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为什么在武昌爆发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一直致力于在华南发动起义,但辛亥革命却首先在武昌爆发,然后成燎原之势。究其原因,从全局而言,武昌起义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具体到湖北和武昌,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这是革命党人对其革命实践反思的结果。从1907年到1911年,孙中山多次领导在华南发动起义,但均遭失败,如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尤其是黄花岗起义失败,“牺牲了一大批革命党的精英,一度使少数革命领导人心灰意诅”(耿云志:《收回利权运动、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其后,革命党人对华南战略作了认真总结、反思,思考新的起义地点。宋教仁、陈其美等在上海成立了同盟会中部总会,策动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湖北的各种优势条件,使革命党人最终选定了武昌。
二、这是由湖北的经济条件决定的。根据《天津条约》,1862年汉口开埠通商,逐渐成为内地出口贸易的更大口岸。尤其在1889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之后,兴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如:湖北枪炮厂,是中国之一家专业兵工厂,在国内军工企业中设备更好;汉阳铁厂,是中国之一家近代钢铁企业,规模在亚洲首屈一指。经济的这些变化,一方面能为革命军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一方面也引起了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化。
三、是由当时湖北的社会政治条件决定的。为适应近代军用、民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张之洞仅在武昌,从1890年到1907年就先后办了28所新式学堂,派遣三批留学生赴日学习,湖北的教育改革处于全国前列。这些新式人才,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倾向革命。他们成立革命团体,如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共进会等;创办革命报刊,如《湖北学生界》(后改名《汉声》)、《国民报》、《大江报》等,揭露社会黑暗面,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鼓吹革命,为发动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四、武昌的地理优势为革命党人所青睐。武昌城无关隘、要塞作屏障,易于攻取,太平军曾三克武昌可为例证。另外,武昌位居长江中游,水陆交通发达,有“九省通衢”之称,一旦革命成功,可利用其地理的中枢地位,发挥强大的辐射作用,影响全国。武昌起义前,黄兴曾说:“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之,大事不难一举而定也。“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顷刻土崩瓦解,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五、当时武汉的力量对比有利于革命。武汉处于内地,开埠较晚,相比于沿海城市上海、广州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军事力量相对较弱。湖北革命党人长期在新军中做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使本来用于维护清朝统治的新军演化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湖北新军参加革命团体的人员占其总数的1/3,革命力量比较集中,比较强大,这一有利形势是当时其它地方所不具备的。另外,武汉是当时国内第二大城市,也是清朝反动统治的一个中心,革命派与反革命的矛盾十分尖锐。所有这些有利因素同外部的四川保路运动结合在一起,加速了武昌起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