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两宋时期,三国史研究中的经世致用理念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1年前 (2023-07-22)310

文|木木

编辑|观星

两宋史家的经世致用理念在三国史研究中有突出表现,具体表现在“兴衰之鉴”、“正闰之辨”与“边防之策”三个层面。

立足于“兴衰之鉴”的三国史研究,主要通过三国史书编纂与史事评论的方式,总结蕴含于其中的君臣之道、礼乐教化、刑罚律令等与国家治乱兴衰的关系,达到以史资治的目的。

以“正闰之辨”为目的三国史研究,聚焦于魏、萄正统问题的争论和诠释,为两宋政权的合法性建设提供依据。

在“边防之策”目的下,宋人借由分析三国战事的战略得失、攻防要领、地理形势等,以期为现实边防守御提供借鉴。

三国史学中的经世致用理念,成为观察两宋史学时代特征的重要视角。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将经世致用理念融人史学研究之中,是两宋时期史学的重要特征,司马光所言“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即是史家注重经世致用理念的清晰表达。

两宋是中国史学的繁荣时期,其中关于魏、蜀、吴三国历史的编纂、评论等尤为突出。

我们看到,两宋史家对三国史的研究,就知识层面而言,主要包括对《三国志》等史书的著录、考据、整理等,以史料考证和史籍保存为目的。

除此之外,两宋的三国史研究重视以三国史事为研究对象,进行史事的评判、援引与效法等,以服务于现实的政治资治、正统构建和军事防御等需求,体现出鲜明的经世致用理念。

揭示两宋三国史研究中的经世致用理念,可为观察宋代史学的时代特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兴衰之鉴

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演变中总结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为现实施政提供镜鉴,是历史研究中经世致用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为“兴衰之鉴”。

三国为政治分裂与政局动荡之时,两宋史家从中挖掘关于王朝兴衰成败之缘由,以供现实政治取鉴。史载,宋真宗在与大臣谈到三国史事时,就认为其“君臣善恶,足为鉴戒”。

大臣杨亿也称,如《三国志》等所载史事乃“圣人之垂教,或良史之立言”。

司马光《资治通鉴》在编纂三国部分时强调:“臣今所述,止欲叙国家之兴衰,著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失,以为劝戒。”

可以说,取择关于国家兴衰之事,以古鉴今,是推动两宋时期三国史研究繁荣的关键因素。

同时,两宋史家在三国史研究中追求“兴衰之鉴”之意,也通过史书修撰和史事评判的方式体现出来。

三国帝王的君道规范为宋代史家反复强调,这是关乎治乱兴衰的关键,其中为君之道中的“德义”尤为重要。

司马光《稽古录》评价刘备称:“昭烈以败亡之余,羁旅汉南,而能屈体英杰,要结同志,摧诅勅敌,因败为功;颠沛之际,不忘德义,美矣!”

刘备虽经败亡,然其“德义”为司马光所称道。对三国帝王的“不君”行为,司马光也会予以指责。如针对魏文帝辱于禁一事。

《资治通鉴》评曰:“于禁将数万众,败不能死,生降于敌,既而复归;文帝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

司马光批判魏文帝的“不君”行为,为当时统治者的君德修养提供了一个反面案例。君主任用人才是否得当,是关乎国家盛衰的重要因素,这在宋代史家的三国史研究中有深刻分析。

如胡寅称:“玄德襟度夷旷,磊慕落落,与孔明兼君臣师友之契,三代以还,未见其比也。”对刘备任用诸葛亮一事给予了极高评价。史家将曹魏灭亡的原因归于任人不当。

两宋史家通过揭示三国帝王君道修养、人才任用与国家兴衰的内在关联,对宋代帝王的君道规范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特质的体现

宋代史家在三国史研究中特别重视为臣者的仁义、忠义等特质,这在三国史书编纂与史事评定中多有体现。

如在《册府元龟》的编撰过程中,宋真宗针对三国魏将张杨收入“仁爱门”一事,认为“张杨为大司马,下人谋反,辄原不问,乃属之仁爱门,此甚不可者”。

遂责令编修官将其剔除出“仁爱门”,体现出真宗君臣对为臣之道“仁”的重视。与仁义相应的还有忠义、正义等。

戴少望《将鉴论断》评诸葛亮称:“有仁人君子之心者,未必有英雄豪杰之才;有英雄豪杰之才者,未必有忠臣义士之节。三者,世人之所难全也。全之者,其惟诸葛亮乎!”

