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的后代为什么大多不成器?因为没有好的教育吗?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7-01)310

朱元璋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皇帝,同时,朱元璋的家世在历代皇帝中还是非常的低微的,当时的朱元璋非常穷,最后能够成为一国之君当上明朝的皇帝,还是很有本事的,不过,说起朱元璋的后代们,就并不像朱元璋那样的有才华了,朱元璋的后代各个都不成器。有人就问为什么朱元璋的后代不成器呢?因为朱元璋没有管教吗?没有好的教育吗?其实,并不是的,当时的朱元璋为他们提供了好的教育,重点还是在人,具体的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朱元璋应该算是一个好爸爸,他给儿子、孙子甚至后代们提供的教育,都是非常好的,既严厉又饱含着浓浓的爱意。

但是很奇怪的是,他的后代们却大多不成器,明朝的历代皇帝之奇葩,在历朝历代都是少见的。

早在称帝之前,朱元璋在高强度的军事战斗之余,就念念不忘教育儿子们不忘出身,“儿生长富贵,习于宴安,今出旁近郡县,遍览山川,经历田野。……即祖宗所居,访求父老,问吾起兵渡江时事,铭记在心,以知吾创业不易。”

“创业不易”,是朱元璋对儿子发自内心的告诫,饱含着深沉的父爱。不能忘本,是朱元璋给儿子提出的之一个要求。

洪武十年(1378),朱元璋开始正式培养太子朱标,叫他处理政务历练,还特意下发了一道旨意,阐述创业难和守业难的问题,明确提出,只有勤劳,了解实际,才能辨别真伪。在朱元璋的眼里,凡是富贵子弟,更大的危害就在于纵情享乐。

如何保障大明王朝长治久安,在朱元璋看来,只有好好教育子孙,确保后代们从道德、能力上合格,才不会成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他在宫中为儿子们办了一个大学堂,选出当时更优秀的国子生做伴读,并建立了一个超级大图书馆。朱元璋经常来这里考察学习情况,心情好的时候与他们一起作诗,探讨古今,“评论文字无虚日”。

朱元璋还选拔当时更好的老师给儿子们上课,当时有一个叫刘崧的国子司业,朱元璋非常认可他的教学手段和品行,经常跟他开展教育对话,往往“燕语移时”,就是往往聊天聊过了时间。

朱元璋认为这个老师更大的优点不仅仅是水平好,更多的是品德高,而且淡泊俭朴,兄弟三人住在一个茅草屋里,有四五十亩地,等做了皇子老师,依旧如初,十年之间一条破被子,直到被老鼠咬坏了也不换,仍旧修补好给他儿子盖。

还有一位老师人称“老实罗”,有一次,朱元璋去他家暗访,看到这位教书先生住在贫穷的陋室,正自己动手粉刷墙壁,让妻子抱一个木墩给朱元璋坐,连一个现成的凳子都没有。朱元璋大受感动,当场赐给他一座房子。

对于这样品德高尚的老师,朱元璋是发自内心的敬重。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给子孙留下了一份最重要的遗产:《皇明祖训》,要求子孙对此绝对执行,作为帝国更高家法。

早在洪武二年(1373年),在政治初步运行后,朱元璋就投入了大量精力组织编纂《皇明祖训》,前后历时六年,七易其稿,并严肃告诫:“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苦口婆心、絮絮叨叨地告诫子孙后代该如何做皇帝,如何管理好这个国家。

朱元璋不仅注意儿子们的早期教育,到了一定年龄后,还会把他们外放做藩王进行历练。

洪武十年(1378),朱元璋让太子尝试处理政务,并且下令,今后的政务都要向太子禀告,最后再由朱元璋拍板。

对于有军事才能的儿子,朱元璋尽可能让他们去前线熟悉军事,希望在前线体验军事的艰辛,从而培养出一种军事才能和坚强的意志力。

不光如此,儿子们在各地的表现他都派人进行秘密观察,将一举一动随时掌握,一旦发现有越轨和不妥的事情,马上介入,加以严肃纠正。

应该说,这样的教育是非常好的,即使放到今天,也算得上是优质的教育,但是,为什么朱元璋的后代却大多不成器呢?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朱家后代之所以多奇葩,其实也正是朱元璋的这些严厉的教育所致。正如他在《皇明祖训》中告诫的那样:“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朱元璋也太自以为是了,即使他说的是对的,谁能说一百年后还是对的?还“一字不可改易”,也太自大、自恋了。

