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棣造反成功后,意外发现一道圣旨,崩溃大喊:父亲你害的我好苦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5-07)380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前言·】——»

公元1402年,因不满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举措,朱棣率兵攻入了南京,在一场大火后,朱棣发现侄子朱允炆不知所踪,忙派人去找寻建文帝的踪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可是朱允炆却像是在大火中溶解了一般,即使多方找寻,也未能找到踪迹。

这让刚刚称帝的朱棣感到很是不安,不只是因为侄子的下落,更是因为朱允炆一日找不到便一日为正统,这让他如何能定下心来,直到他在皇宫之中翻到一份圣旨。

这位打了半辈子仗的铁血男儿突然呜咽着流下泪来,还将自己关在大殿内整整三天。

据当时侍候的近卫所言,朱棣曾在大殿内崩溃大喊:

“父亲,你害得我好苦哇!”

众臣都十分不解这是发生了什么,直到朱棣将那份圣旨的内容公之于众。

那么那份圣旨上到底写了什么才让这位刚刚坐上帝王之位,正是风光之时的朱棣如此崩溃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侄子上位,内心不忿·】——»

相信很多看过这段历史的人都有一个疑问:

朱元璋明明有那么多儿子,为什么最终却让明显还年幼控不住场的孙子朱允炆上位?为此还在朝堂之上杀了一大批大臣为孙子铺路,却独独没有削藩,任由儿子们尤其是朱棣的藩王权力越发势大,他难道不知道这样会爆发争端吗?

其实对此老朱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首先就不得不提到朱元璋“家天下”的思想了。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对于朝堂之上的事杀伐果断,更是多疑心狠,大杀功臣,酷吏严法,铁血治国的手段在后世备受争议。

但不得不提到的是,他对自己的亲人,尤其是马皇后和太子朱标可以说是极度偏爱了,不仅将当世奇人一股脑塞给他当老师,早早接触朝政,甚至两人连治国用的都是一套班子,属于是把能继承的东西都一股脑塞进朱标了。

曾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历史上太子私穿龙袍被皇帝发现,皇帝会怎么做?”

底下评论一提到朱标就格外清奇,表示:

“那老朱不得乐死”

“赶紧让人再赶制几套穿上去给马皇后看看啊”

“这不得拉着马皇后感慨儿子总算有上进心了”

.....

虽然只是一个段子,但在历史上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朱标几乎是不设防的,两人可以说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如果朱标活着,真到老朱噶了的那天都不用交接,朱标换身衣服就能直接上任,因为两人连手里的人手都是互通的。

而提到这种信任的来源,是因为朱标不仅是长子,更是与马皇后一样是朱元璋从打仗的那段日子里一起过来的,是他一手培养的,与马皇后一样是他最亲近的人。

曾有一次,因为朱元璋大开杀戒,太子朱标不赞同这一做法,就去找朱元璋求情,朱元璋一看就知道他的来意,直接气乐了,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

“嘿,你这小子不帮我搞掉那些明面上质疑我的大臣就算了,还帮他们求情,到底还是不是我儿子。”

这要到其他太子身上怎么也得来个跪下请罪吧,朱标非但没有,还对着老爹张口就是:

“爹我这不正在帮你嘛,咋能啥事儿都怪儿子头上,你也好歹得反思下自己吧。”

还有一次朱元璋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病死了,朱元璋伤心之下要求所有大臣包括太子都要服丧,朱标也却是没惯着自家老父亲,在朝堂上就质疑老爹:

“再受宠也只是庶母的身份,哪有让所有皇子服丧的,更不用说大臣,礼法上可从来没写过这一茬。”

朱元璋被噎的哑口无言,在加上宠爱的妃子去世,一气之下顾不得这是朝堂抽出宝剑就开始砍儿子,朱标见状也是撒腿就跑,只留下大臣们面面相觑。

朱元璋终究年老,追不上年轻气壮的朱标,气的对儿子大喊:

“有本事顶撞老子有本事别跑啊!”

朱标说:“您换棍子我肯定不跑。”

最离谱的是,在这件事之后,朱元璋不但没有生朱标的气,还对马皇后感叹:

“小杖受大杖走,没白教这混小子,还算有点孝心。”

朱标与朱元璋相处几乎不是皇帝与太子,甚至有时候幻视在院子里追着儿子打的农家老爷子,这样的相处模式也是独一份了,足见朱元璋对于朱标的信任。

另一方面,朱元璋无疑是个多疑的人,但这种多疑他不会放在自己的亲人身上。

对于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而言,比起防范儿子,朱元璋认为保住他们老朱家的天下是最重要的,因此他大力打击功臣,教化民众,但却分封儿子为藩王,给他们极大的权力为他守天下。

