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飚突进运动在文学史上的定位
传统的欧洲文学史写作,通常把17、18世纪的欧洲文学,统称为文学史上的启蒙运动。德国的“狂飙突进”作为其支流之一,被统摄于启蒙运动这一总标题之下,即便在分国别的文学史写作中,“狂飙突进”也被看作是启蒙运动的继承与发展,而非其反拨与解构。
文学史撰写者们的理由是:启蒙运动是为赢得资产阶级的自由民 *** 利而对封建主义进行的批判与否定,“狂飙突进”运动继续了这一奋斗目标和斗争宗旨。
在余匡复先生所著的《德国文学史》中就有这样的论述:“从德国启蒙运动与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封建本质来分析。后者不仅不是前者的反拨。而且还是它的继承与发展。这是因为狂飙突进运动发扬了启蒙运动以莱辛为首的反封建反专制主义的思想。狂飙突进运动对启蒙运动在思想上有一定的继承性,在反封建上有一定的一致性。”
这样,即便狂飙突进与浪漫主义存在着诸多相似,但由于后者的批判矛头直指资本主义,故而狂飙突进运动只能被看作是浪漫主义发端之一渊源,而非浪漫主义本身之一部分。
歌德青年时代创作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典范之作,全面体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创作特色。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不难发现狂飙突进运动与浪漫主义运动在主题表现与创作技巧上大量的相似之处。
浪漫主义文学的鲜明特征之一是浓厚的主观抒 *** 彩。浪漫主义作家多重主观、轻客观,个人生活中的成败得失、心得体悟,是他们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外国文学阅读与鉴赏》中有这样的阐述:“浪漫主义作家偏爱表现主观理想,着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研读《维特》,会发现强烈的主观抒情是其创作中的一大特色。
欧洲文学史上的启蒙时代,又以其对理性的强调和注重被称作“理性的时代”(The Age of Rea-son)。
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们,强调压抑冲动的情绪、平静泛溢的情感,以冷静的理智,把握社会、促进变革。而浪漫主义者首先以对情绪情感的高扬开始了对启蒙运动的反拨。被誉为浪漫主义之父的卢梭在其《忏悔录》中直言不讳的表达自己对情感的追求,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更是将诗歌定义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从这一视角反观《维特》,会发现它又一次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教义,而与浪漫主义颇多契合。
浪漫主义作家崇拜、热爱自然。远离工业文明的浸染,充满原始色彩的雄伟诡异、纯朴宁静的大自然,是浪漫主义作家的益友良师,可以平复创痛,启迪心智,丰富哲思,激发灵感。
《维特》作为全面深入地刻画了其时代精神的狂飙突进运动的典范之作,与浪漫主义的契合,无疑代表着狂飙突进运动与浪漫主义的契合。这种契合,是广泛而深入的,使对这一运动在文学史上的定位的重新反思成为必要。
对狂飙突进运动在文学史上定位的重思,应该从对其在思想上的追根溯源开始。
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深受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的影响。而卢梭,是启蒙思想家中最独特的一位。在许多方面,他与启蒙主义的教义背道而驰。他不强调理性而强调自由意志;他不认为理性是正义与道德的基础,而认为正义和道德的原则来自心灵深处;他否认理性的至高无上,认为情感才是最直接、最可靠的东西。
所以,在文学史上,卢梭是位颇富争议的人物,“有人视他为启蒙主义思想家,有人视他为启蒙运动的反对者。”然而,无可争议的事实是,“卢梭为浪漫主义运动奠定了哲学基础”;“为浪漫主义运动提供了写作范式及重大主题”。
为此,歌德曾经说过:“伏尔泰是旧世纪的终点,卢梭是新世纪的开端。”
那么,在他的影响下席卷了整个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究竟是启蒙运动的一支,还是浪漫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呢?
余匡复先生的论述说明,把狂飙突进运动归属于启蒙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相同的批判对象和斗争宗旨。这样的理由,无疑是“阶级分析至高无上、阶级标准即是更高的标准”的产物。其理由的充分性、论断的科学性,是值得商榷的。
狂飙突进运动与浪漫主义的相似之处更多,他们的关系更为紧密。当然,这并不否认狂飙突进运动对启蒙主义思想的继承关系。
事实上,在文学史中,各种流派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在相对的、简单的对立之外,存在着更深层次上的渗透与融合。正是这种更为重要的渗透与融合,保证了文学史的连贯,建立了文学上的传统。
这样说来,狂飙突进运动究竟属于启蒙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并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宝藏,是人类宝贵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