历朝历代对“祖训”都非常重视,但没有一个开国皇帝像朱元璋这样严厉到如此“不讲理”。

其实这样的悲剧在很多家庭都存在,父母自以为什么都替孩子想好了、规划好了,孩子只要按照他们规划的去做,就一定能成功,但现实却往往打了他们的脸。

说到底,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历练、去改变,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如果父母把什么都替他们规划好了,反而成了束缚他们的枷锁,即使成功了,也是非常脆弱的,一有个风吹草动,立刻分崩离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307/512739.html

“朱元璋的后代为什么大多不成器?因为没有好的教育吗?” 的相关文章

李世民早年打仗身体出问题了吗 李世民为何51岁就去世了

李世民早年打仗身体出问题了吗 李世民为何51岁就去世了

还不知道:李世民早年带兵打仗,骁勇善战,为何活到51岁就去世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里,身着黄袍的人在不断变更,而不变的仅有那一把龙纹椅子,它静静地立在宫殿之中,引无数人争先恐后地扑上去。在这些坐上龙椅的人之中,要数李世民呼声最高,不可否认的...

历史上雍正很忌惮岳钟琪?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雍正很忌惮岳钟琪?真相是什么?

岳钟琪是岳飞的第二十一代子孙,也继承了岳飞的武才,成为了清朝著名的将领,屡立战功。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所有人都看出来,雍正忌惮岳钟琪了。为什么说所有人都看出这一点了呢?其一,雍正三年(1725年)的时候,雍正处死功高震主,同时又飞扬跋扈的年羹尧。作为年羹尧副手的岳钟琪,这时候并没有...

有哪些与王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平啊

有哪些与王济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平啊

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人。西晋外戚大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孙子,司徒王浑第二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女婿。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才华横溢,风姿英爽,气盖一时。迎娶常山公主,累迁骁骑将军、侍中。爱好骑射,勇力超人,涉猎《易经》、《老子》、《庄...

王遵业:北魏著名文史学家,擅长经史,文采誉满京城

王遵业:北魏著名文史学家,擅长经史,文采誉满京城

王遵业(?—528年),字遵业,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北魏著名文史学家,中书令王琼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出身太原王氏,为“四房王氏”第一房始祖。仪表清秀,擅长经史。起家著作佐郎,参修皇帝的《起居注》。迁右军将军、散骑常侍,出使慰劳柔然。为孝明帝...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同样都是秦国的功臣 三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是秦国功臣,商鞅遭车裂,白起被赐死,张仪为何能全身而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商鞅、白起、张仪三个人对于秦国而言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但是三人命运各不相同,只有张仪能够全身而退这是有原因的。变法者必不善其身商鞅是变法者,变法就涉及利益重新分配,得罪...

吴匡:东汉末年大臣,演义中是如何描述的?

吴匡:东汉末年大臣,演义中是如何描述的?

吴匡(生卒年不详),兖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东汉末年大臣,大将军何进部将,蜀汉将领吴班的父亲。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诛杀宦官吴匡是兖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是大将军何进的部将。光熹元年(公元189年),汉灵帝死后,十常侍干预朝政...

为什么刘备去东吴娶秦时只让赵云跟随?有何打算?

为什么刘备去东吴娶秦时只让赵云跟随?有何打算?

汉昭烈帝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想必大家对这个典故的来历已经非常清楚了。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三国争霸时期,孙权想取回荆州四郡,周瑜献计“假招亲扣人质”,将孙...

侯景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侯景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侯景,南北朝时期南朝汉政权的皇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侯景是北魏朔州怀朔镇鲜卑人,少年时便是一条骁勇好斗、横行乡里的地头蛇。“及长,骁勇有膂力,善骑射”,由此被“选为北镇戍卫,稍立功效。”这条地头蛇在军营混得风生水起,很快拉起一支私人武装。他趁“魏末北方大乱”之际,率部投奔权臣尔朱荣...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