史家有意凸显诸葛亮仁义、才能与忠义兼备的特质。朱熹则通过“修正”《资治通鉴》三国部分的一些具体细节,强调诸葛亮的“正义”行为。

朱熹称:“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汉丞相亮出师讨贼,而反书‘人寇’。”

因此,他在编写《资治通鉴纲目》时,将《资治通鉴》所称诸葛亮“人寇”改为“北伐”,强调诸葛亮军事行动的正义性。这是史家在三国史研究中重视史学“训诫”功能的具体表现。

宋代史家在总结三国兴衰事迹时,高度重视礼治教化的作用。

如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曹操拒绝“拥立”后,即以“臣光曰”的形式强调了礼乐教化的作用。

其称:“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风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曹操不敢废汉自立,正是受制于礼乐教化的约束。

作者又在《稽古录》中强调:“汉室不纲,群雄麋扰,乘舆播荡,莫之收省,太祖独奉迎而相之,披荆棘以立朝廷,则其名义固足以结民心矣。”

显然,司马光将曹操不敢代汉自立的原因归结为重“名义”的结果,从而将礼乐教化的功用提高到关乎国家治乱兴衰的高度。宋代史家的三国史研究中,刑罚律令的作用被反复强调。

针对诸葛亮治蜀刑罚严峻,胡寅分析道:都护李平同受遗诏,平后挟诈自营,无优国之事。侍中廖立徙长水校尉,因怏怏怀恨,疵毁乱群。

亮表废平、立为民,平徙梓潼郡,立徙汶川郡。后闻亮卒,平发病卒。立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或谓亮之致廖立垂泣、李平致死,岂徒伯氏夺邑,没齿无怨言而已哉。

于是可谓能用刑矣!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通过诸葛亮刑罚严峻而国人悦服的例子,突出了刑罚律令的作用。

张栻《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亦称,诸葛亮“至或有罪,虽人幕上宾如马谡,流涕斩之而弗释也。故李平、廖立既被废放,没齿怀德”。与此相对应,对魏文帝的滥刑行为,宋代史家则进行指责。

如胡寅称:“鲍信于父为有功之臣,鲍勋于己为忠谏之士,乃以私憾假公事而杀之,公卿劝止而不听,廷尉固执而不许,滥刑如此,难乎其永世矣。”

这即是说,宋代史家所强调的刑罚律令的作用,关键在于施刑严而不滥、严而不妄,这是他们从三国历史兴衰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以上可见,宋代史家的三国史书修撰与史事评判中,蕴含着“兴衰之鉴”的深刻用意,史家重视取择这一时期有关国家兴衰事迹,或作为正面例证进行取法,或作为反面案例引以为戒。

三、经世致用理念

史著中尤其重视总结君臣之道、礼乐教化及刑罚律令等在三国治乱兴衰中的作用,将三国史研究的经世致用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正统之辩,昉于晋而盛于宋。”强调正闰之辨是两宋时期史学的突出特点。对三国魏、蜀正闰问题的争议与诠释,是两宋史家三国史研究中经世致用理念的深刻体现。

两宋史家的三国正统争论与诠释,突出表现为北宋“尊魏”与南宋“志蜀”。

正如四库馆臣所言:“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人于金,故南宋诸儒乃纷纷起而帝蜀。”

我们看到,北宋时期的三国史研究,基本继承了陈寿《三国志》以魏为正的做法,以回护宋太祖的“代周”事实,并为北宋政权提供合法性资源。

宋室南渡,在王朝“赓续”的时代主题下,史家通过评价陈寿书法曲直和改写《三国志》等方式,为南宋政权的正统地位建构提供历史资源。

宋太祖的立国方式与曹魏相似,北宋史家的三国史研究中对此多有回护之意。

宋初编修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类书中,史臣通过设置“帝王”“皇王”“偏霸”“僭伪”等部类,以区分王朝正闰问题。

其中《太平御览》将三国曹魏置于“皇王部”,以蜀汉、孙吴入“偏霸部”;《册府元龟》依然强调“粤自正统,至于闰位”的编纂理念,将曹魏人“帝王部”。

吴、蜀置“僭伪部”,显然是以曹魏为三国正统。北宋中期,如欧阳修、苏轼等《正统论》皆主张以曹魏政权为正统。

司马光等编撰《资治通鉴》时,正闰观念仍然左右着该书的框架设置和历史叙述。对三国正闰问题的处理,《资治通鉴》以曹魏接续东汉,以曹魏年号纪年叙事。

对此,司马光的解释为:“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

之后,司马光在《稽古录》中重申“魏取天下于盗手,而非取之于汉室也”,以回护曹魏代汉的历史事实。再如宋庠所撰《纪年通谱》称:“魏以土承火,故改元黄初,以承其运。”

依据“五德终始”说对曹魏的正统地位进行检释。上述史书以曹魏为正统的做法,区别正闰的意识极为明显。两宋之际,史家的三国正统观逐渐发生改变,曹魏正统说开始受到挑战。

着眼于纠正陈寿《三国志》正闰偏颇,唐庚撰《三国杂事》对曹魏正统说质疑。

作者自序称:“刘备父子相继,四十余年,始终号汉,未尝一称蜀。其称蜀,流俗之语耳。陈寿黜其正号,从其俗称,循魏晋之私意,废史家之公法。”

可以看出,唐庚对陈寿《三国志》以魏为正的做法极为不满。此书成书于北宋末年,显示出这一阶段史家旨在重新厘定魏、蜀正统的修史目的。

再如胡寅《读史管见》中三国部分的纪年处理,以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起,止后主炎兴元年(263年),再以曹魏元帝咸熙元年(264年)相接。

