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大哭求饶,陈友谅阴冷一笑:你活不过今天了
每个朝代的没落时期,总是伴随着腐败与混乱。无数农民不堪重负,摇旗起义,更掀起一阵马蹄声碎。
靠着农民起义做成皇帝的徐寿辉,在其部下陈友谅的邀请下来到某处寺庙祭拜,殊不知这却是一场针对他的阴谋。
徐寿辉自应邀离开都城,进入寺庙以来,就已经中了陈友谅的诡计。但不谙谋略的徐寿辉却并未察觉异样,甚至没有亲卫护身。
陈友谅此次计划的目标是徐寿辉座下的龙椅。正所谓“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这也是他必杀徐寿辉的理由之一。
陈友谅让手下用重器袭击了身为皇帝的徐寿辉,而堂堂一国之君就这样一命呜呼,被自己的臣子给设计谋害了。
陈友谅为何敢策划这种大逆不道的计谋?又是什么因素给了他达成这一计划的条件?这些都还得从徐寿辉起义之时说起。
农民起义中的徐寿辉
元顺帝统治的末期,朝廷政治腐败,各种贪官污吏一抓一大把。
昏庸的朝政使得百姓税赋沉重,再加上当时天灾不断,百姓的生活举步维艰。
就在这一局面愈演愈烈时,各地纷纷揭竿起义,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就此拉开序幕。
他们以头上的红巾为标识,一般称为“红巾军”:又因为他们利用佛法宗教来吸引百姓加入,因此又称他们为“香军”。
那时我国南北方均活跃着红巾军的身影,而徐寿辉就是南方红巾军中的“佼佼者”。
徐寿辉的麾下士卒勇猛无比,屡战屡胜,且纪律严明。在他的带领下,起义军“摧富益贫”,从未有杀民、扰民的现象,深得百姓厚爱。
在起义军攻下蕲水后,徐寿辉在此地建立了“天完”政权,真正坐上了皇帝的位子。
可事实上如此威风的徐寿辉也只是个“傀儡皇帝”罢了。真正的领导人还是一名白莲教僧人——彭莹玉。
他碍于自己僧人身份选择退居幕后,并以徐寿辉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掌控军队。
而他看上徐寿辉的理由也很简单,面相不错,能聚众,还能忽悠。
可这徐寿辉除这些能力之外,实则上不了朝堂、下不了战场,是个不折不扣的“无能皇帝”。
不过,徐寿辉好在为人厚实,不摆架子,深得手下将领的支持。这一点,也让徐寿辉逃过一次生命危险。
反叛的陈友谅
徐寿辉带领起义军四处征战时,手下猛将众多。其中有一人,将威顺王宽彻普化的军队彻底打败,还为徐寿辉占领下大片地盘。
这员猛将便是倪文俊。他没有读过书,世代打鱼为生,但却有着出众的军事才能,骁勇善战。
但功劳和威望不断提升的越多,他对徐寿辉这个无能皇帝的不满也就越多。他总想取而代之,又总是忌惮着真正的幕后之人彭莹玉。
直到某次战斗中,彭莹玉不幸战死,他造反的机会才到来了。
可惜的是,他造反的小动作被支持着徐寿辉的其他将领发现,狼狈地带着残余部队逃向黄州——陈友谅的地盘。
陈友谅原是入赘别家的,虽常常被人看不起,但起码读了点书,略通文墨,也在官府混了个小吏的位置。
眼看各地起义动乱,陈友谅也怀着“求权求财”的目的参与进来,这显然不是一个重义之人。
这边倪文俊还念着陈友谅可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指不定还能帮自己打回去,夺取皇位。
那边重利忘义的陈友谅就为他摆了一场“鸿门宴”。
酒席上,陈友谅嘴上说着各种奉承的话用来麻痹倪文俊,背后却在寻找机会,然后一刀了断了倪文俊的生命。
于是,陈友谅提着倪文俊的项上人头,大摇大摆地来到徐寿辉面前领赏。而徐寿辉也是马上册封他为丞相,并承揽一切军务。
如此,至关重要的兵权被自己拿捏在手里,陈友谅一时风光无限,而反叛的心也还在跳动。
陈友谅杀徐寿辉明夺皇位
坐上丞相这个位置后,陈友谅也是做了一些巩固措施。他连夺江西、安徽等地,大大提升了自己在军中的威望。
而作为和倪文俊“同一路子”的人,他也对无能的徐寿辉越来越看不顺眼。
但他不像倪文俊那么莽撞,他清楚徐寿辉与一些威望较高的将领之间密切的关系,便决定先剪除翼羽,再夺徐寿辉性命。
当陈友谅通过“借刀杀人”法杀掉其中一名支持徐寿辉的将领后,其他将领畏惧此时陈友谅对自己下手,都纷纷投奔别处去了。
这些将领一走,徐寿辉就几乎只剩下自己一个“光杆司令”了,即使是在军中的话语权,也呈现被陈友谅反超的情形。
很快,陈友谅就找到了时机,在一处寺庙内杀掉了徐寿辉。陈友谅踩着徐寿辉未干的血迹为自己黄袍加身,正式取代徐寿辉。
反叛的末路
根据历史记载,陈友谅登基之时,天上刮起了狂风大雨,导致这场庄严的仪式草草结束。
之后,天完的另一位将领明玉珍听说了陈友谅的所作所为,他勃然大怒,并决定与陈友谅分道扬镳,从此以仇人现向。
就这样,陈友谅先是遭受登基不顺,之后又遭受部下反叛。可他不甚在意,而是将目光放在了中原大地的争夺上。
彼时的中原大地上,共存在着三位巨头。首先是继承徐寿辉势力的陈友谅,其次则是张士诚,而最后一个,便是朱元璋。
相比于不思进取的张士诚,陈友谅和朱元璋之间的摩擦冲突就多了。在经过几番交战后,二人的战场也转移到了鄱阳湖。
一开始,陈友谅以强盛的姿态,打得朱元璋节节败退。而陈友谅为了一睹自己大军盛壮与敌人的疲弱,从战船里探出脑袋。
这时,一只不知从何处射来的流矢正中陈友谅的脑袋,陈友谅当场含恨而终,战况也立刻被朱元璋颠覆。
被朱元璋视为更大威胁,就是对陈友谅军事才能最有力的例证,他在这方面的才能可谓不可忽视。
但当他一次次用反叛为自己夺得利益,违逆人心,最终登上权力顶端时,他最终的失败和这样草率的结局或许就已经定下了。
对此,各位看官是如何看待陈友谅的反叛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