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旗美如画——传承发扬抗美援朝英雄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杨根思(1922-1950)牺牲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1931-1952)牺牲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5团2营通信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邱少云(1926-1952)牺牲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29师87团3营9连战士,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王海(1926-2020)曾任中国人民 *** 空军司令员,空军上将军衔。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 *** 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三十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六千个功臣集体。英雄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摘自《铭记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 著作选读》第二卷)
杨根思:信念如磐 血战到底
■樊伟伟
1950年11月29日,朝鲜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上,天上飞机盘旋,地上硝烟弥漫,猛烈的炮火已经将志愿军大部分工事摧毁。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领一个排扼守这片阵地,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在连续8次成功阻击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猛烈进攻后,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人。面对敌人即将发起的第9次进攻,杨根思默默收拢了阵地上所剩的全部武器——1包 *** ,3枚手榴弹和手中的驳壳枪。眼看美军爬近山顶,他投出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随即抱起仅有的一包 *** ,拉燃导火索,拼尽全力冲进了敌群……伴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杨根思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8岁。
无比坚定的信念,才能锻造钢铁战士;无比坚强的意志,才能淬炼铁血军人。杨根思这种战斗到底的精神不是凭空而来、与生俱来的,而是理想信念感召、红色血脉传承、实战锤炼砥砺等多重因素催生出来的。1944年2月,杨根思参加新四军后,“像瞄准射击一样认真领悟革命道理”,入伍第二年就光荣加入中国 *** 。在他的入党申请书里有这样一句话:“跟毛主席,跟 *** 革命到底,我把一辈子交给党。”杨根思的成长经历告诉新时代革命军人,只有始终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一言一行、体现到一岗一位,常补精神之“钙”,强固信仰之基,才能做到关键时刻用生命担使命、紧要关头用牺牲谱忠诚,冲锋号一响就奋勇向前,不惜一切战强敌。
军人的荣耀在沙场。在军人心中,信念如磐、战斗到底从来都不是一道哲学命题,而是一张用热血和生命书写的答卷。在入朝作战途中,刚担任连长的杨根思就向营长表明心迹:“只要有一个坚强的意志,就不怕九十九个困难。”在登上小高岭阵地前,他紧握拳头给全连官兵进行战斗动员:“在革命战士面前,我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铮铮誓言掷地有声,气壮山河。对广大官兵来说,在与风险挑战斗争时能不能始终信念如磐,在与强敌对手过招时能不能始终斗志昂扬,需要我们用行动来作答。在新的征途上奋斗奋进,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坚如磐石的信念、战斗到底的品格,专心致志谋胜战、练打赢,一心一意强本领、提能力,矢志不渝勇斗强敌、勇克难关。
英雄是时代的航标灯,也是鲜活的价值观。杨根思的事迹影响和教育了志愿军官兵,在临清江反击战中,就涌现出38位“杨根思式”的英雄。前进的道路上,斗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崇尚英雄更应争做英雄,致敬英雄还须英雄辈出,主动接过前辈们手中的钢枪,永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初心与本色、执着与坚守、使命与担当,面对强敌对手、面对风险挑战、面对棘手难题,不屈服、不退缩、不止步,坚韧不拔战斗到底,真正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如铁,让敢战斗、勇冲锋的意志如钢,在奋斗强军的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军人的荣光。
黄继光:为了胜利 义无反顾
■丁晓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上甘岭是志愿军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是朝鲜中线的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黄继光所在的六连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必须对敌阵地上的火力点和地堡进行爆破。连队接连派出的爆破组,都未能完成任务。天色渐渐亮起来,如果不能迅速消灭前方火力点,夺不回高地,将影响整个战斗。关键时刻,黄继光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在使用完最后一颗手雷、身负重伤的情况下,黄继光艰难爬行10多米后,猛地站起来,张开双臂,纵身扑向正在疯狂吐着火舌的敌机枪口,用身体牢牢地封堵住敌人碉堡上的射孔……敌人的机枪哑了,志愿军官兵乘机发起反攻,一举夺取了高地。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黄继光参军入伍时,因为个头小差点被拒之门外。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战士,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展示出极不平凡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入伍之初,黄继光就立下立大功、当英雄的宏愿。刚上战场,他因为被分配当通信员而情绪低落,指导员用马蹄表作比喻,让黄继光明白了“少了谁都不行,谁都重要”的道理。当他得知毛主席的警卫员张思德也曾是通信员时,一种荣誉感和英雄气不由在心中升腾。在看过电影《普通一兵》后,黄继光在日记中写道:“我愿意向马特洛索夫同志学习……敌人的地堡,假使炸不掉时,我也有决心把它那个枪眼堵死。”
在战场上、在紧急关头、在危难时刻,革命军人就是要挺膺担当,有舍我其谁的豪气、有敢于胜利的勇气、有奋不顾身的胆气、有不怕牺牲的英雄气。
黄继光牺牲后,又相继涌现出多位“黄继光式”的英雄人物。据志愿军第15军《抗美援朝战争战史》载:“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 *** 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有人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事实上,他们没有搞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战士会如此英勇顽强,为了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让敌人不解的“谜一样的东方精神”,其源头在哪里?从黄继光写给母亲的信中可以找到答案:“如果我牺牲了,亲爱的母亲,不应悲痛,要明白儿的志愿,是为了祖国的将来和人民的和平幸福。”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在得知儿子牺牲后也说:“他为了多数人过幸福日子,牺牲自己,他有志气。”在志愿军官兵心中,比生命更重要的是祖国和人民、和平和正义。为此,他们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强军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牢记英雄事迹、赓续英雄血脉,当那一天真的来临,要像黄继光等英雄模范那样,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为了胜利能够奋不顾身,做到敢打必胜、不辱使命。
