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史十三:马其顿王朝
现在我们常说的“古希腊”,并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理和文化的概念,它大致包含了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诸岛以及小亚细亚沿岸等地区。古希腊由大大小小几百个城邦组成,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前面提到的雅典、斯巴达等,这些城邦之间时而结盟,时而内斗,它们共同构建起了所谓的“古希腊文明”。
马其顿是一个位于希腊北部的国家,它分为上马其顿和下马其顿两个地区。上马其顿山脉纵横、交通不便,发展相对落后,这里的人民属于各部族酋长,国王难以驾驭;下马其顿地处爱琴海沿海的平原地区,更靠近希腊,这里土地肥沃、适合农耕,是马其顿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的人民是隶属于国王的臣民,由国王直接统治。
马其顿人的民族构成复杂,但肯定具有一定的希腊人血统,他们在文化上认同希腊,官方语言也是希腊语。但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马其顿处于古希腊文明圈的边缘地带,国内民风粗犷,国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实行的又是君主制而非希腊的民主制,因此早期希腊并不认为马其顿是自身文明的一部分,而是将其视作未开化的蛮族,或者顶多认为他们介于野蛮人和文明人之间。事实上直到今天,关于“马其顿是否属于希腊”“马其顿与希腊是什么关系”之类的问题一直没有定论。
到了腓力二世(PhilipⅡ)统治马其顿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腓力二世通过改革币制,积极发展与希腊城邦的贸易,使马其顿的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他还强化王权,征招原山地部族人民为职业士兵,使松散的马其顿人团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稳定的国家。他建立起一支由他本人指挥的国家常备军,还组建了强大的海军,并在希腊重步兵方阵的基础上改良创立了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士兵们不仅穿上了厚重的盔甲,所使用的长矛长度也是希腊长矛的两倍,这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为日后马其顿横扫欧亚大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他牢牢控制住了马其顿本土后,为了获得更多的黄金,很快又将统治范围扩展到了东北部的色雷斯地区,因为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金矿。腓力二世通过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使马其顿一跃成为希腊北部的重要国家。但腓力二世的野心绝不仅止于此,他更远大的目标是要统领整个希腊世界。
随着马其顿的不断发展壮大,希腊也开始警觉和担忧起来,双方最终在公元前338年爆发了著名的喀罗尼亚(Chaeronea,古希腊城镇)战役。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腓力二世战胜了希腊雅典和底比斯(古希腊主要城邦之一,与埃及底比斯同名)联军,从此确立了马其顿在希腊的霸主地位。第二年,腓力二世在希腊科林斯(Corinth)召开泛希腊联盟大会,强迫希腊各城邦与自己结盟,腓力二世成为联盟的领袖,史称“科林斯同盟”。在这次会议上,腓力二世宣布了对波斯作战的决定,他代表全体希腊人宣布,将惩罚150年前薛西斯对希腊犯下的战争罪行。
然而,就在腓力二世开始实施这项伟大计划之前,自己却在女儿的婚礼上遇刺身亡,凶手被当场捉住后就地正法。通常认为,腓力二世的妻子奥林匹娅斯(Olympias)就是刺杀行动的幕后主使,甚至他们的儿子,也就是即将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的,被誉为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的亚历山大(即亚历山大大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可能参与其中。