他是将这个天下作为自己的“朱家”去守的,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明白他对大臣和其他人如此不留情面的原因了。

因为对他而言,那些是“外人”需要大力防范,而自己人无论怎么争权夺利,到最后也还是他朱家的,所以不必过多防范。

其次,因为朱标身死,自己最为信任也最为期待的继承人没了,而朱元璋之前并没有过多培养其他人的意思。

因此在朱标死亡后,其实他只有两个选择,掌握兵权的优秀儿子朱棣,与被夸天生聪慧的孙子朱允炆。

选朱允炆则是正统继承,就是在告诉其他藩王,你们别争了,干脆让后辈来吧,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藩王,不让他们内乱。

作为正统的侄子继位,其他藩王即使内心不满,但在明面上不会有太大的动作。

这样只要把可能威胁到皇位功劳太高的大臣宰了,朱允炆就能实现皇位平稳过渡,但朱允炆手上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力,无法做到限制那群大权在握的叔叔,一个处理不好就容易爆发内乱。

但若是选朱棣的话,朱棣的确是最像他的,也是朱标死后朱元璋考虑过能继承他大业的人选,但名不正言不顺,容易遭到反对,不仅是大臣,藩王那边也很容易就会爆发内乱。

选他继位初期可能会出不少乱子,更容易发生内乱。

也因此,朱元璋最后还是选了较为平稳的朱允炆继位,先保证皇权交接时不让别人钻了空子。

——【·执意削藩,朱棣造反·】——»

而在朱允炆继位后,谁也没想到,他的之一件事居然是削藩。

在推行了一系列朝堂的变革,朱允炆提高文官的地位,也改掉了一些太过严苛的律法。

他性格温和没什么朝堂经验做事也比较犹豫,在文官的建议,本就对虎视眈眈的叔叔们感到不满的朱允炆便选择了削藩,而这一举动自然触及到了藩王们的利益,首当其冲的就是当时实力最强的朱棣。

朱棣本就对这个没有他有才能却凭借正统上位的侄子非常不满,听到削藩的风声哪里还忍得下去,但他在积蓄实力时做的很隐蔽,与心腹商量对策,同时暗暗招兵买马为之后的大业做准备。

在发现建文帝的手开始伸向他的地盘后,朱棣知道时机已到,就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此后几年两人一直拉锯,直到四年后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也在一场大火中失踪,史称“靖难之役”,朱棣也成功登基,成为明朝第三任皇帝,史称“永乐大帝”

其实一开始大臣们商讨的年号是“永清”,但朱棣觉得这一年号太过素淡,寡而无味,就将其改成了“永乐”,对于一位从血与火之间厮杀出来的帝王而言,倒也算贴切去。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明朝迅速回到了正轨,但他唯一的心病就是一直没找到失踪的侄子朱允炆,这让他极为不安,直到他发现一份朱元璋留下的一道圣旨。

——【·发现圣旨,内心悲寒·】——»

而在看完这份圣旨后,朱棣哭的不能自已,甚至崩溃的喊出“父亲,你害得我好苦!”

因为圣旨上赫然写着:

“若是允炆继位后一切安稳可当这份遗嘱不存在,但若是朝政失常,四子朱棣想要继位,不得阻拦,一律听从燕王的安排,以他为首肃清朝堂,允他即位。”

在做出造反的安排后,朱棣本已经做好了名不正言不顺以强权继位的心理准备,对此他甚至将侄儿逼到失踪一直没找回,这份圣旨却告诉他,他原本是有资格名正言顺继位的,但事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这份圣旨只让他觉得一切都无比荒谬。

他丢掉了自己的温和仁慈,不再顾惜侄子的处境,用尽一切手段为自己拼出一个未来,现在却告诉他不必如此,你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这如何让朱棣不痛心。

原来他本不用背负乱臣贼子的名号,原本他不用打那一场四年的仗,但当年明明能直接传位给他的父亲却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让他处在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这也是朱棣为什么会说朱元璋害的他好苦的原因。

当然有人觉得,这份圣旨可能是朱棣假造的,用来维护自己的正统性,从他之后多年一直到处找寻侄子朱允炆的行为就能看出他的心虚。

但如果这份圣旨是真的,真的是朱元璋写的,我甚至怀疑这一切都是朱元璋的一个局,作为老子哪儿能不知道朱棣的野心勃勃,但依然没有削藩,甚至没有收回朱棣的兵权,这不就是逼着朱允炆与他对立吗?

