了,他先不决策,而是与大家一起商量之后再做决定。

而这种土壤也保证了代王府中能够出牛人。

功臣派在将吕氏集团团灭之后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迎立代王刘恒来长安继任皇帝。

说实话,这就好比天上突然砸下一个馅饼落到了刘恒的手里。刘恒的之一反应肯定是,不相信,因为他根本就没想过这事。

一场紧急会议迅速在代王宫中召开。

郎中令张武先发言:

“周勃这帮人都是高帝时候的将军,不仅善于军事,而且为人特别狡诈,他们肯定不会满足于目前列侯的地位”;

“大王更好是称病推辞,别去了。”

是的,张武的意思是:长安城是个坑,别去踩。

大多数人都附和张武,建议代王静观其变。

中尉宋昌发表了不同看法:

“秦末的时候天下诸侯数不胜数,大家都自以为自己能得天下,结果桃子被高帝给摘了。大家都觉得这是天命,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刘氏做皇帝的事实”;

“高帝将刘氏子弟分封到了天下各处,这些诸侯王的领土与朝廷的辖区是犬牙相错,刘氏的江山稳若磐石,根本不给功臣们自立的机会”;

“再说,汉朝建立后将秦朝那些严苛的刑法都给废掉了,百姓们可都忠心拥护刘氏江山。吕后当年那么强势,还不是分分钟就被大家给灭了。这就是人心。”

瞧,宋昌考虑问题的维度就比张武高了那么一个层次:张武关注的点是周勃他们的为人,而宋昌是直击事物的本质。

是的,功臣们即使对江山有想法,但实力绝对不允许他们这么做。如今天下的格局是:朝中有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为首的刘氏子孙,外有齐国、楚国、淮南国等这些刘姓诸侯王,功臣们再强,也不是这些人的对手。

再说,刘邦目前在世的儿子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而刘恒又比刘长年长,为人又比较低调,大臣们肯定是出于真心。

宋昌将人性、感情的成分完全屏蔽在外,他只以天下大势还有实力的对比来判断此事,最后得出了刘恒可去长安的结论。

刘恒没有立刻拍板,在与母亲薄太后商量又进行占卜之后,依然没有做出决定。

为了安全起见,刘恒派舅舅薄昭亲自去了一趟长安,最终确认,这事它确实是真的。

刘恒紧绷的神经终于舒展开来:“看来还真被宋昌给说中了。”

可以肯定,此时的刘恒内心对宋昌肯定是另眼相看,宋昌与刘恒同坐一辆车就是证明。

刘恒是一个极其保守的人,做事特别谨慎。当走到高陵的时候他就紧急喊停,让队伍原地休整,派宋昌先行与长安的人接洽,以保证万无一失。

宋昌带回了肯定的回答,刘恒这才放心继续前行。

接着,宋昌又干了一件让刘恒无比欣慰的事——

当队伍行至渭桥时,群臣们集体向代王行礼,刘恒下车向大臣们还礼时周勃却给刘恒挤眉弄眼表示有悄悄话要跟他说。

不等刘恒回应,宋昌就当着众人的面说:

“要说公事,你就当着大家的面说,私事嘛,我们代王没有私事。”

呵呵,周勃不过就是想在之一时间和刘恒拉关系然后向他表明自己才是这次拥立代王为帝的主力。

而宋昌直接就给了周勃一个下马威。宋昌比谁都明白:皇帝的威严比什么都重要,之一步棋,必须走出气势来。

瞧,汉文帝虽然慢了半拍,没有跟上节奏,但他有宋昌这位急先锋。

刘恒入主未央宫的当晚之一件事情就是: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军和北军;张武为郎中令。

等于是将长安城内外的武装力量全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而汉文帝对宋昌的任命绝对是破例。因为,南军和北军是两个职能不同的部门,独立性非常强——

北军负责京师的安全,由中尉统率;南军负责皇宫的安全,由未央宫卫尉和长乐宫卫尉统率。

汉文帝能直接将南军和北军同时交给宋昌,只能证明他对宋昌的信任和看重。

可以说,刘恒能够将代国治理好,还避免了被吕后诛杀的命运,接着又成功做了汉帝国的皇帝,这和他有一套成熟、高效的团队是分不开的。而宋昌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做了皇帝之后,汉文帝的班子不断扩展,增添了好多优秀成员,洛阳才子贾谊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批人才的助力下,汉帝国文景之治的盛世图景徐徐铺开。