奥林匹娅斯是希腊伊庇鲁斯(Ipiros)国王的女儿,她与腓力二世的结合原本就是一场政治婚姻。奥林匹娅斯本人性格专横独断、高傲暴躁,当腓力二世另有新欢后,失宠的奥林匹娅斯渐渐被疏远,因此心怀怨恨。在腓力二世与新任妻子的婚宴上,喝得醉醺醺的腓力二世邀请贵族们祈求神灵,祝福国王早日生下一个合法的王位继承人。这无疑是在暗指奥林匹娅斯不守妇道,影射亚历山大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此番言语不仅激怒了奥林匹娅斯,更是极大地 *** 了一旁的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当众将一只酒杯砸向自己的父亲,腓力二世也踉踉跄跄地站起来,拔出宝剑刺向自己的儿子。但由于腓力二世已喝得头昏脑涨,所以跌倒在地。亚历山大讥讽地说:“看吧,这就是那个要从欧洲打到亚洲的人,他的旅途不过就是从一张床爬到另一张床而已。”其实,腓力二世这样当众侮辱奥林匹娅斯和亚历山大或许并非完全是酒后的胡言乱语,因为早就有传言说亚历山大不是腓力二世的亲生儿子,腓力二世可能也是对此耿耿于怀,才借着酒劲说了这番话。总之,经过这件事后,奥林匹娅斯和亚历山大遭到了驱逐,母子二人回到了伊庇鲁斯,但腓力二世还需要亚历山大帮助自己完成大业,所以不久后又将其召回。
此时,腓力二世的新任妻子已为他生下了一个男孩,这显然会引起奥林匹娅斯和亚历山大对将来王位继承问题的担忧。腓力二世为了修复与奥林匹娅斯哥哥(现任伊庇鲁斯国王)的关系,以免他叛变投敌,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可腓力二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在女儿的婚礼上遇刺身亡。凶手是一个身份地位不算显赫的人,曾受到将军阿塔鲁斯(Attalus,腓力二世的新任妻子就是阿塔鲁斯的侄女)的冤枉,但腓力二世拒绝为其申冤,因此他对国王怀恨在心。
至于腓力二世遇刺事件,究竟是凶手的个人行为,还是受到奥林匹娅斯和亚历山大的指使,已不得而知,但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奥林匹娅斯和亚历山大确实具有充分的作案动机和嫌疑。并且在腓力二世死后,其新任妻子很快被迫上吊自尽,奥林匹娅斯还残忍地处死了她的父亲以及她为腓力二世所生的一子一女。至于将军阿塔鲁斯,也被亚历山大下令处死。这样一来,再也没人能威胁到亚历山大的王位继承权了。亚历山大即位后马上宣布,刺杀事件的幕后黑手是波斯,凶手受到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指使,目的是阻止马其顿的东征。无论事实真相究竟如何,亚历山大终于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出生在马其顿首都,少年时曾受教于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据说亚历山大在12岁时曾轻易驯服了一匹成年人都无法驯服的烈马,当他骑着马优雅地回到众人面前时,腓力二世激动地说:“我的儿子,去寻找一个配得上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
亚历山大16岁时就代替父亲治理马其顿,并率领部队镇压了马其顿北部的起义。随后又与父亲并肩作战,将马其顿的势力范围扩展至达达尼尔海峡(古称“赫勒斯滂[Hellespont]”,今土耳其西部连接爱琴海和马尔马拉海的要冲)。在马其顿与希腊那场具有决定性的喀罗尼亚战役中,亚历山大率领骑兵部队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为马其顿赢得了最后的胜利,那时他才刚刚18岁。现在,随着腓力二世遇刺身亡,还不到20岁的亚历山大成为了马其顿乃至整个希腊世界的领袖。
然而,那些被迫与马其顿结盟的希腊城邦将腓力二世之死看作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雅典人更是幸灾乐祸,他们毫不掩饰地公开庆祝,甚至有人提议通过一则法令来纪念那位刺杀腓力二世的“勇士”。在雅典的鼓动下,希腊人纷纷要求摆脱马其顿的控制。眼前的形势,对于年轻的亚历山大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但亚历山大表现得极为果敢,他一刻也没有耽误,马上率军出发。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能够及时出现,或许可以避免这场骚乱发展成彻底的叛乱。他首先来到色萨利(Thessalie,希腊北部地区),马其顿的马匹和骑兵主要由这里提供,所以让色萨利保持臣服对马其顿来说具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亚历山大采取暗度陈仓的方式绕到敌人身后,不费一兵一卒,迫使重压之下的色萨利在公民大会上选举自己继续担任执政官。