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人为何会相信有不老之术?皇帝对于长生有多渴望

历史文化1年前 (2023-07-15)590

我们现代人基本上都知道不老和长生都是不存在的,能不能长寿不是自己就能决定的事,跟基因、生活环境还有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关系。那古人为什么就会相信有长生不老之术呢?实际上这不是简单的愚昧问题,也和他们恐惧死亡有关。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害怕死亡,所以古人需要通过延长自己的寿命来减少这种恐惧。而帝王更多是因为自己的贪念,所以想要长生,毕竟哪位皇帝不想一直能坐在皇位上呢。

人们消解对死亡的恐惧,就是通过对长生不死的幻想来达到心理的慰藉。他们不再把死亡看成是人生的终结,而是生命持续的开始。先民们想尽一切的办法来解决死亡问题的困扰,因而设想出多种获得不死的可能性 *** 。

原始先民对死的恐惧,为了消除这样的恐惧,坚信死只是一种疾病,能通过某种药物就可以治愈。因而,他们更先想到的办法就是通过服食某种东西达到不死。

他们服食的东西有某种不死树上的果实,如“蓬莱……珠开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又“‘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郭璞云:‘甘木即不死树,食之不老。”

他们称这些树上结实的果实为不死药。此外在原始思维中,凡是能够治愈疾病的东西都是能让人长生不死的药物,因而,有玉英、草,甚至是河水等等。这些都是最初人们为逃避死亡的 *** 。

《庄子·逍遥游篇》:“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又:“乃学谷,道引轻身。”《新语·慎微篇》:“绝五谷……求不死之道。”“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知慧而夭,不食者不死而神。”

袁珂注引郝懿行言“然则不死之民,盖以不食而得之。”又据《淮南子·地形训》载有不死民,高诱注云:“不死,不食也。”

由上可知,古人除了服食所谓的不死树的果实,玉英等带有象征意味的不死药,人们还设想神应该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所以他们坚信一个人能延绵生命,是不用食五谷的。

而汉代人们认为食气或者不食能够长生不死且能够成为神,现在的人们之所以早死,是应为食了俗物,这种俗物使人聪明,但是会让人早死。人们倡导不食或食气的方式来寻长生之道,而且这个 *** 受到人们的追捧。由此可知,人们认为通过不食或者食气也可以达到长生不死。

从文献记载的神话故事传说中有许多关于不死之境、不死之国、人间仙境等地方,地处于渺远之地,其地有许多奇珍异兽,能使人们长生不死,比如昆仑之境、不死之山、羽民国等。

“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先民普遍认为昆仑之境是距离不死之境最近的,通过登上昆仑山,就可以到达凉风之山,就可以不死,或再往高处走,就可以成为神了。

又“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不死之国的人,都是以甘木作为食物,而这个甘木能使人们长生不死,所以人们往往都向往这种不知死的乐土。

先民不仅畅想出服食“不死药”到达不死之地获得长生不老,同时也设想是否可以通过接触某种东西,达到长寿的目的。如“犬封国曰犬戎国,状如犬。有一女子,方跪进柸食。有文马,缟身朱鬃,目若黄金,名曰吉量,乘之寿千岁。”

又“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海外西经》)郝懿行注云:“郭璞引《淮南子·览冥训》云‘青龙进驾,飞黄伏皂。’乘黄又即警黄。”

《汉书·礼乐志》云:“訾黄何不徕下?”应劲注云:“云‘时乘六龙以御天,訾黄一名乘黄,龙翼而马身,黄帝乘之而仙。”’

通过接触文马、乘黄等灵寿达到长生,这正是弗雷泽所称的“‘接触律’或‘触染律’,即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切断实际接触后,仍继续远距离地互相作用。”

人们想到凡是能永久存在的事物,说明是长生的,所以凡是接触到它的东西,都可以达到长寿。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先民认为寻找不死之药、达到不死之乡、寻找灵兽等都是虚无缥缈的,所以,应该寻求另外的途径达到不死的目的。他们认为可以通过修炼,修炼有术就可以不死。

修炼之术一出现,就引起统治者的兴趣,他们都坚信可以通过修炼,可以达到长生。如“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燕王尽然相信能够通过学习不死之道,达到长生,所以派人学习。

又《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蜡曰‘嘉平’。”集解注引《太原真人茅盈内纪》曰:“始皇三十一年九月庚子,盈、曾祖父濛,乃于华山之中……始皇闻谣歌而问其故,父老具对此仙人之谣歌,劝帝求长生之术。始皇帝听闻谣歌,居然改国号,听信长生之术”。

有人教燕王修不死之道,父老劝秦始皇求长生之术,都是下层人民先掌握长生之术的,这似乎是一些下层人为了迎合帝王追求长生不死所敷衍出的伎俩,但是我们可以推知出,在先秦时期,修炼不死之道是很受欢迎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307/515124.html

“古人为何会相信有不老之术?皇帝对于长生有多渴望” 的相关文章

古代太子要是没有继承就去世了 儿子和妻子又是怎么安排的

古代太子要是没有继承就去世了 儿子和妻子又是怎么安排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太子没有继位去世后,太子妃和儿子怎么安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以来,太子这个位置都是十分尴尬的,不仅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就连和其余皇子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微妙的,所以处于这个位置,原本就是高风险的,再加上很多事情的影响,历史上出现了很...

在政治、文学等方面,范成大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政治、文学等方面,范成大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 (《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人。南宋名臣、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

盘点三国早期六位将领,他们有杰出成就却被历史遗忘

盘点三国早期六位将领,他们有杰出成就却被历史遗忘

三国(220年-280年)是,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将星云集,桃园三兄弟、五虎上将、五子良将等等优秀武将名传青史,让人耳熟能详。然而,还有那么一些人并没有...

李隆基登基之后要杀上官婉儿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李隆基登基之后要杀上官婉儿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李隆基,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针对的对象是为韦后和安乐公主。因为这两人杀掉李显后想掌权。当李隆基把这两个人杀掉,把权力转移到他的父亲李旦身上后,实际上就达到目的了,不需要进行...

虞姬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她是项羽的宠妾还是正妻

虞姬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她是项羽的宠妾还是正妻

对虞姬和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虞姬是项羽宠妾,正妻另有其人?项羽困于垓下,曾作《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公元前209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项梁死,...

钟会:曹魏名将、书法家,屡出奇谋,工于书法

钟会:曹魏名将、书法家,屡出奇谋,工于书法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髦的夺权企图。...

徐干:东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以诗、辞赋、政论著称

徐干:东汉末年文学家、哲学家,以诗、辞赋、政论著称

徐干(170-217年),字伟长,北海郡剧县人。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幼勤奋好学,博闻强识。曹操平定北方后,担任司空(曹操)军谋祭酒掾属,转任五官中郎将(曹丕)文学掾。建安二十二年(217)春天,染疾去世,...

古代后宫女子过得到底开不开心?

古代后宫女子过得到底开不开心?

古代后宫女子过得到底开不开心?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很多朋友都觉得“后宫佳丽三千”只是虚指,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实则不然。在许多朝代里,后宫中女人的数量远超“三千”这个数字。打个比方来说,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里,宫女的数量多达万人,每逢节令皇宫中的场面真可谓“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李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