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是认真的么?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6-26)360

刘备给世人的印象一直都是“仁义”二字,不过在三国时代想称帝,刘备还是具有一定野心的,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不一定能保证自己的“仁义”。不过刘备去世前却说了一件曹操孙权绝对不会说的话,刘备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就是告诉诸葛亮如果刘婵靠得住就辅助,不靠谱就让诸葛亮取代刘婵的位置,这对一个君王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做的事情,不过刘备当时这样说是认真的么?

“白帝托孤”是历史上很著名的一个故事。

事情发生在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的春天。某天已经病入膏肓,自知不久于人世的刘备在白帝城握着丞相诸葛亮的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抹着眼泪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然后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在刘备晏驾之后晋级为“相父”的诸葛亮十二年忠心耿耿地辅佐后主,数出祁山,最终病逝五丈原。

白帝城托孤_图

故事非常之简单,但是对于刘备弥留之际托孤的那两句话,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千奇百怪的解读,其中以“阴谋论”、“试探论”尤甚。

这些说法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刘备这几句话并非出自真心,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检测诸葛亮是否真正忠心,让他不敢篡位,以此来确保儿子的安全和刘氏政权的稳固。

这种观点表面看来好像没啥问题,实际上漏洞百出,而且颇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漫说十六年的君臣彼此有多知根知底,哪怕真要试探,也断然不会选在这样一个东征大败,国家元气大伤的敏感的时间点。再说,这么一句话到底能试探出什么来?如果忠心,自然不会答应;若果真有自立之心,又岂会当面承认?所以要真是试探,大抵也只能试探出诸葛亮有没有精神失常。

阴谋论就更不靠谱了,有些人甚至脑洞大开,说屏风后可能还躲着刀斧手,只要诸葛亮一答应,刀斧手立马会冲出来。能够在这种危急的时候想出这种奇妙的办法杀掉一个最能力挽狂澜让国家走上正轨的股肱大臣,除非是刘备病糊涂了。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 _图

那么刘备这两句话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在我看来,最主要的是为了平衡朝中势力。刘备及其旧部是从荆州起家的,后来取了益州,集团内便顺理成章地形成了两派势力——荆州旧部和益州新部。

益州土地肥沃,物资丰裕,这样世外桃源一般的环境使得当地人对外来者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把荆州旧部看做“东来客”,人心不稳,所以刘备政权想要立足于此,必须提高益州新部的地位,以此安定民心。

事实上刘备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先后重用了法正、许靖、李严等,并迎娶了吴懿之妹吴氏(即后来的穆皇后),使得新部和旧部的势力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在荆州丢失、东征失败以后,荆州旧部势力日趋衰微,而刘备又不久于人世,于是他选择了托孤给属于荆州旧部的丞相诸葛亮,而以属于益州新部的尚书令李严为副。这种安排巧妙地巩固了荆州旧部的地位。且把大事托付给擅长内政,并有一定处理“主客”关系的经验的诸葛亮,保证了一旦山陵崩,国家机器可以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恢复正常运转。

(但“亮正严副”这种安排决没有用李严牵制诸葛亮的意思。在益州新部中,李严素以精明干练著称,且诸葛亮对此人亦较为了解,在当时看来,让他协助诸葛亮也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三国荆州版图_图

再者,当时太子年少,政局未稳,并非太子生母的准太后(吴氏)又属于益州势力,在这种主少国疑的情况下,必须出现一个能力资历都在线的官员把持朝政,很明显丞相诸葛亮是更佳选择。

这里顺带提一句,刘备所言的“自取”也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是“嗣子不才”。那么嗣子刘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一提到“阿斗”,之一反应就是“扶不起”,认为他是个傻子,啥也不会,所以刘备才会处心积虑地来这么一出,为他的儿子巩固地位。

然而实际上,刘禅的智力至少属于中等偏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譬如水利)有着过人的天赋。这些在刘备的遗诏中“射君到,言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以及诸葛亮《与杜微书》里“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等处均有提及。

所以,这样的君主只要不沾染恶习,“不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由此看来,“君可自取”这句话主要表达的还是一种信任和托付,其目的只是当着群臣为丞相立威,这对于日后政治局势的稳定是有好处的。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_图

当然还有人认为,这里的刘备说的“君才十倍于曹丕”明显是表露出一种不信任,不然为什么把诸葛亮和篡汉的曹丕放在一起比较?对于这句话,我认为需要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解读。

