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9. 横跨冷战:“中途岛”号航空母舰简介
作者简介:Me410
图1. 建成之初的“中途岛”号,顶视和侧视图
“中途岛”号航空母舰的起源,至迟可以追溯到1940年8月。彼时,“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设计已经完成并开建。而设计人员已经着手考虑下一代航空母舰的问题。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之一,进一步提高舰载机数量。第二,提升飞行甲板的防护能力。
尽管美军高层在1940年初再次明确其态度,拒绝英国人的“装甲航母”的概念,但是设计人员还是觉得可以在飞行甲板上铺设一层3.5英寸厚的装甲板。当然,这块装甲仅覆盖船体中段部分相对重要的区域,而不是完全依靠这块装甲板来打造飞行甲板。
至迟在1942年3月,“中途岛”号的总体设计已经成型。这是一艘排水量达到45000吨的巨型航母。舰载机群规模至少可以达到120架,包括36架战斗机、48架俯冲轰炸机,以及36架鱼雷机。如果再在飞行甲板上挤一挤,据认为最多可以装载144架飞机。然而当设计方案交由尼米兹等前线将领评估时,后者的热情普遍不高。他们认为当前应该集中力量,大力增加“埃塞克斯”级的数量,并且怀疑这种巨型航母能否赶在战争结束之前服役。
至于那个庞大的载机数量,不仅没有激发起将领们的兴趣,反而引发了他们的怀疑态度。毕竟,一艘航母的战斗力,除了要看载机数量以外,还要考虑飞行甲板的运作效率,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显然,舰载机规模的增幅,超过了飞行甲板运作效率的增幅。所以是不经济的。并且,即便勉强发动一次全甲板攻击,当飞机起降时,航母须花费更长的时间逆风直行。因而遭受潜艇伏击的风险也就更大。
尽管有这些反对声音,坐镇华盛顿的金上将还是觉得,有必要建造6艘这种超级航母。首批3艘的预算请求,于1942年8月提交给罗斯福总统。但是作为一名深谙海军事务的“前海军人员”,罗斯福对于这种新式航母同样态度消极。更大的疑虑是担心这种吞金兽会挤占工业资源,从而妨碍到当前正在建造中的各型舰船。而且与尼米兹一样,既然首舰最快也要等到1943年夏天才能开工,是否能赶上战争就显得颇有疑问。直到获得军方的保证,即“新的航母工程不会影响到当前正在进行中的项目”,罗斯福才于1942年底批准了首批两艘的建造计划。半年后,他又加批了一艘。就这样,金所要求的数量被砍了一半,但好歹保住了项目。
1943年10月27日,“中途岛”号在纽波特造船厂正式开工。紧赶慢赶,终于把工期压缩到了23个月,但还是没能赶上二战。该舰最终于1945年9月10日宣告服役。2号 舰 原本的舰名不详。但是当罗斯福于1945年春天去世之后,即将完工的2号舰被立即命名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号。其工期也是23个月,于1945年10月底服役。3号舰“珊瑚海”号直至1944年7月才正式动工。反正也赶不上战争,反而可以磨磨蹭蹭,拖到1947年10月完工服役。
图2. 最初完工时的“中途岛”号。舷侧9门54倍径5寸炮清晰可见
完工时的“中途岛”号,全长295米。宽34.5米。吃水10.8米。标准排水量45000吨。满载排水量60000吨。其动力系统直接照搬了“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动力配置。12座锅炉工作在38个大气压下。蒸汽温度450摄氏度。总共四台蒸汽轮机。总功率21.2万马力。因此,军舰的航速可以达到33节。巨大的舰体为燃料舱提供了充足的空间。燃油搭载量可达9700吨。因此续航力极为可观。15节续航状态下,可以连续航行20000海里。并且,其动力系统可以长时间高速运转。在1946年的一次试验中,“中途岛”号从古巴关塔纳摩基地出发,前往巴西里约热内卢。全程4452海里。而军舰的平均航速是32.56节。
此外,为了增强生存能力,动力系统布局基本照抄了夭折的“蒙大拿”级战列舰,即每台锅炉和汽轮机都拥有独立的舱室。且所有锅炉和所有汽轮机之间可以任意连接。可以想象,这需要密集的舱室布局,以及彼此之间大量的管道连接,自然会导致空间拥挤。事实上,“中途岛”号共有26个水密隔舱。所以终其一生,舰上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始终谈不上宽松。