最后再介绍一下宋昌的身世吧——

宋昌是宋义的孙子,宋襄的儿子。宋义就是那位当年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在安阳被项羽诛杀夺权的卿子冠军。杀了宋义之后,项羽又派人追杀了正在前往齐国路上准备去齐国做官的宋襄。

宋昌后来加入了刘邦团队,以家吏的身份随同刘邦四处征战,并升任为汉军都尉。因为坚守荥阳有功,汉朝建立之后,宋昌也被授予了一定数量的食邑和相对应的爵位,属于汉初功臣派群体中的一员。

宋昌后来一直在刘恒的代国做官,并出任中尉一职,成为刘恒团队中的核心成员。

因为拥立汉文帝有功,宋昌被封壮武侯。汉景帝中四年,宋昌由于有罪,被降为关内侯。

宋昌作为一个诸侯国的中尉能做到汉帝国的九卿之列并青史留名,这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怎么说呢,运气的成分确实很大,但自身的才能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是的,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5/502511.html

“汉文帝并非孤军奋战,他背后有哪些高人?” 的相关文章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打赢 曹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能打赢 曹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曹操为什么会打赢官渡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两个原因,首先是运气,其次是袁绍助攻。先说运气,很多人,尤其是曹操的智囊团和粉丝会说曹操用兵如神,曹操知人善任等等。这些当然不假,但是袁绍真的在这些方面就不如曹操吗?那也不见得,曹操手下有荀彧郭嘉,袁绍手下还有沮授田丰,谁...

洪秀全并没有什么实权,他为何能斗的过杨秀清?

洪秀全并没有什么实权,他为何能斗的过杨秀清?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清末农民起义领袖。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次事变中,北王韦昌辉在洪秀全的指示下,秘密回京包围了东王府。最终东王杨秀清全家被杀。甚至连他的眷属部队也被连根拔起,天京城内血流成河。我们知...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

历史上周宣帝一共有几位皇后?灭国后她们的下场怎么样?

历史上周宣帝一共有几位皇后?灭国后她们的下场怎么样?

周宣帝是北周第四位皇帝,周武帝的长子,生于559年。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公元581年,杨坚在周静帝的禅让下,登基称帝,建立隋朝。自此北周灭亡。那么,杨坚是如何处置前朝周宣帝的那5位皇后的呢?你看的没错,周宣帝确实同时有5位皇后。封建王朝,上至天子下至庶民,一向都坚...

历史上高湛禅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高湛禅让的原因是什么?

齐武成帝高湛,北齐第四位皇帝,561年~565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齐皇帝武成帝高湛,年纪轻轻不到30岁(29岁),就把皇位禅让给儿子高纬,自己当上太上皇,这是一件让人不太理解的事情。有人说,高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厌倦了当皇帝的生活,丢下国事,想一心一意去淫乐。不过这个说...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还不知道: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只为得到一个诸葛亮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荆州名士集团三顾茅庐,是世人津津乐道,传颂已久的佳话,刘备礼贤下士,孔明玄德君臣知遇,但也有人从现代视角出发,将其解读为诸葛亮自我炒作的产物。其实诸葛亮的脱颖而出,自然是由于他不世出的才能...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朱高炽为何会被称为明君?跟什么有关?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说起有明一朝的那些帝王,估计你第一时间会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或者是明成祖朱棣,再就是那个自缢皇帝崇祯,认为剩下的十几位帝王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也许是先入为主吧,洪武大帝还有永乐大帝,的确有很多...

刘备打仗都没有出现粮食问题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总出现粮食不够

刘备打仗都没有出现粮食问题 诸葛亮北伐时为何总出现粮食不够

刘备打仗多年很少缺粮,为何诸葛亮后来北伐,粮食总是不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死后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北伐先后进行了五次,但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蜀汉地区缺粮,刘备征战之时却似乎从来没有遇到过缺粮的情况,同样都是蜀汉,这截然不同的状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