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手握重兵推翻康熙易如反掌,可为啥不造反?康熙晚年说出答案
康熙皇帝统治期间,曾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统治时期是清朝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时期,共计61年。
在他的统治下,清朝实现了长治久安和繁荣稳定,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但是每一个皇帝的登基之路都是不平坦的,在康熙年幼登基后,当时朝中占据重要位置的鳌拜,因为掌握着重要军权,所以逐渐有了野心,想要更大的权利,因此多次违反康熙的命令,引起了许多是非。
当时鳌拜手握重兵,如果他试图造反,那康熙并不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对抗像鳌拜这样的辅政大臣。
但是鳌拜虽然品行不端,但并没有造反,后来康熙在晚年的时候也说出了鳌拜不造反的原因,其中又有怎样的因果呢?
01 年轻有为的鳌拜
鳌拜出生于瓜尔佳氏家族,这是清朝满洲八旗中最为显赫的家族之一。他的家族背景使得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出色的单人格斗能力,他善于搏斗,并且在与其他勇士的对决中取得了胜利。这使得他在当时的人们中间赢得了声誉和尊重。
由于他的勇猛和战斗能力,鳌拜成了清朝太宗皇太极的侍卫。作为皇太极的亲信,他参与了多次战争,并在其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勇敢的战斗精神。
鳌拜之一次随皇太极出征时,遭遇了明军的包围。然而,他并没有被明军所欺骗,而是运用智慧战胜了明军,成功脱离包围圈。这次胜利展示了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深得皇太极喜爱。
他也曾在多次战争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攻克皮岛、参加松锦之战以及平定农民起义等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因此,他被誉为满洲族中的之一位勇士,这个称号也体现了他在满洲社会中的崇高地位和声望,当时的鳌拜也深得皇太极的喜爱。
后来,鳌拜在巡查的过程中遇到了北方的强盗团伙,他帮助当地村民解决了这些强盗的问题,保护了百姓的安全,这一行动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赞许。
在皇太极去世后,鳌拜在多尔衮摄政期间扮演了重要角色,后来又在顺治帝福临亲政时得到重用。
他曾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一起辅佐康熙帝,对清朝的政治和军事事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02 成为辅政大臣
在康熙六年,索尼病逝后,康熙皇帝决定设立四大辅政大臣来辅佐自己处理政务,这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
之所以康熙如此信任鳌拜,是因为鳌拜在政治上有一定的手腕和能力。他善于处理政务,具备一定的统治能力和管理经验,在朝廷中最缺少的便是如此的人才。
事实证明,康熙的眼光是正确的。鳌拜在辅佐他时,也立下了赫赫战绩。
在担任辅政大臣期间,鳌拜积极推行“一条心、同声相应、同德相助”的思想,以此来统一朝廷内部的思想和行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朝廷的凝聚力。
鳌拜还积极推行军制改革,加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他还组建了“镇国大将军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为了朝廷和民间经济的更好发展,他还积极推行经济政策,加强了对商业和手工业的管理和监督。
在当时他还推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外国商人对中国市场的进入,保护了中国本土产业。
他还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和控制。他组建了“边防总督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管理,这些作为让康熙非常佩服鳌拜。
在担任辅政大臣期间,鳌拜为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政绩和贡献对于清朝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来以为会是朝廷的功臣,然而在不久后,他却像是变了一个人般,开始走上了对抗康熙的道路。
鳌拜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利,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来排挤异己和打压反对派。
他通过任用亲信和控制朝廷和军队的权力,他还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任用亲信,打压反对派,限制了他们的活动和发言权。