防护布局方面,除了部分装甲化的飞行甲板以外,机库甲板全部为一层2英寸厚的装甲,至少可以挡住炸弹破片。其下侧的舱室地板还有一层同等厚度的装甲板,作为保险。由此可见,针对炸弹的垂直防护布局,基本上就是一个三层装甲的布局。针对水面舰炮的威胁,舷侧装甲带厚度为7.6英寸,覆盖了船体中部的大部分区域。在其两端,是两块6.5英寸厚的横向舱壁,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装甲盒”。
但是在施工建造过程中,出于右舷舰桥和烟囱带来的舰体平衡问题,右舷一侧的装甲带厚度削减至7英寸。而左舷维持不变。此外,位于舰艉的操舵室至关重要。而这里位于“装甲盒”之外,所以需要独立的防护能力。其顶部是一层5英寸厚的装甲板。左右两侧都有7.6英寸。前后两端则是6.3英寸。
针对潜艇威胁的水下防护体系,则是一个由四层隔舱组成的多层防护系统。其中,外侧的两层隔舱兼做燃油舱。内侧的两层隔舱则是空舱,但随时可以朝这里注水。如果左舷中雷导致船体左倾,就会朝着右侧的空舱注水平衡。反之亦然。在最内层的空舱与船体内部舱室之间,依靠的是一层1.25英寸厚的高张力钢材构成的舱壁。设计师认为,鱼雷的战斗部冲击波在穿过多层舱室之后,到这里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这块钢板已经足以挡住任何残余的爆炸能量。最后,针对水雷的威胁,“中途岛”号采用了双层船底的设计。
舰载机方面,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机的大型化趋势不可避免。所以当建成服役时,更大载机数量已经降至137架。这当然仍然非常可观。机库全长284米。最宽处为28米。高5.3米。为了伺候这么多飞机,燃料和武器当然也不能少。军械库可以装载3369吨航空弹药。而燃料舱可以装载33.2万加仑的航空汽油。根据1946年新颁布的编制标,舰载机数量进一步下调至134架,包括65架F4U“海盗”、65架SB2C“地狱俯冲者”,以及4架侦察型“泼妇”。
最后,“中途岛”还搭载了新一代舰载防空系统。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国海军,以其经典的38倍径5寸炮、40毫米博福斯,以及20毫米厄利空,构成远中近三层防御系统。再配合5寸炮的VT引信,足以傲视天下。但是战争末期抗击“神风”的经验表明,该体系依然不足以阻挡那些一心寻死的日本“有人驾驶炸弹”。美国人的对策是进一步加大射程,并提升效率。
所以“中途岛”号成为之一艘用54倍径5寸炮取代老式的38倍径5寸炮的航母。一共18门,分列在两舷。更大射速可达每分钟18发。更大射程23700米。40毫米博福斯也计划退役,用新式的76毫米高射炮取代。虽然后者的射速最多只能达到博福斯的三分之一,即每分钟50发。但是胜在射程更远,而且能像5寸炮一样,给炮弹装上VT引信。效率自然更高。不过要等到40年代末期才能正式列装。所以截至“中途岛”号服役时,依然使用老式的博福斯。此外当然还要见缝插针地装备20门口径更小的厄利空。
图3. 位于左舷的两门5寸炮。身后是用于控制这种火炮的Mk37射击指挥仪。每门炮连同炮座总重25吨。其高度经过精心考虑,旨在为脆弱的开放式机库提供侧向遮蔽和保护
然而在实际使用之后,军方大失所望。无论是54倍径5寸炮,还是新式的76毫米炮,全都存在可靠性问题。只不过随着导弹时代的来临,高射炮即将被淘汰。所以解决问题的 *** 已经不是改进火炮,而是直接将其从军舰上拆掉。其中,9门5寸炮被移交给战后新成立的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在新建的“村雨”级和“秋月”级驱逐舰上。
进入6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反舰巡航导弹日益壮大,所有美国航空母舰都必须拥有更低限度的自卫手段。首先是基于“麻雀”空空导弹改装而来的“海麻雀”防空导弹。然后就是一直延续至今的“密集阵”近防炮。
图4. 1947年4月拍摄的“中途岛”号尾部照片。40毫米博福斯和20毫米厄利空,分居上下两层,清晰可见
图5. 1952年9月,在苏格兰附近拍摄到的“中途岛”号。舰艏的双联装76毫米高射炮,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博福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