“联吴抗曹”一直是蜀汉的一项基本国策,刘备的东征虽有一定的现实原因,毕竟不符合当时“讨国贼”、“伸大义”的方向。刘备明白依照诸葛亮的个性,定然会与吴国复盟并且北上伐魏,然而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为官,诸葛亮本身身份敏感,如果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立即与吴复盟,难免会有一些另有所图的人趁虚而入,指责他殉私情,说他改变先帝生前的“东征”路线,专权独断,这种舆论导向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极为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把曹丕搬出来比较看似唐突,实际上是委婉地肯定了“先北伐,后东征”的路线,使得诸葛亮在日后做出北伐的决策时能够尽可能的少些阻力。同时刘备当着众大臣强调其“必能安国,终定大事”,强有力地回击了所有对于诸葛亮个人军事能力的否定和质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旧显现出作为君主的明断和作为知己的善良。

三国版图_图

而诸葛亮听完后做出“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誓言亦并非会错了刘备的意。

虽然两人大部分时间都分隔两地,但是十余年的同甘共苦,让他们之间早已形成了相当的默契,他不会疑心君主猜忌他。之所以这样回答,是因为诸葛亮本身对刘汉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执着,“取而代之”这种行为已经触及了他心中的道德底线。

古人不轻言“死”,更何况是在将死之人面前言“死”。这足以说明诸葛亮把辅佐少主、兴复汉室当成了自己当仁不让的责任与义务,这样的誓言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刘备对身后危难局势的忧虑。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_图

诸葛亮一辈子都十分感怀刘备生前的这分信任与体察。在建兴年间,面对不知是脑子抽风还是存心找茬的李严劝其“受九锡,进爵称王”的话语,诸葛亮不愠不惧,用工整的汉隶回复道:“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知己”二字回味不尽,“十命可受”又毫不避讳,把诸葛亮骨子里的感性与霸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与先帝生前所给予的强有力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正是刘备这份体贴、鼓励乃至是纵容,让诸葛亮勇敢地摆脱了束缚,微笑着面对所有的诋毁,无所顾忌地拼尽全力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也使得他成为了三国的星空上最璀璨的星。

在《三国志•先主传》的末尾,陈寿说:“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这句颇具英雄气的感慨为这对千古君臣做出了最完美的注脚。

读史时,少想一些阴谋论、厚黑学,在理性思考的同时,学会用心去感悟人物的品格与时代的情怀,相信我们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6/511876.html

“刘备死前对诸葛亮说“君可自取”是认真的么?”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李世民在李建成府中喝酒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李世民在李建成府中喝酒中毒,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是一母的亲兄弟。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关于李世民在李建成府中喝酒中毒这件事,《资治通鉴》有这样的记载:“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上幸西宫,问世民疾。”同时,《旧唐书》也有类似的记载:“后又与...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不详,祖籍长乐郡信都县,北魏王朝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文成帝拓跋濬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嫡母,孝文帝元宏嫡祖母,辽西郡公冯朗之女。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

蜀汉后期黄皓乱政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没有杀他

蜀汉后期黄皓乱政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没有杀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后期的蜀汉,黄皓专权乱政,为啥诸葛亮在临死前不杀了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来,三国时代,三国鼎盛,国君辈出。各国都希望能够达成统一的最终目的,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三国都没有能够称霸世界。反而让司马家族坐收渔翁之利,成功地将大晋王朝给推翻了。从现...

司马师一共有五个女儿 她们都嫁给了谁

司马师一共有五个女儿 她们都嫁给了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师的五个女儿嫁给了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昭紧张得一夜没睡着,而司马师就像没事人一样,照样正常入睡。第二天,司马师一声号令,司马师阴养在民间的三千死士,迅速聚集到司马师周围,帮助司马氏控制...

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背后心思不简单

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背后心思不简单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办过一起非常大的案子,就是空印案,涉案人数多达几万人,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一起冤假错案,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朱元璋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大办空印案?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朝初期,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向当时的首都南京报告地区的财政收入。但是朱元璋发现,所有的地方官员都是带着...

孙权当初为什么联合刘备对抗曹操 原因是因为诸葛亮吗

孙权当初为什么联合刘备对抗曹操 原因是因为诸葛亮吗

还不知道: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是因为诸葛亮舌战群儒,还是另有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08年,孙权为父报仇,搞定了镇守江夏的黄祖,当他泪眼婆娑的抬头时,欣喜地发现,荆州离自己是如此之近,于是口水交织着泪水一起流下;此时的曹操刚搞定了北方,当属下告诉他,刘表...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华佗被杀只因为曹操多疑吗 真正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华佗真的是因为曹操的多疑被杀的吗?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哪怕是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枭雄曹操的知名度也堪称大名鼎鼎,而与他同一时代,且有交集的华佗作为流芳百世的一代神医,“名气”也丝毫不弱。在那个时代里,一位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被誉为盛唐第一猛将,玄宗皇帝的养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当时唐朝只有十个节度使,王忠嗣一人能节制四镇,比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禄山也多过一镇,可以说是唐朝最牛节度使。可是不久之后王忠嗣就被唐玄宗免职,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