而且鳌拜还通过任用自己的亲信和支持者担任重要职位,他收买和贿赂等手段,以确保自己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使一些官员和势力倒向他,他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关键职位上,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控制了朝廷的决策和政策制定。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鳌拜与康熙皇帝在政策和决策上分歧越来越大。鳌拜倾向于保守和封建化的政策,而康熙皇帝则希望推动清朝的现代化和改革。
他们在对待满汉融合、封建制度、地方割据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和冲突。康熙皇帝最终意识到鳌拜对皇权的威胁,决定采取行动来削弱他的势力。
康熙秘密调查了鳌拜的罪行,并收集了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他的叛逆行为和对皇权的威胁。
而后,康熙皇帝在朝廷中组织了一场秘密的审判,将鳌拜列为叛逆罪犯,并宣布他的死刑。
鳌拜被处死前,他请求见康熙,并撕开衣服向康熙展示自己身上的伤痕。康熙看到这些伤痕后,含泪免去了鳌拜的死罪。
最后,在康熙十九年,康熙下令将鳌拜的同党处死,但是却只是将鳌拜囚禁了,以此来维护朝廷的稳定和皇权的权威。
这一举动被世人知道后,纷纷认为康熙是一个仁慈和宽容的皇帝,此行为也被认为是康熙治理国家的一种体现。
其实康熙不杀鳌拜还是有许多的原因的,因为当时鳌拜在康熙晚年时期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权力,成为康熙朝的重要官员和亲信。
如果杀掉鳌拜,可能会引发政治动荡和权力争斗,对清王朝的稳定和统治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康熙也考虑到了鳌拜的家族背景和地位。鳌拜来自一个有着显赫家族背景的满族家庭,他的家族在满清政权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如果贸然杀掉鳌拜可能会引发家族的不满和反抗,对清王朝的稳定和统治也会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康熙只是选择将他囚禁了起来。
其实总体来说,鳌拜和康熙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他们之间既有对抗和斗争,也有仁慈和宽容。
03 为何不造反?
其实有人疑惑,按当时鳌拜的势力来说,推翻手中无实权的康熙易如反掌,但是他在被囚禁前,却从来没有过造反的想法。
即使与康熙对抗多年,但他也只是想要更大的权力,从而能在朝廷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造反一事从来不是他的目的,这其中的原因,康熙晚年曾说出过答案。
“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
在这段话中,康熙皇帝表明了鳌拜曾经对朝廷做过的贡献。鳌拜死后,康熙皇帝还是追赐鳌拜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其实康熙皇帝对鳌拜的赞美也有一定的原因的,鳌拜在清朝的建立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对康熙皇帝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康熙深知鳌拜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在康熙眼中,鳌拜是当之无愧的功臣。鳌拜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就立下了许多战功,为顺治一朝打下了大清江山。
他在满清贵族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同时也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和权力。赫赫战功和对朝廷贡献使得他在满清政权中拥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
而且在康熙皇帝在位期间,鳌拜继续为朝廷立下了许多战功,包括平定吴三桂叛乱、御驾亲征西北准噶尔部等等。虽然做了错事,但是他依旧是康熙眼中的功臣。
后来,雍正继位后,当即便展开了对鳌拜的调查和审查后,发现鳌拜并没有实施谋反的行为或意图。
雍正皇帝对鳌拜的过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他在康熙朝的政绩和表现,以及与其他官员的关系等。
通过这些调查,雍正皇帝得出结论,认为鳌拜并没有背叛大清王朝的行为。
而且雍正皇帝也考虑到了鳌拜在满清政权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提出鳌拜对满清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于是雍正皇帝决定废除鳌拜的罪名,并恢复他的名誉,这也是出于对鳌拜过去贡献和忠诚的认可,以及对满清政权稳定的考虑,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当时朝廷和官员的支持和认同。
参考文献
[1]杨珍.辅政大臣遏必隆、鳌拜满文奏疏研究[J].满语研究,2016(01):117-122.
[2]禇若千.康熙帝宣布亲政的诏书[J].历史档案,2016(04):145.
[3]马伟华.鳌拜被擒与康熙历狱的彻底翻案[J].科学与管理,2015,35(04):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