与色萨利的和解还使亚历山大获得了南边其他一些地区的认可,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军事冲突。随后,亚历山大继续向南推进,由于他的行动迅速,希腊人根本没有做好真正抵抗的准备,雅典不得不派出使团表达忏悔之意,对此亚历山大也欣然接受。在随后召开的科林斯泛希腊同盟大会上,各方推举亚历山大代替其父腓力二世之职,成为全希腊的领袖。就这样,亚历山大成功地让希腊世界再度臣服马其顿,化解了这场危机。此次大会还宣布,亚历山大不只是马其顿国王,他还是阿喀琉斯的后代,并被选为征服波斯的全权将军。虽然这一切都只是走过场,但却拉开了历史上古希腊文化大范围传播的序幕。
然而反叛的并不只是希腊,色雷斯地区此时也出现躁动不安的迹象。亚历山大率军狠狠打击了那些叛乱者,重新稳固了这一地区的形势。当他撤军回国时,又得知西北方向的伊利里亚(Illyria,古地区名,今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入侵马其顿的消息,于是又打败了这些入侵者,确保了马其顿西北边境的安全。可是,连续征战的亚历山大还未能停歇,就传来希腊再次反叛的消息。因为此时希腊人听到一个传言,说亚历山大已在与色雷斯人作战时阵亡,甚至还有“证人”向人们讲述亚历山大死亡的详细经过。于是,对亚历山大和马其顿一直面服心不服的希腊人再次萌生反意,以底比斯城邦为首的希腊人纷纷行动起来,发起了反抗马其顿的运动。希腊人甚至得到了波斯的金钱资助,因为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也开始意识到马其顿是一个危险的邻邦。
得知消息后的亚历山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只用了不到十四天时间就从伊利里亚赶到了希腊底比斯城下。这次,亚历山大决定杀一儆百,一番激战之后,底比斯被攻陷。随后进行的惩罚性大屠杀使六千名底比斯人命丧黄泉,剩余数万居民被卖作奴隶,底比斯城被夷为废墟,这个在巅峰时刻曾击败斯巴达而一度引领整个希腊世界的强大城邦就此覆灭。虽然二十多年后底比斯再度重建,但昔日的荣光不再。
底比斯的覆灭使那些反对亚历山大和马其顿的运动顿时烟消云散,雅典慌忙派出使团向亚历山大表示祝贺并请求宽恕,其余希腊城邦也纷纷表示臣服,事情的发展正如亚历山大所预期的那样。
现在,亚历山大终于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开始对波斯的远征了。他的远征计划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征服小亚细亚,然后是叙利亚和埃及,最后再向波斯腹地进军。
公元前334年春天,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与希腊各城邦组成的联军(约3万名步兵、5000名骑兵、160艘战船)跨过达达尼尔海峡,开始了他的征服计划。在出发之前,亚历山大仿佛预见自己不会再回来似的,变卖了所有王家领地的资产,将所得收入分给了他的朋友,有人问他为自己留下了什么,亚历山大回答说:“希望。”
踏上东方的土地后,亚历山大专程来到了特洛伊(著名古城遗址,位于今土耳其),在此进行了一系列祭拜活动。随后,亚历山大与驻扎在小亚细亚的波斯军队在格拉尼库斯河(Granicus River)发生了首次大规模交战。此战双方的兵力大致相当,亚历山大获得全胜。接下来,亚历山大又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不断蚕食着波斯帝国的领地。
随着亚历山大在小亚细亚的快速推进,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再也坐不住了,他亲率十几万(一说60万)大军渡过幼发拉底河前来迎战。可是,兵力占优的大流士三世放弃了适合波斯大军团作战的开阔平原地带,主动来到了地形更为狭窄的伊苏斯(Issus,今土耳其伊斯肯德伦[Iskenderun]北)地区。这样一来,千军万马挤成一团,波斯军队的人数优势就无法发挥出来,这也是之后波斯战败的原因之一。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时,亚历山大向大流士三世乘坐的战车及其周边护卫发起了猛烈攻击,大流士三世却在这时掉转车头,仓皇而逃,致使军心动摇,波斯大军随即全面溃败。在逃跑的过程中,大流士三世甚至脱掉了自己的盔甲和披风,跳下战车,骑上一匹脚力更快的马继续逃跑,连自己在大营中的母亲、妻子和孩子们也全然不顾了,后来获胜的亚历山大给予了她们作为王室应有的尊重和照顾,这场战役就是马其顿帝国与波斯帝国之间著名的“伊苏斯之战”。