邱少云:守纪如铁 意志如山
■周燕虎
一支军队,只有纪律严明、军令如山,才能上下同欲、所向披靡;一名军人,只有守纪如铁、意志如山,才能毫无畏惧、舍生忘死。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奉命攻占391高地敌军前哨阵地,邱少云和战友潜伏在距敌军阵地前沿60多米的草丛中。敌人发射侦察 *** ,恰巧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草丛,烈火蔓延到他身边,点着了他的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潜伏战友安全和战斗任务完成,邱少云以超乎常人的强大意志,强忍烈火焚身的剧痛,牢牢趴在原地直至壮烈牺牲,用生命铸起一座“纪律重于生命”的不朽丰碑。
回眸70年前那场来之不易的伟大胜利,面对条件极为艰难、力量极为悬殊的严峻考验,志愿军官兵之所以敢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以劣势装备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即使粉身碎骨,也“决不畏惧,决不动摇,上级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意志如钢铁般坚韧不拔、牢不可破,和始终坚守铁一般的纪律是分不开的。
出国作战前,志愿军专门进行政策和纪律教育。彭德怀强调:“这次出国作战,纪律问题更重要。”在长津湖畔“50年不遇的严寒”中,衣着单薄的志愿军官兵战斗在零下4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虽然动作僵硬如原木,仍奋勇前进、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冲锋让对手终生难忘;接到“死守铁原”的紧急命令,志愿军某部坚守在狭窄的铁原地区,阻敌13个昼夜,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人在阵地在”的钢铁誓言,任务完成后,“一个师只剩一个团”“铁原变成了‘血原’”。李奇微曾慨叹:“中国军队习惯了各种极端恶劣的天气,也习惯于忍饥挨饿,纪律严明,训练有素。”
正是靠着这种“纪律严明”,不论是面对饥寒交加的极端考验,还是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不论是一个人的孤军作战,还是一群人的浴血奋战,志愿军官兵总是闻令而动、执令而行,攻如猛虎、守如泰山,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战争实践反复证明,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不仅是人员数量多少、武器装备优劣、技战术水平高低,更是困难挫折中交战双方意志力的比拼、生死考验前纪律性的对决。“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个纪律,是建立在高度政治觉悟基础上的革命纪律,是党的意志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是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的集中反映,是革命军人“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意志决心的全面彰显。
习主席强调,军队是最讲纪律的,纪律严明是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对广大官兵来说,遵守纪律是无条件的,必须坚持有纪必守、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切实“用铁的纪律凝聚铁的意志、锤炼铁的作风、锻造铁的队伍”,让守纪如铁、意志如山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强军征途上熠熠生辉。
“王海大队”:不惧凶顽 敢于亮剑
■杨思聪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至今陈列着一架绘有9颗红星的米格-15歼击机,这就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下过赫赫战功、被誉为“永远的王牌”的飞行员王海当年驾驶过的功勋飞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王海不仅个人创下击落击伤敌机9架的辉煌战绩,还带出一支“英雄的王海大队”。这个飞行大队先后参加空战80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飞行员人人都创造了战绩,每架战机上都涂上了象征着击落击伤敌机的红五星。回顾那段光荣的战史,相较一连串令人震撼的数字,更值得我们铭记的是王海等人留下的“空中拼刺刀”精神。
何谓“空中拼刺刀”精神?一名当年曾参战的美军飞行员作过这样的描述:“他们好像要跳出飞机和我们近身格斗似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空军与美国空军相比,无论是在装备数量,还是在技术战术、作战经验上,都有很大差距。这种情况下怎么打?王海说:“党教导我们,一个指挥员、一个 *** 员,决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应该想办法坚决克服困难完成党和祖国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
在一次战斗中,“王海大队”奉命迎击来犯之敌。当机群到达清川江附近上空时,发现左方低空有60多架美军F-84型飞机在盘旋活动。趁敌机还未察觉,王海当机立断,发出“跟我攻击”的命令,随即率领6架战鹰直扑敌机。距离最近的一次交战,王海在与敌机相距不到500米处开火,敌机在他眼前爆炸,而对方的子弹也打在他的机翼上。短短几分钟,王海所在大队共击落5架敌机,王海本人击落两架敌机,打出了5∶0的战果。多年以后,王海曾感慨地回忆说:“我就是凭着勇敢,勇敢不怕死,飞行员怕死还能当飞行员吗?”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像王海一样不惧凶顽、敢于亮剑的飞行员还有很多。一次战斗中,飞行员韩德彩在飞机油料即将耗尽、驾机返航途中,突遇敌机来袭,他临危不惧,毅然选择与之缠斗,并果断开火将敌击落,之后,飞机刚一返回跑道,发动机即骤然停车。在另一场战斗中,飞行员孙生禄驾机升空后不久,便遭多架敌机围攻,在炮火猛烈攻击下,他的战机伤痕累累,但为了能够牵制敌人,保证我方机群的安全,他顽强地坚持战斗,直至最后弹药耗尽、飞机起火,他用尽余力,驾驶着熊熊燃烧的战机,把自己当作最后一枚炮弹,向敌机猛撞过去,血洒长空……
“气为兵神,勇为兵本”,正是凭借这种“宁可血洒蓝天,撞也要把敌机撞下来”的誓死决心,志愿军飞行员才能在九死一生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创造出以弱胜强的不朽战绩。今天,我军的武器装备更先进了,更应做到“钢多气足骨更硬”,不管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处于多么危险的境地,都要始终保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血性胆气,确保出剑之时令敌胆寒、亮剑之处所向披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中华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用鲜血浇灌出和平之花,用身躯矗立起民族尊严,他们的英名将永远留存在共和国史册上。
资料整理:张佳豪、李露赢
制 图:孙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