即使朱允炆再温和也终究是皇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若你是皇帝,你旁边有这么一位手握大权还掌兵权的叔叔,你睡得着吗?所以削藩几乎是必然的。

甚至我觉得连朱允炆削藩都是老朱叮嘱的,毕竟朱允炆心软仁慈,和一贯铁血的老朱很是不一样,这么利落的准备削藩的确让人措手不及。

朱元璋死前一定担心朱允炆能不能坐稳皇位,但最合他心意的朱棣继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而朱棣在夺取皇位后藩王的问题可是解决了,因为朱允炆替他做了这件事,而削藩在引发朱棣不满同时,也为王朝扫清藩王的障碍。

然后再等朱棣发现这份圣旨,这样皇权就彻底稳固了,继位的也同样是他的血脉,在朱元璋看来没什么差别。

还有传言说朱元璋也同样留了一份圣旨给朱允炆保命,靠着圣旨朱允炆隐姓埋名去民间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但就像朱棣这份圣旨一样,无人能证明真假,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至今我们仍无从得知,

但无可置疑的是,朱元璋在死前一定料到了这一结果,毕竟老子哪儿能不了解儿子。

或许他在临死前就已经想到了两个结局:或是朱允炆继承皇位稳定后沉住气一点点除去了朱棣,或是朱棣踢下朱允炆自己继位。

但无论哪种结果都是皇权加强,自己的子嗣后代继位的结局,因此不用多管,只要除去外部威胁就好,只能说朱元璋不愧是一代帝王,真的是将一切算的明明白白,接下来就交给子孙后代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5/503366.html

“朱棣造反成功后,意外发现一道圣旨,崩溃大喊:父亲你害的我好苦” 的相关文章

乾隆上位之后 乾隆为什么要给多尔衮平反

乾隆上位之后 乾隆为什么要给多尔衮平反

对乾隆当朝,为何一定要为多尔衮平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当多尔衮死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被清算了,最终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在顺治十二年的时候,皇帝曾经下诏求言,当时的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精奇尼哈番许尔安二人上书历数多尔衮的功劳,希望能够为他平反冤案,恢复他的爵位...

纪晓岚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纪晓岚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说起这位纪晓岚大人能被现代人认识,那就多亏了那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6岁的纪晓岚,被人们称为神童,从此一路神童。从乡试,到殿试。从解元,到进士出身。从平民到走进朝堂,这一路纪晓岚31岁。文采出众的纪晓岚,在仕途的路上却变得坎坷。因为他没有得到重用...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和韩信做了同一件事,结果完全相反,一个安天下,一个失人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和韩信实际上是一对生死冤家。当年韩信落魄,被项羽看不起的时候,是刘邦拉了他一把,让他做的大将军。后来刘邦彭城之战惨败后,韩信又拉了刘邦一把。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开辟新战...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事情 司马懿为何等到70多岁才造反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事情 司马懿为何等到70多岁才造反

司马懿活了73岁,他为何到70高龄才夺权,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20年,司马懿盼天盼地的终于盼到了曹操死,这下,他不用时时刻刻紧盯着曹操了,担惊受怕的日子到头了,他司马懿的春天也该来了。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一切,成...

苏麻喇姑常年不洗澡 康熙为什么还要宠爱这个人

苏麻喇姑常年不洗澡 康熙为什么还要宠爱这个人

还不知道:苏麻喇姑终年不洗澡,为什么康熙还极度宠爱她?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史料记载和各种影视作品中能够很明显的看出康熙皇帝是一个不太在意儿女情长的人,在位的时候也没有对哪个妃子特别迷恋宠爱。但是有这样一个女人,她不是康熙的亲人,也不是他的妃子,还有着终年不洗澡...

东汉末年杨家也是四世三公 杨家为何没有起兵成为诸侯

东汉末年杨家也是四世三公 杨家为何没有起兵成为诸侯

还不知道:东汉末年,杨家也是四世三公,为什么没有如袁绍起兵成为诸侯?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袁绍是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他出身于汉末名门“汝南袁氏”,自高祖父袁安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袁家祖上积攒的基业非常雄厚,这也是他能够在乱世迅速崛起的最大的原因之一了。...

杜夫人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杜夫人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自古美人配英雄。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封建社会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在家从父,嫁人从夫。那个时候属于“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而这个特殊的标签,也成了压在女性身上的一把沉重的枷锁。所以,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很多女性会在战争当中为了洁身自好而选择以死明志,换句话说,她们成了...

清朝时期的皇帝能够随便翻牌子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清朝时期的皇帝能够随便翻牌子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清朝皇帝可以随便翻牌子召幸妃嫔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近年来,热播的清宫剧深受大家的关注。“翻牌子”这个词,也跟着火了起来,那么皇帝真的是想翻谁就翻谁吗?事实并非如此,翻牌子必须征得皇后同意才行。而且如果皇帝整夜和妃子在一起,皇后有权拿着祖宗家法来惩罚妃嫔。就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