战役过后,亚历山大并没有乘胜追击,因为他知道波斯海军还控制着地中海沿岸地区,如果贸然深入波斯帝国的腹心地带将会犯下重大的战略错误。所以亚历山大仍然遵循既定方针,继续向叙利亚进军,这样也能从陆地上占领被波斯控制的地中海沿岸港口,从而瓦解波斯军队的海上力量。接着,亚历山大一路南征,在征服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后,他终于来到了埃及。
现在埃及已与波斯完全分隔开来,波斯驻埃及总督除了投降外别无选择。至于埃及人,他们早就恨透了波斯的统治,因此把亚历山大当作救世主一般,人们欢呼雀跃地迎接亚历山大的到来。在这样喜庆的氛围中,一个自欺欺人的传言也在埃及民间散播开来,人们说亚历山大其实是以前的埃及国王内克塔内布二世的儿子,他当年兵败后先逃到了努比亚,后又辗转去了马其顿宫廷,并在那里隐姓埋名地生活着,后来他与腓力二世之妻奥林匹娅斯偷情,两人生的儿子就是亚历山大……
就这样,亚历山大兵不血刃,顺利接管了埃及。在埃及逗留期间,亚历山大被埃及那些古老的建筑奇迹深深震撼,以至于他宣称要在马其顿也修建类似吉萨大金字塔那样的宏伟建筑。与波斯恶意破坏埃及宗教的做法相反,亚历山大特别尊重埃及古老的风俗习惯,他在孟斐斯虔诚地向神牛阿匹斯和其他埃及神祇献祭,精心维护与埃及祭司集团的关系,因为亚历山大知道,要想统治这个国家,必须得到他们的支持。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彰显自己统治埃及的合法身份,亚历山大还亲自前往锡瓦绿洲的阿蒙神庙接受神谕,结果证明他确实是“阿蒙之子”。虽然这一切只是作秀,但这些姿态在当时极大地取悦了埃及人,使埃及人心甘情愿地接受他的统治。
亚历山大在埃及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新建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城内建有市场、伊西斯神庙、希腊诸神的神庙,并修建了坚固的城墙环绕其外。亚历山大亲自参与了城市的选址和规划工作,据说他在地上用麦粒来规划这座城市的街道布局时,突然飞来一群鸟将这些麦粒吃掉,这使他心感不安,认为是不祥之兆。好在一位随行的智者告诉他,这意味着这座城市将会吸引很多人前来定居,是繁荣兴旺的吉兆,这才使亚历山大释怀。亚历山大修建新城的目的是想让它成为西亚和东地中海一带的商贸中心,让世界贸易尽可能落入希腊之手。后来的事实证明,亚历山大对这座新城的选址确实独具慧眼,此后的亚历山大城逐渐发展成为希腊世界更大的城市,甚至超过了雅典。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亚历山大城仍是埃及第二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它产生的巨大价值已远远超过了亚历山大当初的目标和期望。亚历山大在之后的征战中,共建立了70多座新城市,其中至少有13座都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些城市里居住着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希腊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由他们传播到了全世界,其实这才是亚历山大留给后世最珍贵的遗产。
亚历山大在埃及休整了六个月后,于公元前331年春天再次踏上征程。现在,他已完全掌握了东地中海的制海权,可以放心地向波斯帝国的腹地进军了。在此后的高加米拉(Gaugamela)会战中,亚历山大再次以少胜多,击败了波斯军队。在战斗中,发生在伊苏斯之战中的那一幕再次上演,当马其顿的重装步兵推进到大流士三世身边激烈地近战时,这位被喊杀声、哀号声吓破胆的波斯国王再次掉转马头仓皇逃窜。亚历山大赢得此战胜利的同时,也标志着波斯帝国灭亡的败局已定。
亚历山大获胜后乘势推进,先轻松占领了古老的巴比伦城,接着又占领了波斯的两座都城苏萨(Susa)和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然后继续追击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与此同时,波斯内部开始出现异动,一个叫贝苏斯(Bessus)的总督发动政变,将大流士三世囚禁了起来,准备当作与亚历山大谈判的筹码,以便能重整旗鼓,日后继续与之对抗。亚历山大得知消息后昼夜兼程地全速追击,在紧要关头,贝苏斯命令大流士三世骑上快马与自己一同逃跑。大流士三世拒绝了这个无礼的要求,恼羞成怒的贝苏斯拔剑刺伤了大流士三世,随后逃之夭夭。当追赶而来的马其顿士兵发现大流士三世时,他已经奄奄一息,很快便气绝而亡了,亚历山大以更高的礼仪为大流士三世举行了国葬。至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Achaemenid] 王朝,又称波斯之一帝国)宣告灭亡。至于那个作乱犯上的贝苏斯,后来遭盟友抛弃而被俘,亚历山大按照波斯处置叛徒的惯例将其劓鼻割耳后处死。
