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位列四大刺客之首,竟然是徒有虚名?
荆轲的大名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最主要的事件就是刺杀秦始皇,除了这个似乎大家也都说不出来他还做过些什么。荆轲还位列《史记》中四大刺客之首,可见他在人们心中超然的地位。可是如果真正去了解真实的荆轲,而不是只道听途说,也许你会发现,真正的荆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名气甚至还有点是虚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要说历史上最有名的刺客,大多数人会给出“荆轲”的答案。荆轲的有名是因为一首《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管是视死如归的真情流露,还是故作姿态的装逼摆酷,反正极其拉轰。但是,仔细读了《刺客列传》,发现太史公笔墨之间,话里话外,似乎都在说荆轲并没有那么纯粹的侠士气概,有些徒有虚名。
先说说荆轲。荆轲就是一个志在四方的游侠儿,希望找到一个空间,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身的价值,但一路走来,碰了不少钉子。司马迁花了不少笔墨介绍荆轲受挫的遭遇。先是卫元君,荆轲在卫元君面前展示了自己引以为豪的剑术,希望得到重用,但作为一个小国的国君,人家考虑的首先是生存,对荆轲的花里胡哨不感兴趣。
荆轲找到了著名的剑客盖聂,结果被人家鄙视了,荆轲完全没有后辈的谦虚和隐忍,一言不合,直接卷铺盖走人。荆轲又找到了著名的剑客鲁句践,又是不欢而散。转了一大圈来到燕国的荆轲似乎一蹶不振,酗酒街头,装疯卖傻。
他的同伴是一个摇滚青年和一个杀狗的屠夫,三个人哭哭笑笑,旁若无人。如果一辈子就这样过去,那就没有荆轲刺秦这档子事了。人的运气(倒霉?)要是来了,怎么挡也挡不住。就是这样状态的荆轲,反而被有游侠界的老扛把子田光看中了。这次看中,是荆轲的不幸,也是田光的不幸。
再说说燕太子丹。燕国开国君主是召公奭,姓姬,所以燕太子丹名叫姬丹,和周公姬旦的名字读音类似,能力就差出十万八千里了。姬丹从小就是当人质的命,先是在赵国,长大后又去秦国。在赵国的时候,他结识了后来成为秦王的嬴政。当时,两人算是同病相怜,关系还不错,最多偶尔有些小小的霸凌。
但是,到秦国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嬴政是高高在上的王,姬丹只是一个人质,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出征祭旗的牺牲品。姬丹难以接受这样的落差,逃回燕国,处心积虑要把秦国干趴下,让嬴政跪舔。可惜的是,他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付小身板,没那个实力。
田光是一个必须要提到的人物。因为,正是田光,促使姬丹和荆轲走到了一起。话说姬丹折腾自己的师傅鞠武,怎样才能干翻秦国,总要做些什么吧?鞠武一长串分析下来,摊摊手,耸耸肩,“NO WAY!”无计可施的鞠武被逼无奈,只好勉为其难地推荐了田光,哪怕田光早就过气了。气苦的姬丹病急乱投医找到了田光,算是死马当活马医。
田光很爽快地推荐了荆轲,并且和荆轲一起策划了“图穷匕见”的刺杀计划。计划完毕,田光就自杀了。为什么呢?因为姬丹的一句话。患得患失的姬丹在求见田光的时候,再三告诫田光要保密,老头觉得这是姬丹对自己的不信任。对于讲究道义的侠客来说,这种不信任和侮辱是可以划等号的。
于是,田光为了让姬丹放心,为了成全自己的道义,抹了脖子。如果荆轲靠谱,那么田光也算死得值,可是,如果荆轲不靠谱呢?
姬丹给了荆轲很高的待遇。荆轲成了上卿,住进上等的宾馆,吃着山珍海味,车马美女随便挑,喜欢就好。可是,荆轲享受着好日子,悠哉游哉,却没有行动的表示。
姬丹着急了,上门催“债”。这一催,催掉了秦国逃亡将领樊於期的脑袋。荆轲认为,樊於期上了秦国的“红色通缉令”,他的脑袋就是接近秦王的敲门砖。姬丹不舍得,他觉得人家樊於期穷途末路来投奔自己,自己不能干对不起人家的事情。于是,荆轲出马,让樊於期心甘情愿地抹了脖子。姬丹闻讯赶来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伏尸痛哭。强烈怀疑,姬丹后来的伏尸痛哭是在做戏!
刺杀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工具是价值百金的徐夫人匕首,还淬了毒。帮手是十三岁就杀人面不改色的秦武阳。但是,荆轲还是没动静。荆轲的说法是,他在等一个住在很远的帮手,可是谁也不知道这个帮手是谁?也没人知道这个帮手什么时候能来会合。这个帮手是不是存在也只有荆轲知道。
姬丹实在等不及了,怀疑荆轲怕死,不敢去执行刺杀,于是再次上门催请。无奈的荆轲只能上路,在易水河边上演精彩“路演”。
后面的事情流传度很广,就不多说了。总结下来,“荆轲刺秦”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不得意的游侠儿和一个病急乱投医的官二代造就的。荆轲并没有豫让的坚守,也没有聂政的技艺,只能算是一个二流的剑客,刺秦失败之后,之前和荆轲有过节的一位剑客对他的评价是,“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技艺不过关啊!
而且,荆轲对打磨提升自己的技艺也没有什么太高的追求,自高自大,沉湎享乐。姬丹也明显不是一个明主,疑神疑鬼,瞻前顾后,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谓的刺杀不过是一种任性,而任性是政治中最要不得的品格。
最后,说一个细节。当荆轲刺杀失败,即将身死之前,他说,“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都这时候了,还给自己找台阶。