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人物志:河州诸马(三)
西北回乱源自于新、老教派争端,更为深刻的动因则是土地财富的兼并集中,使广大民众饱受租税盘剥陷于困窘。当时封建上层不独官僚地主、土司,仍有 *** 寺院兼并土地聚拢财富,以门宦、教派为名“世袭罔替”,新派多以革除弊端为名吸引老派教众改信,如此便意味着老派的教理、利益受到挑战,新、老教遂屡以教争为名行争权夺利之实,由此激化的 *** 起义打起反清旗帜,一度提出革除门宦、消灭土司及官僚地主等口号,其斗争诉求旨在于打破土地财富过度集中,此为农民起义反抗封建压迫一贯规律,然而西北 *** 起义常以教派争端为发矢,抗争运动亦多受宗教的虚幻渲染,往往使情势呈现复杂多变的局面,可事理的本质仍然一致。
农民起义
正是基于这种情势,马占鳌、马安良父子于甘省暴起,擅动屠刀以杀伐进官加爵,又以世俗权力控驭门宦教派,领袖河州诸马底定西北,可是马氏父子全无根治痼疾的治术,仅能以杀伐破解根深蒂固的门宦势力,初于1872年降清反戈义军是一端,后于1895年镇压 *** 起义又是一端,如此扶植弱小代替较大的门宦势力,又战争引起西北人口减少,既往的土地、财富集中问题稍稍纾解,因此每经大战后便稍得安息,时随势转矛盾日深复又兴起刀兵,1895年 *** 起义既是门宦势力的反弹,也是土地财富集中问题日益严重的征像,马安良继承其父衣钵以杀伐破灭门宦,赢得惨淡的10余年太平,就这样 *** 反清斗争似乎失败了,可斗争诉求却仍旧艰难的、一步步的向前发展。
清代西北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最终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甘军”董福祥撤职回籍,马安良部亦裁减至马队三个营,然而河州诸马因护送慈禧、光绪西逃大受重用,嗣后诸马多数仍于西北各地担任军职,诸如马安良、马麒圄于西北如“桃花源中人”,又有少数如马进祥者屡于两广、甘肃担任总兵、提督,颇知孙中山于两广革命的情形,且于1907年与马福祥结为儿女姻亲,故而马福祥亦得风气之先,甚至一度与同僚合办股份公司,任职西北与高层大员交往积累晋身之资。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跻身清朝常备军的河州诸马仍然骁勇,以镇压各地零星反清起义获得发展,势力亦得到稳步提升。
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为发矢
值1911年以武昌起义成功,不久陕西革命军起义成立军 *** ,宁夏府、灵州亦随风光复,西北于革命风潮中震颤不已,陕甘总督长庚、陕西巡抚升允命令甘军汉、回诸部镇压,而时任甘州提督的马进祥以为辛亥革命非同作乱,劝诱河州诸马观望以待,然而当时赵惟熙、马安良辈官僚旧吏多无识略,欲乘乱以“杀业”建功升官,纷纷鼓动响应募兵征讨,诸马或有犹豫多受裹挟,只有马福祥以丁忧为名按兵不动,此举引起马安良强烈不满,然而诸部各不隶属难以强求,遂以马麒、马占奎等分领所部赴陕西、宁夏镇压革命军。
“共和”—剪辫子
时年53岁的升允为蒙古镶黄旗人,思想顽固屡任地方大员,值溥仪登基时因反对立宪革职,便寓居西安满城赋闲,至1911年10月陕西革命军起义,朝廷任命升允为陕西巡抚,其迅速逃往兰州免于灭顶,便与陕甘总督长庚筹划勤王迎驾偏安西北,适因甘军汉回陆洪涛、马安良辈皆欲立功升官,便怂恿诸部赴陕西镇压革命军,由陕西巡抚升允统领汉、回诸部,分别是汉军陆洪涛“振武军”、周务学“忠武军”、张行志“壮凯军”、崔正午“骁武军”、吴炳鑫“建威军”,回军马安良“西军”、马国仁“靖洮军”,仅马福祥“昭武军”留守兰州观望。
马福祥
此即是清末甘军意识形态的分野,诸部于“保清”与“共和”之间的抉择,很明显封建保守势力具有压倒性优势,即便是马福祥亦未必真正赞成共和,只是摇摆不定而趋向避免无谓的战争而已,毕竟西北一隅不足以论成败得失,最终的胜负完全取决于清廷与革命阵营的筹算。尽管如此,甘军仍以强悍战力宣示了自身尊严,马麒部一举扫灭宁夏义军,马安良部入陕大举攻战,汉军诸部亦分道并进,经数十战攻克十余城,因当时陕西东面亦遭河南“毅军”赵倜部攻击,革命军于东线大进大退境况危急,故军 *** 面对西线甘军进攻岌岌可危,幸有哥老会首领张云山、万炳南发动数万会众反击,勉强于西面抵住甘军阵线相持作战。
陕西革命军兵马都督、哥老会首领张云山
这一时期清廷和甘省都发生了剧变,清廷的剧变是溥仪受袁世凯胁迫宣布退位,甘省剧变则是黄钺发动秦州起义建立军 *** ,剧变象征着延续200余年的清朝宣告覆灭,“共和”西进态势明朗,赴陕甘军已无正当作战理由,而且升允斩杀革命军和平使者, *** 鼓动甘军一味进攻,大量杀害战俘和革命者,直至军中纷传清帝退位,汉、回诸部恍然若失而拒战,升允见无力回天随即弃军出逃,甘军遂与陕西革命军解斗返甘。可是,就在甘省剧变的当口,陕甘总督长庚自认无力力挽狂澜,便由赵惟熙、马福祥等赞同共和,活动各方促使秦州黄钺取消军 *** ,确立省府兰州为甘省权力中心,赵惟熙得到都督任命、革命党李镜清担任议长,旧官僚把持的省府兰州已然安置妥当。
革命党人黄钺
劳师无功的汉、回甘军汗颜无地,马安良手握重兵却错失攫取大权的良机,终日怏怏不乐拥兵自诩“土皇帝”,甘督赵惟熙手中无兵,只得授马安良为“提督”以为安抚,如此省府以都督赵惟熙、议长李镜清、提督马安良为三巨头,而马安良于省府大位失机在先,便以武力于地方大肆安插亲信,以马麒为西宁镇总兵、马璘任凉州镇总兵,马占奎为中营协统,马国仁为秦州镇总兵,而对马福祥则刻薄寡恩,初已任省议员的马福祥有功于甘省共和,赵惟熙题名授予西宁镇总兵,马安良怒其留守兰州不为己用,将其赶出兰州贬任宁夏护军使,如此河州诸马以马安良、马麒、马福祥、马璘、马国仁称强,马麒、马璘、马国仁皆听马安良号令,惟马福祥与之渐行渐远,由此初步形成河州诸马经营青海、宁夏、河西走廊态势的雏形。
旧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