亚历山大如愿以偿地征服波斯帝国后,并没有撤军返回马其顿,因为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他的野心也急剧膨胀,以至于让他有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那就是继续征服,直到世界的尽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的群山中进行了一系列征战后,他又挥军南下印度河流域,在印度河以东的海达斯佩斯河(Hydaspes River,今巴基斯坦杰赫勒姆河[Jhelum River])与印度国王波鲁斯(Porus)进行了他东征以来的最后一场大规模会战并取得了胜利。亚历山大被年迈的印度国王波鲁斯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所折服,最终派人说降了波鲁斯,并把王国还给了他,甚至还拓宽了王国原有的疆域,使其成为马其顿的一个附属国。
在此之后,亚历山大还想向东继续他的征服之路。但是,由于连续征战多年,亚历山大手下的士兵们早已产生了强烈的厌战情绪,特别是在征服波斯以后,士兵们十分不理解为何还要去继续征服那些陌生的未知世界。尽管亚历山大本人极不情愿,但迫于强大的压力他不得不停止远征,开始了西归之路。
通过十几年的连续征战,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更大的广袤帝国。然而,就在亚历山大回到巴比伦并开始筹备远征 *** 半岛时,却突然发起了高烧,持续数日后在一个傍晚离开了人世,这时他还不满33岁。关于亚历山大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有被部下毒杀说、死于疟疾说、喝酒过度说、过劳死说等等,至今仍是一个谜。
亚历山大的东征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扩大了各民族对已知世界的认知,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马其顿人也在后来所谓的“希腊化时代”(波斯帝国灭亡后的一段约三百年的中近东历史时期)逐渐被希腊人认同和接受,最终融入了希腊文明圈。
正因为马其顿与希腊之间有着这样难以厘清的历史渊源,所以现代的希腊共和国强烈反对马其顿使用“马其顿共和国”这个国名,因为希腊认为使用“马其顿共和国”这个国名暗示着马其顿对希腊北部的部分领土(古代属于马其顿)可能存在觊觎之心。最终,双方在相互妥协后,马其顿共和国于2019年2月12日正式更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这一持续了27年的国名纷争才宣告结束。
亚历山大死后,谁来继承这个庞大的帝国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亚历山大只有一个还未出世的遗腹子,虽然他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但因其患有癫痫存在心智方面的问题,所以不可能担此重任,而他手下的将领们也没有哪一个人拥有足够的能力和威信来充当唯一的统治者。于是,他手下的将领们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亚历山大建立的这个庞大帝国迅速土崩瓦解,被分成了若干部分。经过长达约二十年的争夺后,最终形成了三个政权,分别是统治马其顿本土和希腊的安提柯王朝、统治亚洲部分的塞琉古王朝、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亚历山大的妻子、孩子和母亲奥林匹娅斯都被杀害,亚历山大本人的遗体也在战乱中遗失,因为谁都想把亚历山大的遗体埋葬在自己的地盘,这样才能向外界证明自己才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
相传亚历山大的遗体被来自埃及的入殓师们 *** 成木乃伊,装入了一口人形的金质棺材中,在运回马其顿故土安葬的途中,被将军托勒密一世(PtolemyⅠ)劫走运往了埃及,最后安葬在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但至今考古尚未在此地发现亚历山大的陵墓,这位伟大的统治者究竟葬在哪里成了一个历史谜团。
随着托勒密一世进驻埃及,埃及由此开启了长达近三百年的托勒密家族统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