该书对《资治通鉴》以曹魏年号纪年叙事的改变,明显体现出在三国正统立场上与司马光相左的倾向。南宋中后期,史家以蜀汉为三国正统成为主流趋势。

为改变《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以魏为正的做法,这一时期三国史书改修、新修活动蔚然成风。以“明微扶正”为目的,张栻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撰成《经世纪年》。

张栻称:“汉献之末,曹丕虽称帝,而昭烈以正义立于蜀,诸葛亮相之,则汉统乌得为绝。故献帝之后,即系昭烈年号,书曰‘蜀汉’。逮后主亡国,而始系魏。”

从其纪年选择来看,显然是以蜀汉为三国正统。张栻还称:“献帝虽废,而昭烈以正义立于蜀,武侯辅之,汉统未坠地也。”

而《资治通鉴》乃“以魏年号接汉献之统,故其所书名不正而言不顺”。于是他裒集《三国志诸葛亮传》及裴松注等史料,撰成《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

张栻所撰《经世纪年》《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以蜀汉年号纪年叙事,就是为了修正《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以曹魏为三国正统的做法,进而“扶正”蜀汉的正统地位。

南宋史家以纠正《三国志》的正统观念为目的的修史活动日渐兴盛。萧常改修《三国志》为《续后汉书》即是其中一例。

与《三国志》不同的是,该书纪年“起昭烈章武元年辛丑,尽少帝炎兴元年癸未”。

体例上以蜀汉昭烈帝、少主人“帝纪”,将魏、吴君主编入“载记”。可见,重新厘定三国正统是萧常《续后汉书》的编撰意图所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307/516492.html

“两宋时期,三国史研究中的经世致用理念有何特点?” 的相关文章

杜夔: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杜夔: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擅长音律,聪明过人

杜夔[kuí],字公良,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他无所不能。他长期总管歌舞音乐,精心研究,继承复兴了前代古乐,并有所创新。仕于曹操、曹丕之世,以通晓音乐称于世。早年任雅乐郎,汉中平五年(188年),因...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霍弋是谁?他在蜀汉的地位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三国时代,名将辈出,蜀汉前期有张飞、赵云、马超、魏延等大将,到了后期,这些大将有的先后故去,只剩下了魏延,似乎人才凋零殆尽。其实,蜀汉后期,并非无将可用,有一位将领就是蜀汉的后起之秀,像赵云一样智勇双全,诸葛亮很喜欢他,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相...

三国时期关羽与黄忠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三国时期关羽与黄忠二人的关系怎么样?

关羽、马超、张飞、赵云和黄忠,被刘备封为了自己帐下的五虎上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正史为前后左右四方将军,封魏延为汉中太守,当关羽知道五虎上将中有黄忠时,非常不高兴,当即撂下狠话,说大丈夫不与老兵为伍,这明显是公开看不起黄忠。既然公开了,黄忠肯定知道,那么,黄忠服关羽吗?关羽死后,...

司马懿是不是在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司马懿是不是在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对司马懿惧怕诸葛亮吗?司马懿评价过4次诸葛亮,你看他都说了些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极致化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碰撞,都堪称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同属于极致化人物。概括说来就是存在着两同和两不同。所谓两同...

襄樊之战的战况如何?刘备心里知晓吗?

襄樊之战的战况如何?刘备心里知晓吗?

关羽在襄樊之战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出色,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拿下了汉中,占据荆、益二州,势力达到了顶峰,这一年,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关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这就是“襄樊战役”。战役前期,关羽取得巨大胜利...

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气的吐血 张苞对蜀汉究竟有多重要

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气的吐血 张苞对蜀汉究竟有多重要

张苞的去世对西蜀意味着什么,诸葛亮听闻其死讯为何吐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张苞对蜀汉有多重要?可以说是寄托了诸葛亮绝大部分寄托的武将。后蜀时期,之前征战的五虎将几乎消亡殆尽西蜀前期的五虎上将,除了阵亡病死的,当时只有一个年迈的赵子龙,而除了赵云...

敬怀皇后:吴大帝孙权嫔妃,孙休继位后尊其为皇后

敬怀皇后:吴大帝孙权嫔妃,孙休继位后尊其为皇后

敬怀皇后王氏,生卒年不详。荆州南阳人。吴大帝孙权妃嫔。吴景帝孙休生母。又称南阳王夫人、小王夫人。同大懿皇后(大王夫人)没有关系。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儿子即位前就已亡故,景帝继位后,尊王氏为敬怀皇后,将之改葬敬陵。人物生平敬怀皇后,她的母亲起初嫁给王家,生下王...

习凿齿的一生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习凿齿的一生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习凿齿(317年~384年,另说325年~393年、328~413年),字彦威,襄阳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习凿齿曾被权臣桓温辟为从事、西曹主簿,因反对桓温的篡逆图谋,旋降为户曹参军,后任荥阳太守,最后解组归里巷。曾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